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75岁以上高龄病人各脏器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合并症增多,对手术、麻醉耐受性差。进行全身麻醉在气管插管前应有足够的先氧合时间。麻醉药物的用量及注药速度应减小及减慢。对木中循环的维持及术后气道的处理等进行了总结。急症病人死亡率高,围术期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室作为特殊的治疗场所,更显示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让病人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并主动与麻醉和手术医师配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中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围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发生率。[方法]以麻醉护士为主导,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为主体,制定并实施护理专案。[结果]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由护理专案实施前的2.38%降低到了实施护理专案后的0.41%。[结论]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软硬镜结合治疗气道内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5例气道肿瘤病人全身麻醉下软硬镜结合治疗气道内肿瘤,对25例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25例病人在麻醉师、医生及护士的严密配合下,经认真细致的操作,均有效地去除了气道内肿瘤,无一例意外发生。[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全身麻醉下软硬支气管镜下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手术前、手术中、麻醉恢复期、术后各阶段的看护,其目标是确保病人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同时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对有身体、心理危机的病人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9例幽门前瓣膜症患儿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疼痛的护理、胃管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口控护理。认为在幽门前瓣膜症围手术期护理中,胃管的护理对患儿术后机体的恢复及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的麻醉方法。方法对3例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病人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结果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3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行剖宫产手术是较为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围手术期病人心理应激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常可导致围手术期病人比较剧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并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与身心康复.本文重点对围术期病人心理应激因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在对围术期病人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普胸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娜  杨春梅  刘娇  王菲菲  王静 《全科护理》2011,(34):3187-3189
普胸外科病人涉及食管、贲门、气管、肺叶、纵隔等手术,所有手术均需全身麻醉开胸进行.全身麻醉开胸手术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加之术后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发症[1].而且大部分病人术前有吸烟史,故加强病人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很重要.现综述普胸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上腹部及胸科手术病人围术期心律失常变化的性质及临床处理。方法:对50例老年上腹部及胸科手术病人采用动态心电图围术期24小时监测其心律失常的性质。结果:麻醉后及手术期约75%的病人发生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速较为严重。结论:老年上腹部及胸科手术麻醉期间由于手术牵拉刺激或麻醉较浅,易发生多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