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上睑退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简称甲亢)的患者有67.6%有突眼,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非浸润性突眼,其表现为双眼异常炯炯有神,有眼睑过度收缩而眼裂开大,向前平视时,角膜上缘外露等。部分患者在甲亢得到控制后突眼随之消失,而在另一部分患者仍然存在,影响容貌以及由于角膜暴露而造成继发损伤。自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5例甲亢伴有上睑退缩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152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需求强烈,而对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情感需求相对较弱。在疾病认知需求中对治疗后眼突度改善和复发情况、激素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方法和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情况的了解尤其突出,分别占98.7%、89.5%、80.3%。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152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需求强烈,而对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情感需求相对较弱.在疾病认知需求中对治疗后眼突度改善和复发情况、激素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方法和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情况的了解尤其突出,分别占98.7%、89.5%、80.3%.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上睑退缩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术后6个月,记录临床效果、眼睑及眼表指标、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59例上睑退缩患者中,完全矫正42例(71.19%),改善16例(27.12%),无效1例(1.69%),总有效率为98.31%(58/59)。术后,患者睑裂高度、上方巩膜露白均低于术前,上睑覆盖角膜高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患者上睑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试验长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上睑退缩患者中,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睑肿胀,患者均无感染、血肿、颞侧巩膜暴露、复发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在上睑退缩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球后脂肪、锥体内脂肪+眼外肌粘连松解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下睑结膜、皮肤入路或上、下睑联合入路,切除增生的脂肪组织,松解眼外肌粘连.切除球后脂肪、锥体内脂肪5.1~11.8ml,平均7.2 ml.术前眼球突度18~ 26 mm,平均21 mm.结果 本组共205例患者,术后眼球回缩幅度4 ~9 mm,平均6mm.双眼后退幅度相对可控,突度基本一致,差值小于2 mm.术后球后不适、胀痛消失,复视、眼睑位置及眼球活动受限完全或部分矫正,视力提高或无变化,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式眶减压手术可以矫正轻、中度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球突出,提高视力,改善眼球运动障碍;对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突眼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短时间内大剂量激素治疗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24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口服常规抗甲状腺治疗药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0.5 g的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3 d,间隔5~7 d重复用,共3~5个疗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分别检测激素治疗前后的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例短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TAO患者,平均使用激素剂量6200 mg.治疗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83、0.84、0.81和0.88 g/cm2,治疗后3月分别为0.79、0.81、0.79和0.87 g/cm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6月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所采用的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在用药后半年时间没有引起骨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8.
郝岚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8,4(2):109-111
目的比较应用上睑提肌缩短术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上睑提肌缩短术、额肌筋膜瓣悬吊术修复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6例(27侧)。结果上睑提肌缩短术修复16侧,术后外形自然,兔限恢复时间短,几乎没有睑球分离发生,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额肌筋膜悬吊术修复11侧,术后外形欠自然,兔眼消失时间长,且常有睑球分离,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剥离范围及创伤也较上睑提肌缩短术更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结论上睑提肌缩短术是利用患者原有上睑提肌的力量;额肌筋膜瓣是借用额肌的力量,作用方向与上睑提肌略有不同。故上睑提肌缩短术更符合生理要求,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个案管理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9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诊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实施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个案管理可改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焦虑情绪,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于中度上睑下垂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法矫正,对于重度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悬吊法矫正.结果 本组28例患者(36眼),24例患者(31眼)术后双侧基本对称,2例(3眼)轻度矫正不足及2例(2眼)轻度过矫(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早期予以调整后形态满意.结论 对于中度上睑下垂者,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术后形态自然;而对于重度上睑下垂者,采取额肌瓣悬吊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的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矫正睑袋整复术后并发的下睑退缩的理想方法。方法:对5例(8只眼)下睑退缩较轻者,单纯施行经眦眦固定术缩紧外眦腱使下睑缘上移复位;对15例(27只眼)下睑退缩较重者,施行经眦紫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以在缩紧外眦腱的同时松解下睑眶隔和眶脂肪层的瘢痕挛缩,悬吊眼轮匝肌及提升中面部皮肤补充下睑前层不足。结果:术后14例(25只眼)得到6-12个月的随访,除1例(1只眼)较重的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果:①经眦眦固定术是矫正轻度下睑退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②施行经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下睑成形术是矫正较重度下睑退缩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眦成形术在矫正下睑错位和下睑退缩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睑错位和下睑退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及外眦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下睑缘下移程度、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观察组下移距离(0.98±0.21)mm、VAS评分(2.54±0.47)、HAMD评分(15.21±2.24)、HAMA评分(13.12±1.2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下移(84.78%)、躯体功能(87.21±13.32)、心理功能(79.42±10.47)、社会功能(81.46±11.21)、总体生活质量(95.24±14.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眦成形术可以有效减轻下睑错位和下睑退缩的病情,达到良好的校正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眉下切口提眉术(subbrow blepharoplasty,SBB),重睑成形术(double eyelid surgery,DES)和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combination of subbrow blepharoplasty and double eyelid surgery,CSD)3种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及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患者分为SBB组、DES组和CSD组。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上睑皮肤松弛改善效果,包括睑缘-角膜映光点距离(MRD1)、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CMFD)、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PMFD)、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LCMFD),以及上睑皱纹改善效果,并由患者和第三方医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女性患者被纳入研究,每组30例,患者年龄35~62岁,3组患者年龄及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上睑皮肤松弛和上睑皱纹均得到改善。CSD组2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额部皮肤麻木。SBB组、DES组和CSD组MRD1改善量分别为(0.14±0.09)mm、(0.34±0.11)mm、(0.43±0.15)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37,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18、2.824、9.236,P值分别为<0.001、0.008、<0.001);MCMFD改善量分别为(0.32±0.15)mm、(0.92±0.21)mm、(0.97±0.24)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82,P<0.001),SBB组与DES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73、12.404,P值均<0.001),DES组与C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P=0.261);MPMFD改善量分别为(0.34±0.13)mm、(1.07±0.24)mm、(1.37±0.23)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93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31、5.628、19.159,P值均<0.001);LCMFD改善量分别为(0.54±0.17)mm、(1.58±0.37)mm、(1.97±0.48)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40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71、4.097、15.068,P值均<0.001)。上睑皱纹评分改善量:SBB组、DES组、CSD组分别为(0.70±0.47)分、(0.50±0.51)分、(1.20±0.48)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71,P<0.001);SBB组与D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2,P=0.115),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71、3.979,P值均<0.001)。SBB组、DES组和CSD组VAS患者评分分别为(2.77±0.57)分、(2.17±0.38)分、(3.90±0.31)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7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79、15.541、10.161,P值均<0.001)。VAS医师评分分别为(2.80±0.61)分、(2.27±0.58)分、(4.07±0.45)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8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0、12.624、8.883,P值均<0.001)。结论相较于眉下切口提眉术和重睑成形术,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能够充分切除上睑松弛皮肤,明显减少上睑皱纹,调整和重塑重睑形态,恢复良好的眉眼部美学关系,是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悬吊下睑板法辅助修复下睑外翻或退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悬吊下睑睑板治疗各种下睑外翻或退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轻度下睑外翻或退缩采用尼龙线在一侧固定于内眦韧带后,向外侧“蛇形”缠绕下睑板,外侧端固定于外眦韧带外上方处悬吊下睑组织的方法修复;对重度下睑外翻或退缩,采用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辅助治疗瘢痕性下睑外翻的方法,下睑继发创面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结果自2009年5月至2013年9月,共修复各种下睑外翻或退缩15例,其中轻度下睑外翻或退缩8例,重度下睑外翻或退缩7例;所有患者术后下睑外翻均得到矫正,随访6~36个月,均无睑外翻或退缩复发。结论根据患者下睑外翻或退缩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悬吊下睑板的方法辅助治疗下睑外翻或退缩,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均衡调整双眼球上、下直肌的附着点,使眼球向下移位,矫正下睑退缩外观.方法 对2例成年先天性下睑退缩患者,进行眼睑及眼球解剖结构特点的分析,全面检查分析双眼视功能及眼底功能,选择局部麻醉下双眼下直肌折叠缩短术1例,双眼上直肌后徙术1例,并在术中调整眼球位置及观察双眼视觉效果,术后跟踪随访.结果 本组2例患者术后眼球各向运动无明显受限,双眼无复视,无视力下降及头痛头晕,双眼无不适感.双眼睑裂高度正常,眼睑皮肤无手术瘢痕及病理性改变,患者容貌自然美观,效果满意.结论 此术式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上睑皮肤松垂患者的手术疗效,10年来,作者改进了手术设计方法,采用术前让受术者取坐位,用蘸有美蓝的有齿镊,夹持上睑多余的皮肤,同时作出相应的标记,描出须切除的上睑皮肤量。此外,在术中检查切口两侧皮肤,在自然松弛状态下是否刚好对合,以此为标准,进一步调整须切除的多余皮肤量。术后既整复了倒睫,恢复视野和视力,也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而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它是治疗上睑皮肤松垂患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有效矫正方法.方法 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258例下睑退缩的患者,按退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①轻度:150例,外眦锚着术;②中度:80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Hamra的保留眶脂肪的睑成形术;③莺度:28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经下睑成形术切口的颊提升术.98例患者获术后3~12个月随访,比较术后效果,总结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矫正方法.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98例获得3~12个月随访,其中,轻度51例,中度29例,重度18例.91例患者下睑退缩完全矫正,睁眼时下睑恢复至正常位置(即下睑缘位于角膜下缘,无巩膜显露),睑裂能完全闭合,外眦角变锐,瘢痕不明显.3例中度和4例重度患者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即睁眼时角膜下缘仍有巩膜显露,睑裂闭合不全,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他并发症包括淤斑、球结膜水肿、睑球分离等.结论 根据下睑退缩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下睑退缩. 相似文献
19.
外眦锚着术在下睑退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眦锚着术在睑袋术后并发下睑退缩修复中的应用,寻找一种理想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外眦锚着术修复下睑退缩126例(207只眼),对其中20例(33只眼)单纯施行经外眦眦固定术,以缩紧外眦腱;35例(57只眼)施行3mm睑板条外眦成形术;26例(45只眼)行经外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45例(72只眼)行睑板条技术,同时行Hamra术。结果术后75例(123只眼)得到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防时间8个月。除1例(1只眼)较重的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外,其余美容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仅有1例发生轻微的缝线刺激反应,在随访期间恢复正常。结论外眦锚着术在轻到中、重度的下睑退缩修复中是一项有效方法,既能达到改善眼睑外观,又能恢复眼睑功能的目的,并发症少,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层间分离重睑成形术治疗青少年上睑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3点式皮肤切开.做肌间及肌下双层面隧道式分离,去除预设重睑线下至睑缘上方1mm范围的深部眼轮匝肌及肌下组织,缝合固定浅层眼轮匝肌于上睑提肌腱膜。对上睑睫毛做3等份分区,分别测量睫毛的方位,即睫毛根部提升角(lift—upangle,LA)、睫毛体部卷曲角(bodycurl—upangle,BC)、睫毛末端卷曲角(endcurlupangle,EC),将将测量数据做定量分析。结果57例114只眼术后24个月时,I区睫毛LA由术前的(26.37±9.67)°提升到术后的(55.42±10.03)°(P〈0.01),11区睫毛LA由术前的(22.03±11.64)°提升到术后的(50.03±10.02)°(P〈0.01),Ⅲ区睫毛LA由术前的(25.31±8.01)°提升到术后的(64.05±8.33)°(P〈0.01),BC及EC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1)。结论针对青少年上睑倒睫的患眼,采用眼轮匝肌层间分离重睑成形术的方法治疗,可获得较为美观的重睑形态和理想的消除倒睫的睫毛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