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砷中毒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关于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防治研究则甚少。本文对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治疗以及改水降砷的预防方法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可用于评价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预防和治疗。选择饮水含砷量为0.6mg/L的新疆奎屯车排子地区123团场的榨油厂井水为调查点,以饮用此高砷井水并确诊为慢性砷中毒的患者59例为综合防治对象,以附近饮水含砷量为0.009mg/L的123团3连健康居民为对照者。测定受检者尿砷含量,观察患者皮肤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清鄂尔多斯市高砷村庄分布及居民的砷中毒患病情况。方法生活饮用水砷浓度测定采用二乙氨二硫代甲酸银光光度法,居民砷中毒病情调查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结果本次共调查22个自然村,采集水样247份,水砷含量大于0.05mg/L的有2份,超标率为0.8%,涉及一个自然村。最高水砷含量为0.07mg/L。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鄂尔多斯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工作需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甘肃省(以下称全省)饮水水源中高砷水源的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查全省24个县(区)、256个乡、869个村不同类型的饮水水源;对饮水水源砷含量超过0.05mgL地区的居民,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水砷、尿砷均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8538—1995)测定。结果共筛查水样5016份,其中合格水样为4883份。砷含量大于0.05mg/L的水样133份,采集地覆盖全省6个县、17个乡、33个村,约有4459户共22954人。砷含量大于0.15mg/L的水样13份,采集地覆盖全省7个乡、8个村,约有1191户共7105人。砷超标水源以井、泉水为主,呈点状分布;河水中的砷超标则与采矿业污染环境有关。对6个县饮用高砷水的13132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普查,其中有4个县临床检出可疑地方性砷中毒患者133例,2个县未发现病例。36个高砷水源地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834mg/L,20个低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396mg/L,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首次查明全省有高砷水样分布,以井、泉水砷含量超标最为严重,同时饮用砷含量超标水的人群中部分有砷中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清土默特左旗高砷村庄分布及居民的砷中毒患病情况。方法生活饮用水砷浓度测定采用二乙氨二硫代甲酸银光光度法,居民砷中毒病情调查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结果352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砷浓度>0.05mg/L的有66个自然村,超标率为18.75%,涉及人口50995人;居民病情调查人数11507人,砷中毒病例3046人,患病率26.47%,其中以皮肤色素脱失表现为主,其次是皮肤角化,且有随水砷浓度和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土默特左旗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依然很严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饮水型砷中毒潜在病区农村改水工程进度及砷中毒情况,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监测地点改水及水砷含量和暴露人口的砷中毒患病情况。水砷检测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砷中毒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数据处理采用SPSSl7.0软件。结果改水前水砷含量最小值0.001mg/L,最大值为0.260mg/L,不合格率为59.54%。目前已完成改水工程,改水后水砷浓度为0.001 mg/L。共调查出患砷中毒疑似病例11人,占所调查人群1.50%,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结论水型砷中毒潜在病区农村改水工程已完成,调查发现病情较轻,但防治工作还需重视。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慢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新疆奎屯地区某厂由于饮高砷深井水引起的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调查结果。该井水含砷浓度为0.6mg/L,是我国生活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的15倍。该厂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患病率是44.6%。本文描述了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作者认为躯干部的砷色素增加夹杂淡白色色素减退斑点是典型的砷色素异常,手足部的点状角化和鸡眼样角化是典型的砷角化病。虽然病理变化无特异性和诊断性,但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有助于诊断。按照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作者提出了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以及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并扼要讨论了砷中毒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对慢性砷中毒虽有许多研究,但对砷在末梢微循环的影响尚无专题调查。作者于1986年第一季度对新疆奎屯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引起砷中毒主要是由于饮水含砷量高达0.58mg/L)及其附近饮水含砷量正常(即<0.04mg/L)的对照区的部分居民,抽样检查了雷诺氏症象患病情况。经调查,病区居民124人中有43人确诊患有雷诺氏症象,检出率为34.67%,明显高于对照区(4/136,占2.94%),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青海省部分地区居民生活饮水型氟、砷、硒含量的水平,为地方性氟、砷中毒和大骨节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省18个县、市采集饮用水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砷、硒含量。结果:10个县水氟含量在(1.00-4.91)mg/L之间,占调查县的55.6%,水氟含量〉1.00mg/L的水样x^-±s为(1.58±0.43)mg/L;11个县、市水砷含量超过0.01mg/L的国际标准,水砷含量在(0.01-1.07)mg/L之间,占调查县的61.1%,其中〉0.05mg/L国内标准水砷含量的水样有16份,x^-±s为(0.343±0.241)mg/L;13个县、市的1 097份水样硒含量≥0.5×10^-3mg/L,占水样总份数的31.6%,水硒含量≥0.5×10^-3mg/L的x^-±s为(1.31±0.65)×1^-3mg/L。结论:青海省目前仍有不少饮水型高氟、砷地区,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形式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居民生活饮用水基本处于低硒水平,大骨节病防治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病人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井水引发,这些地区饮用水的含砷量分别为1.365mg/L和1.088mg/L,是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最高允许含砷量(0.04mg/L)的30多倍。为了解砷中毒对口腔疾病的影响,1998年以来我们对内蒙古土左旗、阿盟巴音毛道地区饮用高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新疆奎屯地区一口深为270m的自流井所致的慢性砷中毒进行了调查。该井1969年始用,井水含氟3.45mg/L,含砷0.60mg/L(砷含量为我国生活饮用水容许含量0.04mg/L的15倍)。受检者为饮用此高砷井水的常住人口,共检查941人,有慢性砷中毒者444人,患病率为47.2%。慢性砷中毒的主要体征是皮肤病变,典型表现为躯干部皮肤色素异常,棕褐色色素斑与微白色脱色斑交错混合出现,或出现对称性多发性手足点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安阳市农村居民饮水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方法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规律,在全市重点地区选择调查点进行饮水砷测定及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全市5县(市)32个乡(镇)77个自然村采集测定水样1584份,水砷超标21份,超标率为1.33%,发现9个高砷水源村,在其中2个村发现6例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人。结论安阳市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没有其他环境污染,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饮水砷与地方性砷中毒的关系,以及砷对患者血清中总巯基水平的影响,我们对我省大同、晋中两地区饮水中砷含量及发病率作了调查,对砷中毒患者血清中总琉基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为预防和治疗砷中毒积累资料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饮水砷测定 饮水砷测定水样均系我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饮水井中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取其平均值。然后按井水砷含量的平均浓度分细、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为该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水砷测定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病情调查按照《地方性砷中毒临床暂行规定》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结果:共调查3个旗县909个自然村,水砷含量超标率为14.19%,改水工程水砷含量超标率为13.86%。病情调查显示,51个高砷村砷中毒检出率为14.17%,病情主要以可疑和轻度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以轻、中病区为主,今后应继续进行高砷水源筛查和砷中毒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方法:调查了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组)共228人,主要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畸变(CA)和微核(MN)为分析指标(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1)燃煤型砷中毒可增加体内SCE、CA、MN的发生率,提示其具有诱变性;(2)燃煤型砷中毒引起的遗传物质损伤可发生于临床表现出现之前,且中毒症状严重者遗传损伤也严重;(3)这种遗传物质的损伤与尿砷、发砷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1)燃煤型砷中毒可引起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具有诱变性;(2)建议在病区可将SCE、CA和MN分析作为早期检测癌症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辅酶Q10对砷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毒的保护作用,为治疗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24h后,以30μmol/mL砷终浓度染毒,同时辅酶Q10进行预防性干预,分别以150μg/mL、300μg/mL、600μg/mL终浓度作用,继续培养48h,离心,低渗,滴片,镜下观察。结果:低、中、高3种剂量的辅酶Q10干预组的畸变发生率分别为18%、12.4%、11.4%:微核率分别为13.5%、8.6%、7.5%,经统计学检验,低剂量辅酶Q10干预组与亚砷酸钠单独作用组二者畸变发生率和微核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中、高剂量干预组畸变发生率和微核率显著低于单独染砷组20%、15%(P〈0.05)。结论:辅酶Q10对砷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毒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方性砷中毒是因自然界环境中含砷量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害病。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饮用水中砷浓度超过WHO指导标准0.01mg/L或超过了其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匈牙利、印度、墨西哥、秘鲁、泰国和美国等。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地方性砷中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病因学、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人们已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并确定高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预后的预警、评价系统,制约了砷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987年4月对新疆奎屯地方性慢性砷中毒119例五年随访结果。1982年4月曾进行首次调查,1984年10月起当地改良饮用水,其含砷量降至0.045mg/L(原为0.6mg/L),含氟量0.095~1mg/L(原为3.45rag/L)。随访表明,病情好转及痊愈者共88例,占74%,主要表现为砷色素异常的色素沉着消失或减轻,砷角化全部消退者较少。神经系及心血管系症状有所加重。阵发性手足麻木多见,司能与神经炎有关。此外,雷诺氏现象及手足发绀、心电图异常较常见。发现皮肤癌4例,基底细胞上皮瘤3例,表皮内鳞癌l例,迄今尚未见内脏恶性肿瘤病例。本组2例死亡,死因与砷中毒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伴发氟中毒18例,与砷中毒有无协同或拮抗作用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防治新疆奎屯地方性砷中毒干预实验前后患者砷中毒病情与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皮肤癌变、内脏癌变、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作为评价指标 ,对奎屯砷中毒地区改水防病干预 15年后进行致癌、致突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结果 :干预实验 15年来 ,77%的病区饮用水已符合卫生学要求 ,90 %以上砷中毒患者病情有了好转 ,无新发病例 ,但原有的中度和重度砷中毒患者中仍有癌症发生 ,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结论 :砷致癌、致突变的远期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563例工人尿砷测定结果,并同时进行车间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对工人进行体格检查。结果表明,目前云南地区的尿砷建议值偏高。为了提高尿砷测定在砷中毒诊断中的参考价值,建议云南地区尿砷正常值上限为0.1mg/L,并建议全国各地制定地区尿砷的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较大范围的水砷筛查进一步明确我省高砷水源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和危害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饮用水高砷水源筛查方案,对全县12个乡进行饮用水源含砷量筛查,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砷。结果:12个筛查乡共调查52个行政村240个自然村,采集水源312处。〈0.01mg/L的合格水源为310处,占筛查水源数的99.36%;超标水源2处,占筛查水源数的0.64%。2处超标水源水砷均在0.01mg/L-0.05mg/L之间,最大值为0.016mg/L,且均为溪水。未发现水砷〉0.05mg/L的水源。结论:2006年度甘肃省迭部县高砷水源筛查县未发现水砷超标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