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洛  刁永书  陈志文  林丽 《西部医学》2012,24(2):391-39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高危出血患者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抗凝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1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例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行血液净化23例次;B组11例采用无肝素抗凝,行血液净化21例次,监测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和PH值、碱剩余(BE)、滤器和管路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在治疗中怎样对护理问题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 A组患者滤后WBACT较滤前明显延长,而治疗前后WBACT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滤后与滤前WBACT的延长时间,A组WBACT在2、4及6h的延长时间均明显大于B组(P<0.05);而A组较B组管路使用寿命较长,更换频次较低,肌酐下降率较高(P<0.05),治疗后无碱中毒出现。结论同步枸橼酸抗凝对患者全身凝血状态无明显影响,不加重出血倾向,管路中抗凝效果好,节约了医疗耗材,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连续性血液净化(又名CRRT)技术的推广已经造福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例,也是提高我国重症病人救治水平的一项积极措施,在国内大医院的重症监护中心已得到了普及。由于其需要连续、缓慢清除水分、溶质,体外循环的不间断,管路及透析器的抗凝尤为重要,其理想抗凝剂的应用应能防止滤器及管路凝血,同时不引起机体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简化的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置换液采用含钙置换液,静脉端无需泵入钙,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滤器使用寿命。结果 40例患者共行连续性血液净化1 316.30 h,滤器平均使用寿命为45.38 h。治疗后外周血尿素、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酸碱度、HCO3-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外周血游离钙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枸橼酸抗凝安全有效,出血风险小,含钙置换液简化了枸橼酸抗凝的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枸橼酸体外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组)23例和观察组(枸橼酸钠组)23例,后将两组的滤器使用时间、滤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滤器前后2、4、6、8h全血活化凝血时间、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Ca2+、pH、碱剩余、HCO3-、K+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滤器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滤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优于对照组,滤器后2、4、6、8h全血活化凝血时间长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肌酐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两组的Ca2+、pH、碱剩余、HCO3-、K+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枸橼酸体外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综合效果较受肯定,安全性较高,综合优势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治疗的86例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完成时间和完成目标时间比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7.29±2.52)h,优于对照组的(14.95±1.68)h,试验组完成目标时间比为31.0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3.52%,两组患者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缩短平均治疗时间以及完成治疗目标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集束化护理措施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丽  陈志文  刁永书  温月 《西部医学》2011,23(10):2013-2014
目的探讨有活动性出血和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患者,用肝素盐水预冲管路和滤器并在治疗中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滤器,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3例CVVH中20例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凝血、堵管、感染等并发症。3例因血滤器凝血,中途更换后完成治疗。18例度过出血危险期,3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应用无肝素抗凝技术,既保证透析患者的安全又达到了治疗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脓毒血症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70例脓毒血症患者在无肝素抗凝的情况下行CBP治疗时选用CVVH模式,密切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果根据透析器凝血程度分级:44例透析器0级,13例透析器Ⅰ级,7例透析器Ⅱ级,6透析器Ⅲ级。未发生透析器堵塞至无法回血的情况。结论在无肝素抗凝行CBP治疗时密切观察凝血情况中能使CRRT顺利进行,减少脓毒血症患者出血的风险,提高脓毒血症患者的存活率和抢救成功率。护理要点严密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血压变化,维持机器持续运转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7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RCA组)43例,行血液净化106例次;对照组24例,行无肝素血液净化87例次。监测全血ACT(活化凝血时间)、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监测血清游离钙、枸橼酸、血钠、碳酸氢根浓度;监测血尿素氮、肌酐、治疗时间、实际超滤量等。结果RCA组:置换液输入前WBACT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输入置换液后两组滤器后WBACT(s)较滤器前在2、4、6h各时间点的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碱剩余(BE)及PH值无大幅度上升,无碱中毒出现;体内ACT较治疗前无明显延长。两组滤器凝血、静脉壶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以及治疗时间和实际超滤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游离钙、钠、碳酸氢根浓度及体外活化凝血时间(A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未发生高钠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并发症。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局部预冲式枸橼酸抗凝体外抗凝效果确切,对体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少,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人住ICU的患者大多非单一肾性因素的疾患,往往系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是手术后患者居多。这些患者存在明显的出血倾向,无法使用常规的抗凝药物,但又必须行血液净化治疗,这时就突显了无抗凝治疗的优势;治疗时通过增加泵前泵的用量和生理盐水冲洗管路的次数,可减少滤过膜凝血的发生,同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可克服治疗功效不足的缺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无肝素抗凝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采用中心静脉(股静脉,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应用血泵驱动进行体外循环通过一个高通量血液滤过器清除体内大、中及小分子物质、水分及电解质。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低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补充液体时,以及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和少尿患者输入大量液体,如深静脉营养等。  相似文献   

12.
边双双  张萍  张存海  陈江华 《浙江医学》2010,32(12):1793-1794,1803
目的 观察无肝素抗凝对脓毒症患者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疗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6例脓毒症合并有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CBP治疗,因患者有活动性出血,采用无肝素抗凝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24、48、72h时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后DD和PLT均较治疗前下降,PT较治疗前缩短,APTT和T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Fg水平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加重.结论 无肝素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高危出血患者是安全的,且对机体凝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连续性血液净化(又名CRRT)技术的推广已经造福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例,也是提高我国重症病人救治水平的一项积极措施,在国内大医院的重症监护中心已得到了普及.由于其需要连续、缓慢清除水分、溶质,体外循环的不间断,管路及透析器的抗凝尤为重要,其理想抗凝剂的应用应能防止滤器及管路凝血,同时不引起机体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和普通肝素抗凝在危急重症病人行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VV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CVVH治疗的危急重症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方法不同分为RCA-CVVH组(RCA组,25例)和普通肝素抗凝CVVH组(肝素组,20例),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内环境、肾功能、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滤器寿命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RCA组病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素组病人APTT与PT时间较治疗前延长(P<0.01),BUN和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RCA组Na+、Ca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CO3-和pH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肝素组治疗前后Na+、Ca2+、HCO3-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RCA组继发出血1例(4%),低于肝素组的3例(15%)(P<0.05);RCA组平均滤器使用寿命为(35.26±7.60)h,长于肝素组的(20.75±5.3)h(P<0.01).结论:RCA具有与肝素抗凝病人相似的滤过效果,而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不增加危急重症病人出血风险,还能延长滤器的使用寿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来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抗凝方法。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患者10例,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共行CVVH治疗35例次,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血清钠及碳酸氢根变化。结果治疗中体外ACT时间较治疗前延长(169.3±12.6 vs 107.6±16.7 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钠(141.2±6.7vs 135.8±7.5 mmol/L,P>0.05)、碳酸氢根浓度(25.2±3.1 vs 22.4±5.1 mmol/L,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行CVVH治疗对系统凝血功能无影响,无明显副作用。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CVVH治疗时简单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12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血液净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常规护理、病区管理、病历书写、健康教育及护理模式五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体满意度87.5%明显高于参照组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6%明显低于参照组43.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血液净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佘德宇 《当代医学》2011,17(28):10-1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抗凝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行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钙(LMWH)组,每组各3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路动脉压、静脉压变化;两组患者穿刺点平均压迫时间和出血情况.结果 LMWH组和UFH组相比,动静脉端APT...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1):7-8
目的比较枸橼酸钠抗凝与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安全性。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从2015-09—2016-05间行CRRT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32例)和枸橼酸组(32例)。通过对比滤器使用寿命、非正常下机事件、出血事件等因素来评价两者安全性。结果在滤器使用寿命上,肝素组(18.1±6.8)h vs枸橼酸组(20.2±7.5)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正常下机事件发生上,肝素组明显高于枸橼酸组。出血事件上,肝素组远高于枸橼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中,枸橼酸钠抗凝比肝素抗凝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陈俭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61-162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危重病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治疗手段,熟练的操作技术,科学的护理方法,是CBP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