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PK3和c-Myc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PK3和c-Myc的表达,分析DAPK3、c-Myc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132例组织标本中DAPK3低表达80例(80/132,60.61%),c-Myc高表达71例(71/132,53.79%);(2)DAPK3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34),组织学分级(P=0.027),淋巴结转移状态(P=0.022)和肌层浸润程度(P=0.011)中差异显著;c-Myc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15)和淋巴结转移状态(P=0.031)中差异显著;(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APK3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高表达患者(P=0.023),而c-Myc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患者(P=0.002);(4)等级相关分析显示DAPK3和c-Myc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负相关(r=-0.310, P<0.001);(5)COX回归分析提示,c-Myc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7)。结论 DAPK3低表达和c-Myc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DAPK3和c-Myc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标志物CD163和CD68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院就诊的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就诊的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D163、CD68的表达水平,以TAM计数的中位数为界,将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为CD163、CD68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将CD163/CD68比值以中位数为界分为CD163/CD68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分析CD163、CD68的表达水平和CD163/CD68比值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63、CD6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P < 0.05)。CD163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68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深度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163/CD68比值的高低与年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163、CD68的表达及CD163/CD68比值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 > 0.05),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TAM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CD163和CD68的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HER-1,HER-2 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 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5 年1 月-2011 年3 月期间符合要求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ER-1、HER-2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浸润深度、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1 与组织分级、分期及浸润深度无关(P > 0.05) ;阳性生存率为90.4%,阴性生存率为100%,其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 < 0.05)。HER-2 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分期无关(P > 0.05) ;阳性生存率为98.6%,阴性生存率为95.96%,其表达与预后无关。结论 HER-1 与EC 的预后呈负相关,与浸润深度、组织分级、分期无关;HER-2 与浸润深度、组织分级、分期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4.
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9%(33/87)和43.7%(38/87),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子宫内膜癌中,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yclin D1的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8,P〈0、01)。结论β-catenin和cyclin D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车力凡  孙钰  邵素芳 《当代医学》2010,16(24):18-20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10号染色体丢失的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为临床上寻找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情况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K4及PTEN蛋白在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CDK4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0.0%,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72.0%。后两者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CDK4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2.CDK4蛋白表达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升高而有增高的趋势,Ⅱ期及Ⅲ期的阳性表达率与Ⅰ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CDK4在G2及G3中的阳性表达率与G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CDK4蛋白在肌层浸润〉1/2或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8.0%。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或浸润〈1/2组(P〈0.05)。5.术后复发者CDK4蛋白阳性表达率(93.3%)明显高于未复发者(57.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6.0%。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100.0%)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91.0%)(P〈0.05)。PTEN蛋白在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1/2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6.0%。肌层浸润〉1/2或有淋巴结转移者为36.0%,与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复发均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下降或缺失及CDK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4及PTE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情况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Syndecan-1和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E-cadherin两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技术,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28例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yndecan-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Syndecan-1和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25.00%、56.86%和80.00%、64.29%、37.24%,两者在3组子宫内膜组织的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yndecan-1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无肌层浸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的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有无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中Syndecan-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0.196,P〈0.05)。结论:Syndecan-1的表达上调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yn-decan-1与E-cadherin可帮助评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 宫内膜组织和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分析PGK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 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PGK1低表达27例(90%),高表达3例(10%),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 本中,PGK1低表达72例(55.4%),高表达58例(44.6%),相对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G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有统 计学差异(P<0.001);(2)PGK1 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01),组织学分级(P=0.002),淋巴结转移状态(P< 0.001)中差异显著;(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GK1 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患者(P=0.002);(4)多因素分析提示, PGK1高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77)。结论PGK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且 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PGK1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49例子宫内膜癌、2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MMP-2、VEGF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2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在无肌层浸润组、≤1/2肌层浸润组和〉1/2肌层浸润组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和Ⅱ期)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VEGF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等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MP-2在肿瘤的浸润进展和血管生成方面有双重作用,它与VEGF协同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3)、C肽(C-peptide)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血清水平上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及36例正常妇女血清中IGF-1I、GFBP-3、C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①血清IGF-1的表达量在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P〈0.01)。②血清IGFBP-3表达量在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I、GFBP-3与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情况、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③血清C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表达与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情况、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ogistic回归方程P=1/[1-e-(-14.808+0.319×C肽+0.177×年龄+0.088×体重)]。血清C肽、年龄、体重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C肽=1.376,OR年龄=1.193,OR体重=1.091,均P〈0.10)。结论:血清IGF-1、IG-FBP-3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因素,但随着血清IGF-1的增高,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越高。血清C肽和年龄、体重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年龄、体重,检测患者血清C肽的水平可用于评估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4-8+169
探讨ALDH1和Musashi-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和相互关系及评估预后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和Musashi-1的表达,分析ALDH1和Musashi-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两者在子宫内膜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1)11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ALDH1表达63例(54.31%),其中低表达33例(28.45%),中高表达30例(25.86%);(2)11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Musashi-1表达83例(71.55%),其中低表达40例(34.48%),中高表达43例(45.69%);(3)ALDH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和脉管浸润中差异显著(P0.05);Musashi-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和脉管浸润中差异亦显著(P0.05);(4)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DH1和Musashi-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262,P=0.004);(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LDH1和Musashi-1中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无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结论 ALDH1和Musashi-1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性,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ALDH1和Musashi-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可能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的ALDH1和Musashi-1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及预后评估,为今后临床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状态,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HDGF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HDGF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3.0%(3/20)、22.7%(5/22)、37.8(31/8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447,P〈0.001)。HD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正相关(P〈0.001),与患者生存时间负相关(P=0.017)。结论HDGF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卵巢腺癌扩增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OVAAL)、微小RNA(microRNA,miR)-335、三重基序蛋白14(tripartite motif 14,TRIM 14)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中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EC患者86例作为癌组织组,同期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 EP)患者86例作为EP组织组。检测E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EP组织lncRNA OVAAL、miR-335、TRIM14表达,分析其与EC临床特征间关系及对EC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癌组织组lncRNA OVAAL、TRIM14表达高于癌旁组织组、EP组织组,miR-335表达低于癌旁组织组、EP组织组(P<0.05),EP组织组lncRNA OVAAL、TRIM14表达高于癌旁组织组,miR-335表达低于癌旁组织组(P<0.05);癌组织lncRNA OVAAL、miR-335、TRIM14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LA-G、HIF-1α在58例上皮性卵巢癌、30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HLA-G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G和HIF-1α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69,P<0.05),HLA-G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结论:HLA-G和HIF-1α在卵巢癌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组织恶性程度及评估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P,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P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0.05).T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Survivin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TP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TP和Survivin共同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YB-1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YB-1在宫颈癌侵袭、转移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晚期宫颈癌组织微阵列芯片78例组织标本中YB-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淋巴转移、FIGO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1)78例宫颈癌组织中YB-1的阳性表达率为24/78(30.8%);(2)YB-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FIGO分期的变晚、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逐渐增高(P〈O.05);YB-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转移无关,有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YB-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YB-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局部侵袭、转移和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Q)不同异构体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对E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6例雌激素依赖型E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C组织中ERα表达谱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颅后的相关性。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石蜡切片中RNA的目标基因表达量。结果ERct表达与EC的分化程度(rs=-0.214,Spearman’stest)、淋巴转移(rs=-0.186,Spearman's test)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rs=-0.221,Spearman’stest)相关。ERα7号外娃子缺失表型(△7)是表达量最多的一种异构体,其表达量与肿瘤的分化及FIGO分期相关,且△7表达量高行较表达量低者预后佳(疾病特异性生存率P=0.02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0.038)。结论ERα△7异构体的表达是决定E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影响肿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Survivin和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40例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卵巢癌组织中、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6.7%、0%,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20%、10%,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在卵巢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升高、有淋巴转移而增强,CyclinD1阳性表达随着组织分级升高、有淋巴转移而增强。CyclinD1表达与Survivin表达存在正相关性。结论:Survivin和CyclinD1可能促进卵巢癌发生浸润、转移。两者可能在卵巢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意义,初步探讨PDCD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CD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DCD5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PDCD5的表达水平和EC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均<0.05),而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未发现明显的关联性(P>0.05)。结论 PDCD5;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及Th 17/Treg失衡的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同期53例宫颈癌、25例CIN和25例子宫全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宫颈组织中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CIN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及Th 17/Tre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0.05),Treg细胞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组织中Th 17/Treg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均显著升高,Th17/Treg失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