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将20例(20眼)无晶体眼患者行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与术后1 m与6 m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患者术后BCVA优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与6 m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在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项目拟对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体眼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复杂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2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无足够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17例(17只眼),各种原因晶状体脱位半脱位行囊内摘出5例(5只眼),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4例(4只眼)。均为二期行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的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总结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37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前房虹膜夹型的人工晶状体Verisyse(Artisan)植入9例17眼,后房型可折叠的人工晶状体Staar Visian ICL植入10例20眼。术前裸眼视力0.01~0.1,最佳矫正视力为0.4~1.0,近视平均屈光度为-(11.29±2.90)D,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331±347)个/mm~2,平均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9.2±1.8)%。术后随访4~10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为0.4~1.0,最佳矫正视力为0.5~1.0。随访结束时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210±506)个/mm~2,损失率中位数为5.2%;平均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8.2±10.1)%,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球面等值屈光度均在预期屈光度士1.00D范围内。术后第1天,1眼前房虹膜夹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者眼压升高,局部应用降眼压眼液后,恢复正常,其他眼术后随访期间眼压均维持正常。术后2例4眼出现夜间视力降低和眩光,其中前房型Verisyse(Artisan)和后房型Staar Visian ICL各1例2眼。结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高度近视。手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眼部外伤或手术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46例(46眼),按实验设计分成2组,A组23眼行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3眼行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A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较B组明显提高(P〈0.05),其余时间点2组间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B组眼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1),其余时间点2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CECC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均安全、有效。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相对简单,对眼球组织损伤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是治疗无后囊膜的无晶状体眼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6年1月期间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患者资料,术后密切随访,对视网膜复位、眼底情况良好、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的患眼,前或后囊膜完整,行二期IOL植入手术,共13例13眼.监测术后视力,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 联合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re-BCVA)0.2~HM/30cm,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Post-BCVA) 1.0~0.04,Post-BCVA较Pre-BCVA明显提高53.85%(7/13);手术后并发角膜内皮水肿2例,前房渗出1例,一过性高眼压1例,经相应对症治疗,上述并发症均痊愈.结论 二期IOL植入手术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无晶状体眼治疗的较好选择,术后视力的可预测性好,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具备相当成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6例(71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 d、1周及1、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6例(71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8±0.02、0.62±0.29;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9±0.30、0.72±0.28;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1),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3.56±4.25)D,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85±0.36)D,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别±1.00 D以内者65只眼(91.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平均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80±206)μm,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前房深度减少到(2863±217)μm,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后各随访时间点ICL拱高均在理想范围内,ICL在眼内位置稳定。4例(6眼)术后1周内发生高眼压,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1例(2眼)术后发生局限性晶状体前囊下混浊,随访期间病变无进展,术后视力无下降,无需手术治疗。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术前精确的数据测量是决定术后效果及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刘莲  张广斌  吕依洋  劳苇  钟敬祥 《广东医学》2012,33(11):1624-1626
目的 探讨Artisan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ris-fixated intraocular lenses,IFIOL)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Artisan IFIOL植入术治疗严重晶状体半脱位的马凡综合征患者28例(47眼),术后1周、1、3、6、12个月、3年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瞳孔形态、角膜水肿情况、人工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眼均成功植入Artisan IFIOL,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BCVA>0.6者4眼(8.51%),0.3~0.6者21眼(44.68%),<0.3者22眼(46.81%);2眼(4.26%)瞳孔轻度变形,3眼(6.38%)诉有眩光,4眼(8.51%)术后2 d切口渗漏.术后6个月随访,45眼(95.74%)保持了良好的居中性.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没有超出正常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无人工晶状体襻松脱、玻璃体疝出、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葡萄膜炎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Artisan IFIOL应用于马凡综合征伴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大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及相关并发症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 PC-PR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7例(19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9.00±8.00) DS患者植入PC-PRL。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患者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47.37%(10/19);术后6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3.69%(14/19);术后12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4.73%(18/19);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前房深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PRL拱高为0.22~0.76 mm,平均拱高(0.316±0.148) mm,无一例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术后3个月时2眼,6个月时1眼见PAC-IO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8眼发生PAC-IOL旋转。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 PC-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RTISAN Aphakia 5/8.5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中15例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患者,行ARTISAN Aphakia 5/8.5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d;1wk;1mo的裸眼视力(visual acuity,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内皮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除1例发生脉络膜脱离,经药物治疗后痊愈,全部15例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IOP监测正常,CECs较术前无或仅有少量减少。结论:ARTISAN Aphakia 5/8.5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更加安全,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40例(46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植入 Toric 人工晶体患者为观察组(20例25眼),接受Acrysof IQ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为对照组(20例21眼)。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1 w后、1个月后、6个月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Ⅱ期植入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 对10例(10眼)眼外伤晶状体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伴大部分虹膜缺损或无虹膜患者,在眼部伤情稳定且视力可矫正情况下行Ⅱ期缝线悬吊式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0.1~0.3者6眼,0.4~0.6者4眼,全部患者畏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对严重眼外伤伴大部分虹膜缺失或无虹膜无晶状体眼患者进行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畏光及视觉不适,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伤性瞳孔散大眼行玻璃体和晶状体切除术后二期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0眼)眼外伤患者,所有患者瞳孔直径≥5mm,均行二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并虹膜缝合瞳孔成形术。结果所有术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并成功修补缺损虹膜。术后第2天有6眼的眼压在30~40mmHg之间,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个月,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测视力,矫正视力≥0.6共27眼(67.5%)。瞳孔正常生理功基本得到恢复,畏光、眩光、复视等不适症状消失。随访中未见眼压再升高者,未见虹膜线结导致的刺激反应。结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缺损修补术是治疗无晶体眼并虹膜缺损的有效复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6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中通过机械性牵拉,撕除瞳孔区及瞳孔缘机化膜,放射状切开瞳孔缘,虹膜拉钩机械牵拉方式扩大瞳孔,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3个月对视力、眼压、术后瞳孔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本组患者88.46%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1以上,术后瞳孔圆形或接近圆形,术后角膜轻度水肿3眼(占11.53%),1周内消退,1周后虹膜不同程度后粘连2眼(占7.69%),后发障有2眼(占7.69%)。术中撕开瞳孔区机化膜发现晶状体无混浊1例,术后患者第1日前房炎症反应较正常眼有所加重,无虹膜损伤、后囊破裂,角膜内皮失代偿及晶体核坠落入玻璃体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对小瞳孔下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视力,最大限度的维持了瞳孔的生理功能,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钟凌  刘盛春  潘丽梅 《四川医学》2013,(9):1371-137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7月住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眼球挫伤晶体脱位病例17例(17只眼).观察其术前,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15只眼(88.24%)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均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平均减少4.57%.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手术源性角膜内皮损伤,同时获得一个较为良好的术后视力与满意的眼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透明角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硬质人工晶体植入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表麻及Tenon’scapsule麻醉,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对2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等情况。结果随访3~6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一致,滤泡形态无改变。结论经透明角膜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袁建树  马蓉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0-1331,1336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45例(4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人Acrysof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4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197±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l天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322±1.853)°。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2眼,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术中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眼压稳定,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d、1周、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降压和增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