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测定117例各种肝病及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浆氨基酸,经统计结果证实,不同肝病有各异的氨基酸特征。其中以肝脑病,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组之变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已观察到严重肝病包括重型肝炎(重肝)时除有血氨的增高外,尚有血浆氨基酸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及肝损害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46例重肝患者血浆氨基酸和血氨的动  相似文献   

3.
李平 《四川医学》2005,26(6):669-669
本文通过对242例慢性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血浆纤维粘连蛋白(FN)、Ⅲ型前胶原氨基酸肽(PⅢP)、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证实PⅢP、Ⅳ-C对确定有否肝纤维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RIA法检测166例各型慢性肝病的血清Ⅲ型前胶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各型慢性肝病组PCⅢ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各型肝病组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依次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活肝>慢延肝。提示,PCⅢ可反映肝纤维化活动性及其程度,对慢性肝相慢迁肝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市郊和液相色谱仪,以餐标法,对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游离氨基酸谱进行检测,并结合AH患 肝功能状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组比较,在AH时大多数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秀天冬、谷、颉、蛋、异亮、亮、酪、苯丙氨酸等显著升高,但支链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在两组嶂期,表现为血浆中多种氨基的升高,;其中氨酸的升高程度能反映肝操作关交。因此,检测游离蛋氨酸作为一项肝损伤指标,可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外标法,对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游离氨基酸谱进行检测,并结合AH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组比较,在AH时大多数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酸有天冬、谷、颉、蛋、异亮、亮、酪、苯丙氨酸等显著升高,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还观察到AH患者的血浆游离蛋氨酸升高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相关。在肝脏受损的初期,表现为血浆中多种氨基酸的升高,其中蛋氨酸的升高程度能反映肝损伤状况。因此,检测游离蛋氨酸作为一项肝损伤指标,可了解和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7.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氨基酸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探讨杨乐薇,金瑞北京隆福医院(100010)北京佑安医院(100054)肝病患者血浆氨基酸的变化已有不少报道,但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氨基酸谱的改变情况及检测意义则罕有资料。本文对32例肝炎后肝硬化血浆及腹水中19种氨...  相似文献   

8.
对54例肝病患者肝穿活检病理组织改变与B型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慢性肝病声像图与肝组织学改变有一定内在联系。术前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早期肝硬化88.8%,慢性活动性肝炎(CAH)85.7%,慢性持续性肝炎(CPH)55.5%。提示B型超声在慢性肝病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体内氨基酸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0.16ml/20gCCl4注射小鼠腹腔导致急性肝损伤,观察48h时血浆及肝组织内的氨基酸水平,发现血浆中所测17种氨基酸除BCAA不变,Arg明显下降,其余氨基酸均有明显的升高,BCAA/AAA比值明显降低,而肝组织内BCAA明显升高,AAA只轻度升高,BCAA/AAA比值只轻度降低。揭示了CCl4急性肝损伤的血浆氨基酸及肝组织的氨基酸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肝病效果较好。肝病是全身性疾病,但病变主要在肝。人体肝脏系重要的物质代谢器官。肝内氨基酸代谢的酶类含量极为丰富,肝病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重症肝炎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也发生改变。一贯煎是清代名方,有滋阴疏肝之功,统治胁痛,吞酸吐苦,症瘕等一切肝病,疗效显著,为进一步揭示一贯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我们对一贯煎煎剂及加味方(肝胃乐)进行氨基酸分析,作为临床用  相似文献   

11.
12.
血清脯氨酸肽酶的活性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活性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比色法对 3 2例慢性肝炎 ,2 7例肝炎肝硬变 ,14例重症肝炎的血清PLD、丙氨酸转氨酶 (ALT)进行检测 ,并与 3 0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肝脏疾病组中的慢性肝炎、慢重肝、肝硬变患者的PLD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PLD与ALT的异常率比较 ,肝慢性肝炎、肝硬变的PLD显著升高 (P <0 .0 5或 0 .0 1) ,且以肝硬变升高幅度最为显著。结论 PLD活性测定是一项反映慢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6例慢活肝.慢迁肝和肝硬化患者,以DANS-CI 荧光聚酰胺薄膜层析进行血浆10种游离氨基酸定量测定,HBV-M 和肝功能检测.其中26例作了肝活检病理学验证。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为慢活肝、慢迁肝和肝硬化患者,其血浆BCAA/AAA 分子比值均下降,其中(?)氨酸/酪氨酸分子比值的下降更有意义,健康人组为6.6,慢活肝、慢迁肝和肝硬化3组分别为3.0、1.7和2.3,均比对照组为低.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这3组各自有相关性氨基酸浓度的改变,为今后选测氨基酸诊断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九江医学》2004,19(1):16-1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比色法检测 34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的TBA、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慢性乙肝轻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各肝病间比较 ,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乙肝重度与肝硬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血浆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对各类肝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肝硬化(45例)及慢性活动性肝炎(31例)患者脯氨酸肽酶活性显著升高,其变化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血浆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对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慢性肝病的随访指标,协同其它检查将进一步提高慢性肝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放射免疫法对各类病毒性肝病的血浆心钠素(ANF)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并腹水各组的血浆ANF浓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特别是肝硬化并腹水组较其他各组血浆ANF升高更为明显(P<0.001)。在慢性肝炎组,血浆ANF浓度与IgG、IgA、CIC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437,0.507,0.664,P<0.05)。但在治疗1月前后对照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血浆ANF浓度无显著性差别。提示各型肝病血浆ANF浓度升高与肝实质性损害有关,在肝硬化并腹水者,则可能与心钠素的合成、贮存、释放增加,降解减少有关,但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与慢乙肝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形成的意义。方法检测四组人群共165例(健康组、慢乙肝组、慢乙肝重型组及慢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浆MMP-1、TGF-β1水平,慢乙肝患者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慢乙肝、肝硬化、慢乙肝重型患者血浆MMP-1、TGF-β1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均〈0.05),且上述3种疾病MMP-1、TGF-β1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慢乙肝患者随着炎症升级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浆MMP-1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浆TGF-β1逐渐升高。结论血浆MMP-1与TGF-β1检测可作为反映肝功能的指标,MMP-1、TGF-β1对于慢乙肝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浆TGF—β1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存在状况、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同济医院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共367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24例、慢性丙型肝炎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22例及其它7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条带法、ELISA法检测自身抗体和自身抗体亚型。结果367例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所占比例分别为9.81%、10.90%、7.63%及4.90%。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检出阳性率各病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O.05)。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antiLKMl)、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anti—SLA/LP)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73%、4.1%。未检出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anti—LC-1)。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0.4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NA检测阳性组AST、TBil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自身抗体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自身抗体及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不同肝胆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13例不同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GGT含量,并观察各组GGT的变化。结果A组(肝外胆道梗阻、肝癌、酒精性肝炎)升高最明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GGT〉正常参考值10倍以上的以肝外胆道梗阻,肝癌占的比例最高,且这二种疾病血清GGT的阳性率为100%,与ALP的敏感度相当。血清GGT含量在B组(肝硬化活动期、非酒精性脂肪肝、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与C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之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血清GGT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至重度依次上升,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GGT可以作为肝外胆道梗阻、肝癌诊断的一项敏感性指标。GGT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临床上GGT含量检测对于不同肝胆疾病的鉴别及结合其它肝功能指标对肝炎临床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