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皮下注射对正常小鼠和骨髓抑制小鼠的血液学效应.给正常小鼠rhIL-11 200及400μg/kg皮下注射,连续7天,第5天时外周血血小板数轻度升高,起效较平缓,停药后血小板数可在4天内恢复到给药前水平.对骨髓抑制小鼠,rhIL-11的治疗可明显地减轻外周血小板计数的下降程度,促进血小板计数的恢复.rhIL-11在每天100-400μg/kg时对骨髓抑制小鼠均有良好疗效,治疗13-15天血小板计数恢复到照射前水平,在每天400μg/kg时起效稍快于100及200μg/kg.上述3个剂量所引起的血小板最大升幅十分接近.rhIL-11的升血小板作用与其促进骨髓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与成熟有关.上述结果表明,rhIL-11治疗无论对正常小鼠还是骨髓抑制小鼠均可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数,提示rhIL-11可能是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PDGF对造血干/祖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以及骨髓微环境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合成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DGF可直接亦可通过促进其他生长因子生成如GM-CSF等促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同时PDGF可调控TPO的生成及骨髓微环境,进而发挥对造血...  相似文献   

3.
rhTpo/GM-CSF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个治疗由于放化疗等原因造成的造血组织损伤导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的有效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人胎肝中克隆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其与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基因相融合,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JM101表达的融合蛋白rhTpo/GM-CSF在体外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培养中保留了Tpo对巨核细胞系和红细胞系的刺激作用,并增加了GM-CSF对粒细胞系的刺激活性。结论提示,原核细胞表达的融合蛋白rhTpo/GM-CSF具有刺激骨髓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生长因子对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10年来,临床血小板需求量不断增加,血小板制备方法也由手工分离转向机器单采。近年来发现了多种造血生长因子(HGF)能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统称为血小板生长因子(PGF)。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其临床应用,PGF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及输血医学现状和发展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1 血小板生长因子 目前已经确定的能够直接或间接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长的PGF有Mpl配体/TPO、白细胞介素(IL)-11、干细胞因子(SCF)、IL-3、IL-6和Progenipoietin G。40多年前就有人推测有一种激素样物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能控制血小板生长,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鼠骨髓增殖性白血病(MPL)病毒中发现了癌基因v-mpl[1],并在血小板、巨核细胞和骨髓CD34+细胞中发现了Mpl的mRNA及其蛋白产物,最终成功克隆出了Mpl配体,即传统意义的TPO[2]。Mpl配体为一家族,除内源性TPO外,尚有重组人TPO (rhTPO)、重组人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因子与聚乙烯二醇复合物(PEG-rhMGDF)、TPO多肽和Promegapoietin G。TPO在肝脏合成,分子量约80kD。rhTPO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阶段,PEG-rhMGDF已完成了临床研究,后两者正在进行临床前期研究。Mpl配体/TPO与其它HGF联合可明显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采集量[3,4],无论对自体移植还是异体移植都会减少采集次数,改善移植效果;Mpl配体/TPO还能够促进各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可用于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  相似文献   

5.
谱系特异性生长因子能动员外周血祖细胞(PBPC)、促进大剂量化疗后的造血恢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可进一步增加祖细胞的含量、重建PBPC产物的潜能。作者通过对29例经大剂量化疗后再回输PBPC的乳癌患者进行观察,评价了rhTPO作为PBPC的动员剂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应用的安全性能和活性效果。开始时,按逐步加大剂量的方法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单一剂量的rhTPO 0.6,1.2或2.4μg/kg体重/天。随后,给予rhPTO0.6或0.3μg/kg体重/-3,-1和1天,或者给予0.6μg/kg体重/-1和1天。从第3天开始在整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局部辐射条件下会造成非辐射区域组织及细胞功能损害,最为突出的是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实验建立60Coγ射线左半身辐射动物模型,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其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辐照中心和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6~8周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18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辐射组、左半身辐射组、全身屏蔽辐射组,45只/组。②实验方法:全身辐射组小鼠固定于辐射架内;左半身辐射组小鼠麻醉后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右半身;全身屏蔽辐射组小鼠麻醉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全身。以60Coγ射线一次性辐射,剂量率68.46cGy/min。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③实验评估:辐射后不同时相检测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计数外周血血小板,检测骨髓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观察骨髓组织病理改变及CD41a、CD61的表达。结果:全身辐射组第8天死亡2只,第9天死亡4只,其余各组无脱失。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辐射后第2,7天,左半身辐射组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高于全身辐射组(P<0.01)。②血清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辐射后第2,9天,左半身辐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全身辐射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于全身辐射组(P<0.01)。③骨髓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后6h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的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显著降低(P<0.01),高于全身辐射组及左半身辐射组(P<0.01)。④骨髓组织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有核细胞比例较高,分布均匀,并见多量散在分布的细胞龛;辐射2d后,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骨髓有核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好于全身辐射组、左半身辐射组。⑤骨髓CD41a及CD61表达的变化:辐射后2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骨髓CD41a及CD61阳性细胞数和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1),但高于全身辐射组、左半身辐射组(P<0.01)。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小鼠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血小板减少,产生功能障碍。氧自由基激活可能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无血清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是一大难题,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脐血中巨核系祖细胞数量不足及脐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延迟有关,而将部分脐血进行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后输注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但适用于临床应用的扩增条件至今仍未确立。本课题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使用TPO,IL-3,SCF,IL-6等细胞因子进行不同的组合,在培养的0,6,10,14天进行MNC、CD41^ 细胞及CFU-MK数的检测。以寻找最佳的细胞因子组合及最佳的收获时机。结果表明:无血清条件下TPO与IL-3,SCF,IL-6等细胞因子联用可实现脐血巨核系祖细胞有效的体外扩增,各因子组中以TPO IL-3 SCF IL-6组扩增效果为最佳。其CFU-MK数于第10天最多,扩增达6.8倍,CD41^ 细胞扩增达8.8倍。结论:在人脐血MNC无血清培养条件下。TPO IL-3 SCF IL-6组为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较佳的因子组合。由于TPO IL-3 SCF IL-6组的CFU-MK数于第10天最多,CD41^ 细胞数亦为同期最高,故培养后收获时间宜控制在其体外培养的第10天。  相似文献   

8.
巨核系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短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移植术后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促进血小板恢复,减少出血,是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的难题。在巨核细胞系的发育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如血小板生成素(TPO)、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因子(megokaryocytegrowthanddevelopmentfactor,MGDF)、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3、IL-6、IL-1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5-羟色胺(serotonin,5-HT)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巨核祖细胞(MKPC)的体外培养、扩增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发现通过体外有效扩增巨核祖细胞并移植给患者,可以加快血小板恢复,因此其在HSC移植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重点就各种细胞因子对巨核系造血作用和MKPC体外扩增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单独以TPO培养扩增,结果产生的CD41+CD61+细胞比例增高,但细胞总数较低。当加入IL-1β,IL-3,IL-6,Flt-3L时,结果显示CFU-MK扩增400倍,CD34+细胞扩增5-22倍。在包括TPO、IL-1β、IL-3、IL-6和Flt-3L的各种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加入PDGF的扩增效果最好,且PDGF促进各种细胞包括CD34+、CD41+CD61+、CFU-MK的扩增。PDGF对脐血巨核祖细胞数量的扩增起一定作用,且对脐血MK的成熟没有影响。反映PDGF作用于MKPC的增殖。PDGF可能是促进MKPC体外扩增的合适细胞因子。动物实验显示体外扩增产物在NOD/SCID小鼠中植活并分化。在临床可行性研究中,进行自体PBPC移植的10名癌症患者(8名乳癌和2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接受未处理过的PBPC的同时输注了体外扩增的MK-PC(1-21×105/kgCD61+细胞)。8名患者接受同一供者的异基因血小板输注,4名输注最高数量培养后MKPC的患者中有2名不需要输注血小板,而回顾性对照组14名患者均需输注血小板。总之,巨核祖细胞能在体外扩增并安全输注予自体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TPO/C-MPL)对造血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TPO/C-MPL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信号传导的可能途径及其对造血活动的作用.TPO/C-MPL系统对造血过程的影响是广泛而重要的,不仅仅限于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而且涉及许多造血细胞体系,对造血活动的很多阶段都有作用.同时,TPO/C-MPL系统自身的表达是自稳的,存在一定的调控机制.TPO/C-MPL系统的作用具有广谱性,与许多血液疾病有关,这一领域的进展将加深人们对血液和血液病的认识并将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