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 9例脑脓肿采用简易立体定向 ,钻颅脓肿腔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 ,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 7例 ,女性 2例。年龄 8~ 62岁。全部病例均行颅脑CT扫描确诊 ,脓肿量 40~ 70ml。脓肿单发者 6例 ,多发者 3例 ,9例患者共有 12个脓肿。脓肿位于颞部 2例 ,额部 2例 ,基底节区 4例 ,顶部 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最长 3周 ,最短 2周。2 .定位方法 :①在严格按OM线扫描CT片上 ,选择最佳脓肿层面 ,划出该面上的颅中线及前、后颅骨板与颅中线垂直的二条线 ;②以脓肿中心为…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2年来,对12例脑脓肿病人进行了CT引导立体定向下,置管引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提高脑脓肿穿刺抽吸治疗的准确度,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对20例脑脓肿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的方法和结果。结果:20例患者除1例因术前已发生脑疝术后又发生败血症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脑脓肿具有定位准确,穿刺安全,并可置入引流管,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直径较小的脑脓肿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1997.5~2000.5我们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血肿碎吸加尿激酶血肿腔引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立体定向双靶点置管引流术的优缺点。方法在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的治疗中,经椭圆形的前上1/4和后下1/4(或前下1/4和后上1/4)单管置管引流40例;分别以椭圆形的前上1/3和后下1/3(或前下1/3和后上1/3)为靶点,双管置管引流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3个月ADL评分。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双管组手术时间(110±18)min显著长于单管组(70±21)min(t=-9.147,P=0.000),双管组术中出血量(8±3)ml显著多于单管组(4±2)ml(t=-7.017,P=0.000),双管组拔管时间(4.5±1.5)d显著长于单管组(3.0±1.5)d(t=-4.472,P=0.000)。术后3个月ADL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Z=0.005,P=0.500)。结论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与双管双靶点置管引流手术相比,单管双靶点置管引流手术近期疗效相同,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置管冲洗引流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低位部分切开,高位部分用剪侧孔的静脉输液针胶管冲洗引流治疗高位肛瘘2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半年,仅1例复发。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达到了微创及保护肛门功能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自制双腔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外科脓肿和窦道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脓肿和窦道的临床处理有一定的困难。虽在抗生素广泛使用的今天发生率较少 ,但一旦发生常规换药处理仍有耗时长、效果差的问题。而手术处理不一定能彻底 ,相反增加病人的痛苦。我们自 1995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自制双腔引流管持续灌洗治疗该类脓肿和窦道 15例 ,临床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年龄最大 66岁 ,最小 46岁 ,平均 5 6岁。脓肾和肾周围脓肿 6例 ,结肠癌术后肠瘘 3例 ,肝脓肿 1例 ,慢性脓胸 1例 ,隔下脓疡 1例 ,慢性胰腺周围脓肿 2例 ,阑尾脓肿 1例。冲洗前细菌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88例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各44例。立体定向手术组患者住院6 h后在CT引导下进行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结果立体定向手术组术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常规手术组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十余年来,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诊断和治疗颅内病变应用日趋广泛并完善,因而,立体定向技术为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1999年12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处理颅内病变38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143例气胸病人治疗中的新术式。方法局部麻醉下,双腔气囊尿管接水封瓶行闭式引流术。结果 143例病人,治愈141例,2例中转手术。结论双腔气囊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具有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并发症少,易操作,疗效好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1.
CT监护立体定向抽吸治疗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外伤性基底区节血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CT监护立体定向抽吸治疗外伤性基本底节血肿16例。血肿位于基底节壳核13例,丘脑3例;血肿大小:20~30ml4例,31~60ml11例,>60ml1例,平均39.6ml;抽吸时间:外伤后6~12小时4例,13~48小时8例,>48小时4例;血肿抽出量18~42ml,平均28.7ml,其中4例分二期抽吸。结果死亡1例,存活15例(ADL1n=4,ADL2n=5,ADL3n=4,ADL4n=2)。结论外伤性基底节血肿采用CT监护立体定向抽吸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八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7年8月至1998年1月,我们采用了德国F.L.Fischer立体(ZD)定向仪对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施行了立体定向射频损毁术,现结合文献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2—2016-01间收治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将同期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脑出血率及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再发脑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医院内集中供氧以干净、方便、快捷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它的输入管道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消毒,管道中会有大量的粉尘、细菌,尤其是一些富氧的细菌会在管道中大量繁殖。患者在吸氧治疗过程中被动地吸入体内,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使临床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5.
穿刺置管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运用套管针穿刺置管闭合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经验。方法:运用套管针行膝关节闭合穿刺置管,术中彻底清除脓苔及坏死组织,术后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7~9d。结果:运用本法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43例,均治愈。经3~6月随访,术后无复发,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运用套管针穿刺置管闭合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方便简单,疗效好,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为其特征。目前国内对本病的治疗方法除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方法有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锥颅碎吸等,但手术损伤大,出血多.病人死亡率高。本院从2001年11月至2005年5月,采用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脑内血肿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医院内集中供氧以干净、方便、快捷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它的输入管道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消毒,管道中会有大量的粉尘、细菌,尤其是一些富氧的细菌会在管道中大量繁殖.患者在吸氧治疗过程中被动地吸入体内,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使临床症状加重;另外氧气管道中产生的异味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吸氧冶疗[1].鉴此,2005年始我科采用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管(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吸氧,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Univent管和双腔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tube,DLT)技术和支气管阻塞技术来实现。DLT在临床上使用最普遍,但DLT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而常需换管、声门暴露不佳者插管困难及没有小儿的型号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带扭力控制阻塞装置(torque control blocker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单针双腔导管对男 33例 ,女 35例 ,需要紧急血液透析的患者 ,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临时血管通路。共透析 6 8例 170 0次。疗效满意 ,留置时间 2 0~ 30d ,平均2 5d ,无明显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导管特点 应用同轴双腔导管系美国昆顿公司生产 ,材料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腔T管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5月~2005年10月对25例胆道手术患者采用双腔T管行胆道冲洗、肠内营养及用作胆管支架。结果全组未出现胆道逆行感染、胆瘘等严重并发症。1例冲洗时出现轻度腹痛,1例出现外管堵塞,及时处理后解除。22例于术后半月拔除双腔T管痊愈出院;3例严重肝破裂胆管损伤患者中,2例于术后半年拔管,分别随访1年及8个月无异常,另1例术后带管出院4个月,尚在随访中。结论双腔T管具有引流、冲洗、肠内营养及留置支架等多种用途,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