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与bcl 2蛋白的表达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16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bcl 2、LMP 1蛋白及EB病毒编码的E BER1/2表达水平。结果 bcl 2蛋白阳性表达 13例 (81.3% ) ,均为高表达 ,其中 7例低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均为阳性。EB病毒编码的EBER1/2及LMP 1均为阴性。结论 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特别是低度恶性MALT型B细胞淋巴瘤 ,与bcl 2蛋白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而与EB病毒的感染似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西省雁同地区鼻咽部淋巴瘤的特点及其与EB病毒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及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住杂交,检测30例在当地生活10a以上的鼻咽部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EBV感染情况,分析其特点及与EB病毒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免疫组化证实,30例中,27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90%)。3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10%),EBV-EBER原住杂交,T细胞性淋巴瘤均为阳性,B细胞性淋巴瘤均为阴性。结论:山西省雁同地区鼻咽部淋巴瘤患者绝大多数为T细胞性淋巴瘤。根据其细胞形态特点,来判断T细胞性淋巴瘤,与免疫组化对照符合率为76.6%(23/30),正确率较高。可作为基层医院防止对鼻咽部淋巴瘤漏诊的一个方法。鼻咽部T细胞性淋巴瘤与EBV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是一种病毒癌蛋白,可能在淋巴瘤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了解EB病毒诱发的淋巴瘤细胞与正常人淋巴细胞中LMP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EB病毒诱发淋巴瘤细胞和正常人淋巴细胞中LMP (LMP-1、LMP-2A及LMP-2B)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MP-1蛋白表达.结果:建立了EBV诱发淋巴瘤的动物模型获得诱发淋巴瘤,检测LMP-1、LMP-2A、LMP-2B在诱发淋巴瘤细胞及正常人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LMP-1在诱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比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上调255.7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P-2A在诱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比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上调37.74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P-2B在诱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比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上调330.63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LMP-1在诱发的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比在正常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上调.结论:在EB病毒诱发的淋巴瘤发生过程中LMP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EB病毒(EBV)是DNA肿瘤病毒,是人类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因子。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EBV与鼻咽癌(NPC)和伯基特氏淋巴瘤(BL)有密切关系。EBV能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诱发恶性肿瘤,在人鼻咽癌(NPC)和淋巴瘤(BL)的癌瘤细胞中有明确的EBV标志(EBV DNA和EBNA)。因此EBV的致瘤作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Henle曾指出,  相似文献   

5.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天津地区上呼吸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与 EB病毒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 U CHL - 1、CD3、L2 6 、4KB5 、CD79a、L CA、EMA、溶菌酶等抗体及 CS1- 4(L MP- 1)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以进行淋巴瘤确诊、淋巴瘤免疫表型研究和 EB病毒感染情况的分析 ;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 (EBER1/ 2 )原位杂交检测 ,探讨瘤细胞 EB病毒感染情况及与 EB病毒潜在膜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2 5例上呼吸道原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和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的病例中 112例确诊为淋巴瘤 ,诊断符合率 89.6 %。其中 6 6例为 T细胞性淋巴瘤 (占5 8.93% ) ,46例为 B细胞性淋巴瘤 (占 41.0 7%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85例 / 2 7例 )。平均年龄 48.2 7岁 (10岁~ 88岁 )。 EBV- EBER1/ 2原位杂交检测 T细胞性淋巴瘤 34例 ,17例阳性 ,占 5 0 % ,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 2 0 %~80 % ,EBV潜在膜蛋白 L MP- 1检测 5 3例 ,11例阳性 ,占 2 0 .75 % ,阳性率低于 EBER探针。结论 :天津地区上呼吸道恶性淋巴瘤以 T细胞性淋巴瘤为多见 ,发病可能与 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久利  凌志强 《中国肿瘤》2016,25(4):278-28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是一种淋巴细胞病毒属的双链DNA病毒,全世界约95%的成人携带此病毒.目前已证实它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有关,如胃癌、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何杰金氏病、T细胞淋巴瘤等,其中EB病毒感染型胃癌存在广泛的PIK3CA突变、高频率DNA甲基化、JAK2和CD274基因的扩增,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者对EBV感染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针对EB病毒相关胃癌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非洲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N.PC)细胞中都曾查出 EB 病毒(E.B.V)。当将伯基特淋巴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病毒的产生在一定比例可被激活;如在培养中未被激活,可加溴脱氧尿核甙(bromdeoxy-uridine)以诱导。但培养的鼻咽癌上皮细胞内没有观察到。EB 病毒这种培养过程受非恶性浸润细胞的增生干扰。将鼻咽癌组织通过无胸腺小鼠传代,能将非恶性浸  相似文献   

17.
《癌症》1983,(4)
病毒学应用抗补体免疫酶法检查鼻咽癌原发灶和颈转移灶癌 细胞的EB病毒核抗原(EBNA)李万钧等(2)73EB病毒核酸片段与嗜菌体DNA重组方法的研究 1.重组核酸的获得和鉴定谷淑燕等(3)129病因学口腔粘膜白斑癌变32例分析李振权等(1)1鼻咽癌高低发区食物及饮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仲 胺含量的比较黄家深等(1退放射线对舌痛发生的作用初步探讨(附21例分析) 魏茂文等(3)171流行病学美国伯基特氏淋巴瘤登记的八年经验李大钧摘(l)竹鼻咽癌皮肤纹理观察分析钟会挥等(3)148鼻咽癌家族聚集观象及其临床分析张锋等(4)243免疫学鼻咽癌病人多种抗EB病…  相似文献   

18.
某些人类癌瘤(鼻咽癌,Burkitt瘤)细胞中存在着EB病毒基因组,而患者血清中对该病毒的抗体增加。EB病毒(EBV)又能诱发狨猴恶性淋巴瘤。因此,EB病毒对鼻咽癌的病因学作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EB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19.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从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BL)组织分离建立了一株可传代的淋巴母细胞系,发现这一株细胞含有疱疹病毒颗粒,后来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该病毒广泛存在人群中,有研究证明,90%以上的中国人群存在EB病毒终生潜伏感染。EB病毒不仅与NK/T细胞淋巴瘤相关,而且与BL和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Jian SW  Mei CE  Liang YN  Li D  Chen QL  Luo HL  Li YQ  Cai TY 《癌症》2003,22(1):26-29
背景与目的: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硒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我们培育出富含有机硒的大米,现研究富硒米对EB病毒激发脐血B淋巴细胞转化及对Raji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①用富硒米及普通米提取液以1∶4、1∶8的浓度分别加到制备好的EB病毒液中,加入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淋巴母细胞转化培养实验,计算细胞转化抑制率;②Raji细胞经正丁酸及巴豆油联合诱导的同时加富硒米提取液共同培养,以间接荧光法,经伊文氏蓝复染观察计算EBV-EA抗原阳性率和抑制率。结果:含硒0.11μg/ml(1∶8稀释)的富硒米提取液显著抑制EB病毒对脐血B淋巴细胞的转化,抑制率为83.4%,明显高于普通米提取液的抑制率61.3%(P<0.05)。富硒米提取液对Raji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0.016、0.078、0.388μg/ml硒浓度组对EA抗原抑制率分别为2.85%、12.88%、20.75%。结论:富硒米提取液对EB病毒转化脐血B淋巴细胞和对Raji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