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14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梅  谭庆华  李国新  陈琦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36-2837
目的:通过对714例巨大儿(体重≥4 000 g)的临床分析,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间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14例巨大儿进行研究,选择同期分娩的714例正常体重儿(体重≥2 500 g,<4 000 g)作为对照,两组孕周、宫高、腹围、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孕周、宫高、腹围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巨大儿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妇分娩孕周及分娩时宫高、腹围是产前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预测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永康市妇女儿童医院巨大儿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住院分娩的156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随机抽取同期单胎、胎儿体重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巨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巨大儿组产妇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股骨径≥16.5cm以及体重≥70k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妊娠40周前难产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29例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台州医院分娩的829例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810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对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期体重增加、胎儿腹围、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性别、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5.67%,且男婴明显多于女婴。其中观察组孕妇文化程度、孕妇年龄、孕周、孕期体重增加、宫高+腹围、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分娩方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孕产次、出生胎儿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是诊断巨大儿的重要依据,巨大儿会增加母婴并发症,应该准确估计胎儿体重,加强产前预防、产前诊断,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蒋红清  徐丽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63-2265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围产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12例非妊娠期糖尿病且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经产妇巨大儿资料,并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及随机选择的无合并症经产妇正常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经产妇巨大儿母亲的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双顶径、胎儿腹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P<0.05)。与初产妇分娩的巨大儿比较,经产妇巨大儿正规产检比例、择期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P<0.05)。结论: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产前预测巨大儿及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于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 174例产妇中的429例分娩巨大儿(出生体质量≥4 000g)产妇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n=429);选择同期于本院住院分娩的429例分娩正常足月儿(出生体质量为2 500-4 000g)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n=429)。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析2007-2012年本院巨大儿发生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产妇基本情况(年龄、身高、产次)、分娩前情况(分娩前末次宫高、腹围、妊娠图曲线异常)、体质量变化情况(孕龄为20孕周时体质量、孕期增重、分娩时体质量)、胎儿情况(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合并羊水量过多、妊娠期糖尿病(GDM)等]及分娩情况(分娩孕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异常)等因素。结果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7-2012年巨大儿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观察组产妇年龄、身高、分娩孕龄、产次、孕龄为20孕周时体质量、分娩时体质量、孕期增重、宫高、腹围、妊娠图异常曲线、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合并羊水量过多和及GDM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所分娩男性新生儿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是女性的1.84倍。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9.5%,显著高于对照组(30.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娩孕龄、产次、宫高、腹围、合并羊水量过多或(和)GDM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影响因素。重视妊娠图曲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期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出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于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607例孕妇,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自愿接受营养干预的305例孕妇组成,对照组由未接受营养干预的302例孕妇组成。观察两组孕妇在孕20周、孕30周、孕36周时的体重、宫高、腹围、估计胎儿的体重(超声检查)等指标;观察孕妇的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发生率、妊娠结局状况及存在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在不同孕周(包括孕20周、孕30周和孕36周)的体重、腹围、宫高及胎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9.67%,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63.91%,两组孕妇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20 6,P=0.000 0);试验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为3.61%,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为8.61%,两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 8,P=0.010 0);产后出血、头盆不称、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相比较,试验组孕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2.62%,对照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8.94%,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5 9,P=0.000 8);试验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0.66%,对照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3.31%,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 0,P=0.018 8)。结论:早中晚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孕妇体重过快增长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4-453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1082名单胎初产孕妇的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记录其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后,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结果:①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组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②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④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的相关系数为0.207(P<0.001)。结论:对孕前及整个孕期体重的控制可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高产前诊断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267例巨大儿的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67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龄、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巨大儿增加母婴并发症,应正确产前诊断,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高产前诊断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267例巨大儿的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67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龄、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 巨大儿增加母婴并发症,应正确产前诊断,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黄阳琴 《现代养生》2023,(17):1298-1300
目的 探讨巨大儿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4月-2022年6月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产妇55例为对照组,另选分娩巨大儿的产妇55例为巨大儿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孕妇血脂水平、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巨大儿组产妇剖宫产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3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高于对照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后1、5、10min新生儿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大儿会增加剖宫产的概率,影响孕产妇的脂代谢,增加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降低新生Apgar评分,不利于母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 方法 将17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两组,分娩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28例,分娩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3999 g)146例.同时收集19例分娩巨大儿的健康产妇(对照组).对分娩前1周内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入院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值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GDM-巨大儿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巨大儿组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正常儿组的GA与HbA1c呈线性正相关(r=0.3).GDM-巨大儿组GA与HbA1c呈线性正相关(r=0.7);HBA1c与新生儿BMI呈正相关(r=0.4).GDM-巨大儿组未接受治疗的比率高于GDM-正常儿组,饮食运动疗法和饮食运动疗法+胰岛素的比率低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巨大儿组血糖控制满意率低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是多重的,特别是针对孕前体型超重、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孕妇更应加强孕期健康宣传教育及高危监测管理,控制其体重增长,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孕期使用积极的方式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减少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57-3958
目的:探讨孕前孕期肥胖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孕前孕期肥胖孕妇278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27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观察两组孕妇的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切口感染、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孕妇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孕前孕期肥胖对产妇和新生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对此类孕妇应加强围产期监护,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夏芳莲  苏宜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197-420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足月妊娠妇女1 200例为对象,收集其围产保健、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资料,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小组标准将对象分为消瘦组(A组)、正常组(B组)、超重组(C组),分析孕前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妊娠并发症以及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A、B、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低BMI组孕晚期贫血率达到37.96%,低体重儿发生率达到5.55%,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孕期超重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7.52%,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2.86%,巨大儿出生率为29.17%,剖宫产率44.80%,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孕前BMI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及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即使在中小城市问题亦比较严重,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安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分娩巨大儿孕妇及200例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及妊娠合并症。结果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巨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年龄(28.32±3.1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8.53±2.87)岁。两组平均年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35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次平均为(2.21±1.13)次,对照组平均孕次为(1.52±0.93)次,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40周后巨大儿的发生比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妇身高、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中糖尿病或GDM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孕次产、身高、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及糖尿病均有关系,掌握好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和巨大儿的预测方法,对产前准确判断巨大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惠敏  黄飞 《现代医院》2010,10(3):45-46
目的探讨农村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巨大儿的60例无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农村经产妇资料(研究组),与同期分娩巨大儿的初产妇比较(初产对照组),并与随机选择的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无妊娠合并症的经产妇作对照分析(经产对照组)。结果①研究组与初产对照组比较,正规产前检查率明显降低,产前诊断巨大儿符合率、择期剖宫产率均低,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②研究组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异常产程、剖宫产率均高于经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期妊娠增加、孕末期体重明显增加、分娩次数增加是农村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主要相关因素,加强农村经产妇围产期保健,重视正规产前检查,及时恰当地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巨大儿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分娩的67例足月巨大儿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80例体重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巨大儿在妊娠期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胎盘组织I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模型探讨IGF-1基因表达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孕妇孕龄、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孕期羊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盘组织中IGF-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孕前体重过重(OR=1.528)、妊娠期增加体重过大(OR=1.611)、胎盘组织中IGF-1 mRNA高表达水平(OR=1.209)是发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前体重过重、妊娠期增加体重过大、胎盘组织中IGF-1 mRNA高表达是发生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分娩巨大儿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常规产检并分娩巨大儿的孕妇89例为病例组,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孕妇39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型、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孕36周宫高及腹围水平等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35岁、孕前体质指数(BMI)≥24.0、妊娠期糖尿病、孕期总体重增长超过16 kg、孕36周腹围身高比≥0.66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36周腹围身高比、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对孕36周宫高及孕36周宫高+腹围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及0.751(P<0.01);当孕36周宫高临界值为36 cm时,灵敏度为0.755,误诊率为0.124,而孕36周宫高+腹围临界值为140 cm时,灵敏度为0.663,误诊率为0.225。结论: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多样,尤其是针对孕前体型超重、高龄的孕妇更应加强孕期健康宣传教育及高危监测管理,控制其体重增长,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关注其宫高及腹围的变化。以孕36周宫高临界值为36cm来评估巨大儿发生的预测价值比孕36周宫高+腹围临界值为140 cm在灵敏度及误诊率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以早期预防、正确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对比两组孕产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宫高、腹围、分娩方式、产科合并症、新生儿病率等因素及适当了解孕妇的营养、休息、活动等情况.结果巨大儿和特大胎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36%和0.65%;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有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宫高、腹围及营养过剩等;体重指数(BMI)对巨大儿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尤其对特大胎儿更为敏感;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产科合并症、新生儿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和巨大儿筛选,指导孕妇合理膳食,适当增加活动量,从而降低巨大胎儿发生率,减少产时母儿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从根本上做好优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非糖尿病产妇生产的56例巨大儿作研究组,同期选取56例正常体重的新生儿作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相关情况。结果分娩前,研究组产妇腹围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后,研究组巨大儿双顶径、股骨颈、腹围等临床特点情况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受孕期的饮食、运动、检查等因素影响,需要在孕期坚持做好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68例巨大胎儿的临床分析,寻找准确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68例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168例出生体重<4 000 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孕产妇产次、孕周、身高、体重、宫高、腹围、分娩并发症、分娩方式、B超检测胎儿双顶径(BPD)及股骨长径有关情况。结果:巨大胎儿组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分娩孕周、孕产次、分娩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胎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75.0%,高于对照组29.2%。结论:产妇身高、体重、分娩孕周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预测巨大胎儿有参考价值。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