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缺铁的原因1.先天性储铁不足,见于早产儿、多胎儿、妊娠期母体严重缺铁或胎儿宫内失血及脐带过早结扎等。2.饮食缺铁。婴幼儿饮食以乳类为主,含铁量低,牛奶含铁0.1mg/d,吸收率仅10%,若不注意添加辅食,易致缺铁。母乳喂养儿5个月后需加含铁辅食,人工喂养则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较大儿童偏食,饮食搭配不合理,食物中可利用铁低也可致贫血。3.小儿生长发育快易缺铁。足月新生儿体内铁仅够出生后体重增长一倍(即五个月时)的需要,因此6个月后需补充富铁饮食或铁剂。早产儿体内铁的含量更低,且体重增长更迅速,因此早产儿生后不久即要补铁。4.生后铁的丢失。牛奶过敏儿摄入鲜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对婴儿不同年龄阶段体重增值的影响,我们对无锡县东亭乡婴儿生长监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婴儿生后4个月内的体重增值以母乳喂养儿最高、混合喂养儿次之、人工喂养儿最低;4~6个月儿体重增值3种喂养方式间非常接近;6~12个月儿体重增值却以人工喂养儿最高而母乳喂养儿最低。此外,不论哪种喂养方式在4~6月龄间开始合理添加辅食者,其6~12个月体重增值均明显高于4~6月龄间未合理添加辅食者。  相似文献   

3.
婴儿缺铁性贫血和喂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348例在该院门诊体检的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133例、部分母乳喂养组113例和人工喂养组102例,比较这3组婴儿在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除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862,P=0.015)外,母乳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2χ=2.130,P=0.144)、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2χ=1.071,P=0.301)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个月时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跟踪随访至生后12个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组26例,混合喂养组22例,母乳喂养组19例,比较三组出院后追赶性生长情况。结果生后3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高于其他两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2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有利于其追赶性生长,母乳喂养者需加用母乳强化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省2938名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辅食添加情况与体格发育1年纵向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示:目前城市母乳喂养率低而辅食添加情况却优于农村。城市母乳喂养的3个月婴儿体重与体重增长值高于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儿。农村因多数为母乳喂养,差别不显著。城市6~18个月婴儿辅食添加普遍,体格发育与辅食添加的关系不明显。农村婴儿在6~18个月阶段,体重及体重6个月增长值与蛋白类辅食的添加关系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影响。方法 将215名小于胎龄儿按照喂养方式分为5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喂养组、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比较各组在出生、生后1、3、6、12、18月及24月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发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及其与母乳混合喂养组儿童发育指标优于纯母乳喂养及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出院后应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或与母乳混合喂养能够促进体重、身长、头围发展, 实现小于胎龄儿的追赶生长, 避免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及门诊指导。方法 择取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9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实施门诊指导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6个月至1岁婴儿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1~3岁幼儿;足月儿的贫血发生率要低于未足月儿;母孕期贫血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要高于母孕期未贫血的发生率;4~6个月龄时未按时添加辅食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按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非低出生体重儿;挑食厌食儿童的贫血发生率高于不挑食厌食儿童;留守儿童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非留守儿童。但是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混合喂养贫血与不同性别贫血等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和年龄、足月情况以及母孕期贫血、挑食厌食、未按时添加辅食、低出生体重儿、留守儿童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其实施相应的儿童保健门诊指导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贫血严重程度,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7岁以下儿童婴幼儿期喂养行为及辅食添加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为青少年时期健康饮食建立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婴幼儿时期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及患病情况等。结果: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者占53.0%,配方奶粉喂养者占11.0%,混合喂养者占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添加辅食<4个月者占41.6%,8个月后添加辅食者占16.8%,平均为(5.8±3.0)月。结论: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同时加强辅食添加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选择枫林街道1990年1月~1992年12月出生的小儿共369人,男性175人,女性194人.根据不同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146人)和人工喂养组(223人).观察小儿出生1~6、9和I2个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和中上臂围,计算体重和身长的逐月、6~9和9~12个月增值,比较两组贫血、佝偻病和前后半年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发病率.以女性为例人工组体重自4个月起超过母乳组,到9和12个月达到显著意义.身长自 3个月起超过母乳组,差异有显著性.胸围和臂围分别在5和12个月时超过.除了第1个月外人工组的体重增值略均大于母乳组,自6个月起差异有显著性.前半年人工组的身长增值大于母乳组,在2、3个月时有显著性.男性小儿的生长情况和女性相似.贫血发病率两组无差异.但佝倭病和前半年的呼吸道感染人工组显著高于母乳组.全年的腹泻和后半年的呼吸道感染次数两组无差异.提示应鼓励母乳喂养,尤其在生后最初几个月.4个月起应及时添加辅食,随着母乳量的减少,乳制品的添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贫血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健儿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70-1671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发病的因素。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274例,均于生后1、7、14、28天测末梢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以及出生7天时的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将发生贫血的早产儿与未发生贫血的早产儿比较。结果:贫血组早产儿出生平均胎龄及体重为32.8周、1496g,非贫血组为35.4周、1967g;贫血组出生7天时平均血清胆红素为193μmol/L,而非贫血组为96μmol/L;贫血组生后28天体重较出生时增长46.8%,非贫血组为28.2%。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溶血越重;生长越快,贫血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及发生原因;方法:收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14年6月-2016年6月门诊健康查体的婴幼儿6个月-3岁的儿童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童按年龄分为A组6个月-1岁儿童46名,B组1-2名儿童34名,C组2-3岁儿童40名。对所有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及问卷调查,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结果:A组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于B组、C组儿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与询问儿童有无按时添加辅食,何种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1.60%)低于选择配方奶喂养,未按时添加辅食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7(5.8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婴幼儿的健康查体,做好缺铁性贫血的早发现、早诊断,积极为患儿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及喂养指导,告知及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与添加辅食的种类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早产儿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胎龄≤36周、出生体重≤1800 g、符合入选条件的早产儿138例,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63例,配方奶喂养组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情况,以及患儿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结果母乳喂养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感染性疾病发生率(1.37%、2.74%)与配方奶喂养组(20.00%、23.08%)相比明显较低,母乳喂养组患儿3个月、6个月胎龄时身高(59.88±8.69)cm、(67.65±6.84)cm与配方奶喂养组患儿身高(49.54±9.54)cm、(55.55±5.46)cm相比明显较高,母乳喂养组患儿3个月、6个月胎龄时体重(6.98±1.19)kg、(8.15±1.56)kg与配方奶喂养组患儿体重(5.12±0.78)kg、(6.97±1.38)kg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口市3岁以内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婴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以问卷的形式对以上婴幼儿的家长进行喂养状况调查。利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口市婴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 303.5 g,男女婴之间的平均出生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102),婴儿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出生比例以及早产率分别为4.48%、5.97%和15.2%。本次调查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61.8%,出生后4个月以内添加辅食的比例累计达到16.4%、4~8个月为85.6%。喂养人知道母乳喂养有利于孩子体格发育、有益于孩子大脑发育、增强孩子抗感染能力的分别为65.3%、71.2%、91.8%。结论:海口市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有待改善,新生儿出生后喂养方式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应在社区加强孕期营养知识、婴幼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的宣传教育,引导孕妇合理营养,提高母乳喂养率,确保婴幼儿适时保质保量地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母乳及半固体食物引入时间对婴儿体格及铁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科学进行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实验组为母乳喂养婴儿,对照组为人工喂养婴儿,定期追踪随访两组婴儿喂养、体格及贫血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6个月龄时身高、体重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龄、6个月龄时贫血检出率分别为0.91%和17.76%,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婴儿满4个月开始添加与满6个月开始添加半固体食物,对婴儿身高、体重、Hb、MCV、MCH、SF无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满6个月是半固体食物添加的适宜时间,母乳喂养未增加婴儿罹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孕后期充足的铁营养摄入是降低贫血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母乳喂养是指孩子出生之后到6个月之内,完全是靠母乳进行喂养,不进行任何其他添加的辅食或者其他乳类进行喂养.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婴儿在6个月前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再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直到宝宝2岁以上.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食品,含有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母乳喂养可提供生命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为母乳强化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出生胎龄35周的102例早产儿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组(31例),母乳喂养组(33例)和配方奶喂养组(38例)。分别于纠正胎龄足月(40周)及其后1个月、3个月监测三组的体格生长速度、血红蛋白、血钙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体重增长速率在纠正胎龄足月时、纠正胎龄后的1个月和3个月,强化母乳组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三组在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能够较好的促进早产儿生长,尤其在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并不增加喂养不耐受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可以作为早产儿首选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街道6个月至3岁散居儿童缺铁性贫血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检测末梢血红蛋白.结果 北京市海淀街道2006至2010年6个月至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x2=4.530,P<0.05),以轻度贫血为主;6个月至3岁散居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高,贫血的患病率逐渐降低(x2=12.128,P<0.01);按照常规添加辅食的月龄统计,添加辅食越早、种类越多,贫血患病率越低;6个月龄婴儿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儿童贫血患病率有影响,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2,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2,P<0.05).结论 重视缺铁性贫血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正确添加辅食、适当的喂养方式、合理均衡的膳食是预防儿童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提高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儿保门诊调查了213例1~24月龄婴幼儿家长喂养方式情况;对2013年出生的204例婴儿的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6月龄时的喂养方式及贫血情况,采用BC-32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知晓率为96.2%,1~3月龄添加配方奶原因母婴暂时分离占39.1%,4~6月龄混合喂养占76.6%,家长准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平均为10.1个月,13~24月龄人工喂养占94.8%。204例婴儿中6月龄贫血患病率26.5%。有160例在6月龄前添加含铁辅食,有44例未添加含铁辅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结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迫切需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新生儿母亲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在儿保门诊指导母亲正确哺乳,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早产儿生后半年体重增长速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追踪随访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随访中心自2012-2014年随访的174例早产儿至生后6个月,随访周期为每月随访一次,主要监测指标为体重、身长和头围;同时,收集胎龄、出生体重、合并症、高危因素、家庭情况等基线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喂养方式、性别、小于胎龄儿、早产分类存在组间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分娩年龄、早产合并症、妊娠合并症不同组间并未发现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胎龄、小于胎龄儿、性别和喂养方式是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积极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对于提高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