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重新审视“解毒中药”的性味。方法从中药典籍“解毒中药”的性味研究入手,采用分析论证法。结果证实了“解毒中药”的性味不仅只限于性寒凉的药物,还有“以毒攻毒”、“甘味”、“苦味”、“其他”性味的解毒药。结论全面认识“解毒中药”的性味,对准确理解解毒中药的功效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
好多人喝汤药时为了降低苦味而加一些糖,殊不知,这样会影响药效。中医认为,不同性味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作用,如苦味药具有燥湿、泻火的作用,而甘味药具有补益、止痛的作用。如果服药时加糖,就改变了药液原来的药性。因此,如果觉得汤药太苦,不妨试试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Apriori算法的中药气-味-效三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是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指导下,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生物学表现建立起来的药性核心理论,与药物的具体功效密不可分。本研究以经典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的365味中药性味及药效记载为数据源,在建立气-味-效三维数据立方体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寻找气-味-效三者之间的频繁模式和强关联规则并进行分析,尝试理清中药四气五味与具体功效的复杂相关性,为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新审视"解毒中药"的性味.方法 从中药典籍"解毒中药"的性味研究入手,采用分析论证法. 结果 证实了"解毒中药"的性味不仅只限于性寒凉的药物,还有"以毒攻毒"、"甘味"、"苦味"、"其他"性味的解毒药.结论 全面认识"解毒中药"的性味,对准确理解解毒中药的功效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药性与功效相结合的中药分类方法。方法以《中药学》教材为依据,选取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平肝熄风药以及补虚药章节的寒性中药共67味,根据性味归经及功效等相关因素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对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并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将五个章节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和传统的中药分类方法大体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结论将功效与药性结合起来对中药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李思三(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450004)主题词炮制,四气五味/分析中药炮制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及药物毒性等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就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综述如下。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又称性味,药物的性...  相似文献   

7.
金锐  张冰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2):1321-1327
中药药性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中药干预机体后的作用倾向。中药药性表达即中药药性的生物学表达,描述了将药性所蕴含的作用及功能信息表现在生物载体上的过程。由于药性表达涉及中药与机体两大复杂系统,故其具有复杂性特征。第一,药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炮制加工等,以及机体的体质、证候等,均可影响实际的药性表达结果;第二,鉴于药物个性特征,相同药性的不同中药会通过不同的药效作用(指标)表达药性,其药性表达方式多样。中药药性表达具有多样性特征,药性实质研究应密切关注影响药性表达的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药寒热药性与环境生态相关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历代文献,古人多从“天人相应”整体观出发,以“法象药理”解释药性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并逐步将中药的性能与性状区分.现代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产地影响药性功效、外界环境影响药物代谢,中药药性的产生背景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同时,在生理上机体适应寒热变化,在病理上寒热变化影响着机体,药性的表达差异与机体状态的关系渐趋重要.总之,寒热药性包括了药物的自然属性和功能属性,体内、体外环境的变化对寒热药性表达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药标准化。区分牛膝、木香、防己、九节菖蒲、白附子、半夏等几味常用中药同名异物的来源 ,药材性状 ,功能效用的异同。确定用药准确 ,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0.
常用中药同名异物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广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455-2457
实现中药标准化.区分牛膝、木香、防己、九节菖蒲、白附子、半夏等几味常用中药同名异物的来源,药材性状,功能效用的异同.确定用药准确,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1.
草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乌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其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肾经,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等疾病的治疗中。然而草乌有大毒,其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它们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因此对其潜在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安全性也应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近几年来草乌的化学成分、炮制方法、药理作用、毒理作用和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植物皮类中药入手,分析其药性及应用特点,探析"以皮治皮"理论内涵。方法:对《中华本草》进行逐条筛选,梳理出此部分药物在"皮病"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其药性特点,分析此类药物用于"皮病"的用药思想。结果:可用治疮疡、跌打肿痛、水肿、虫蛇咬伤、烧烫伤、刀枪伤等的"皮病"植物药有450味,占比74.5%;其中以用于外科病证、伤科中的跌打肿痛以及内科中的水肿者为最多。用治疮疡的药物多性寒凉、味苦,清热解毒、通利血脉而疗疮痈;用治跌打损伤者,多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的功效;治疗水肿的药物寒热属性相当,味辛、苦居多,既能温中行气、清热除湿,又能通调水道、利水消肿。结论:用于治疗"皮病"的多为树皮、枝皮、根皮等草木皮,治疗的"皮病"主要有疮疡、跌打损伤和水肿。"以皮治皮"不只是对病位的界定,亦可指对标本治疗效果的界定,植物皮药大多作用于外在、初期,即对"标"的治疗,之后仍需配伍补虚药物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以探讨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为归肺经中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所载归肺经中药进行统计,从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50味归肺经中药中寒凉性药物占50.4%,温热性占28.4%;五味中以苦味居多,其次是甘味和辛味;功效以清热、祛湿、化痰为主;化学成分以苷类最多,其次是黄酮类、糖类、挥发油类;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菌、抗病毒、祛痰、镇咳、平喘。结论:归肺经中药多苦寒、含苷类成分,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抗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性味归经”之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关联分析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WEKA软件对《中药学》中的全部48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结果:传统"淡附于甘"、"涩附于酸"、"热"性与"辛"味具有联系的认识与关联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涩"味、"酸"味与"归大肠经"有较大的关联,"寒"性作用与"归小肠经"的关联较大,"归小肠经"与"归大肠经"的关联,"凉"与"甘、苦"之间的联系;温性和归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的联系;辛味和归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归小肠经、归膀胱经、归肺经等作用在没有归肝经作用的前提下,与"寒"或"凉"有关等,均暗含了中药性、味、归经等药性属性之间的正性或负性的交互作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研究中药药性相互关系具有可行性,也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治疗脾胃病用药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旴江医家危氏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方法:选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频数、关联分析。结果:按纳入标准后获418首方剂,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是:补益药(24%),理气药(13%),温里药(11%),解表药(11%),温性药所占比例达43%。药味以辛(36%)、甘(24%)、苦(23%)为主,药物归经排名前三的是脾(24%),胃(19%),肺(16%)。置信度在90%以上的关联药物组合模式有大枣、甘草+生姜;厚朴、陈皮+甘草;白术、人参+甘草。结论:危亦林治疗脾胃病重视补虚、散寒、除湿、理气。用药以补气药为主,常用理气药、解表药、化湿药。性味多辛甘苦而温。归经重脏轻腑,突出脾胃肺经。常用药组功效偏于调和脾胃、理气和中、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归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144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中药中寒温性药物、苦辛甘味药物、归肝肺经药物居多,有肝毒性中药也有这种趋势,肝毒性中药与一般中药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分布趋势大致相同。结论:提示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归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医案,分析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全书以便秘为主症的医案,将医案处方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处方中药物、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并对高频药味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75首处方,涉及中药127味.用药频次较高(≥10次)的依次为苦杏仁、...  相似文献   

18.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辨治经验,认为其核心病机为心火内炽、胃强脾弱、营卫失和、心神扰动,提出以调为基、以味统方、酸苦调敛的治则治法,并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连梅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用药特征.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2019年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从频数、构成比、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角度分析用药特征,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寻找常用中药组合.结果 纳入有效文献21篇,药物56味.频次≥2次有34味中药,累积构成比88.2%;频次≥5次有...  相似文献   

20.
大黄因其性寒,气香味苦。入气分苦以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入血分则凉血、活血、解毒,故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因其归大肠、脾、胃、心、肝经,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少阳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能入血分,通经脉而破一切瘀血,其力沉而不浮,以攻决为用,下各种症瘕积聚。因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能下心中热痰以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香窜透窍之力又善利小便。其性趋下而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痛齿痛,用之皆为要药。又善治疮疡热毒。因其性能降胃热及胃气,故善治吐血、衄血。《本经》谓其能推陈出新,因此有黄良之名。因而大黄临床应用与它各种炮制方法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