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CES)患者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45~70岁,平均51岁。患者初次手术前具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和体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3个月~8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9岁,农民。因腰痛伴向左下肢放射性麻痛3年,加重20余天。曾在多家医院对症治疗后无好转。经CT检查证实“腰4、5椎间盘突出症”。于2000年7月24日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镜下腰4、5椎间盘切除术”(AMD)。术后即出现双下肢麻木。肌力减弱,以左下肢为甚,小便困难,大便失禁,鞍区麻木。诊断“AMD后马尾神经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于2000年8月8日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检查:神清。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左侧腰部正中旁6cm可见一约2cm长疤痕,腰4、5棘突间压痛,双下肢肌张力减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膝、跟腱…  相似文献   

3.
李宏宇  安洪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670-1671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层神经损伤24例患的情况,对其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全推板切除 椎间盘髓核除术。结果 24例经手术治疗后随访结果按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不恢复3种方式进行分类,其中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括约肌功能障碍次之,鞍区感觉恢复最慢,性功能恢复最差。结论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恢复程度与马尾神经的原始损伤程度、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式的运用和手术中的操作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最为完备的针灸学专著,受到各代针灸医家推崇。痉之一证,为临床中常见症状,诸多疾病皆可见痉证伴随。全书对于痉证记载内容丰富,取穴明确,治疗颇具特色,故对于《针灸甲乙经》中痉证选穴及治疗特点的探究,可以为临床提供相关治疗思路。该文则通过整理《针灸甲乙经》痉证条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方便临床工作者读阅的同时为痉证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精神疾病主要由惊和恐所致,基于中医学心藏神,惊者神乱;肾藏精,恐者精却的论述,本文重点从心肾角度探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病机以及安心神和益肾精中药对该疾病防治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提出心肾共治,这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也为该疾病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杂病源流犀烛》中关于心系疾病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浅析清代名医沈金鳌治疗心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在诊法上沈氏重视脉诊,临证时脉症相参,以脉测证。在病因病机以及心系养护方面,重视心、肾之间的联系,强调坎离相济、心肾相交。在辨证论治方面沈氏推崇内经、难经,形成了脏腑经络为核心的辨证体系。在养生调摄方面,提倡气功导引,用以治疗和预防心系疾病。此外沈氏亦注重“天人相应”理念,参合运气学说对心系疾病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白琳  彭勇  赵振刚  陈茂 《华西医学》2022,(4):485-49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可有效治疗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且适用人群也逐渐扩大,但其具有发生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风险,这强调了优化辅助抗血栓治疗方案的重要性。2022版《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抗血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推动了TAVR术后抗血栓治疗在我国的规范、安全开展。该文结合TAVR术后抗血栓治疗的最新进展,从强调缺血及出血风险评估、无抗凝适应证者行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有其他抗血栓适应证者抗血栓策略选择、术后瓣膜血栓形成及合并出血事件时抗血栓策略转变几个方面对该共识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千金方》中食治规律,为中医食治学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整理《千金方》中有关“食治方”的食物出现频数、性味、功效以及食治方所涉病证,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千金方》食治方出现频数排名前五的食物为生姜、干姜、白蜜、羊肉、大枣,四性依次为温、平、寒、热、凉;五味依次为甘、辛、苦、酸、咸;所涉病证依次为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外科。结论《千金方》食治方中所载食物主要以甘温为主,辛平苦寒次之,各科病证中均有涉及,尤以内科、妇科为多,其食治思想对现代药膳食疗学发展与文献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典籍《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文章旨在以《伤寒论》附子的炮制、应用配伍、煎服法、剂量等文献为线索,从扶阳固表、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温阳制水探讨仲景应用附子理论内涵,并且根据附子本身特性,理清附子毒性与药性之间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以中医阴阳学说和经络理论为基础,吸收了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吐纳导引等学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它以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为基本特点,讲究意识、呼吸与动作的紧密配合,通过练习者虚实转换、升降开合的演练而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近年来,有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太极拳防病治病的机制与效果做了不少的研究。太极拳对多种急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研究中医学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发展太极拳运动,更能促进中医治疗手段的多元化,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据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对太极拳作用机制做一些探讨,并提出可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太极拳,使之成为一种中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研究》(原名口腔医学纵横)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国际医学科学数据库)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护理管理》2014,(3):256-256
《柳叶刀》杂志于近日刊登了一篇针对9个欧洲国家的研究报告,文章记录了医院的护士人员配备及拥有本科学历护士的比例与常见的手术后死亡人数显著减少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现代最常见的临床病证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黄帝内经》中称之为"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等。长期失眠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黄帝内经》中对于失眠理论、机理及其治疗等相关内容有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主要包括通过对《精神卫生法》的解读,从护理管理、保障精神障碍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管理措施与对策。认为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护理处置程序,加强法制教育,才能依法履行护理职责,适应法制化管理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5):383-383
鲜香菇30g,大米100g,调味品适量。鲜香菇洗净撕碎,大米淘净入锅,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香菇、食盐等,煮至粥熟服食,或将香菇研为细末,待粥熟时调入,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有健脾益气、托痘抗癌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肢软乏力,小儿麻疹透发不畅,及胃癌、子宫颈癌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解剖列车》中“肌筋膜经线”理论探析《易筋经》十二式动作内涵。将《易筋经》中的“五筋病”与现代医学中肌筋膜疾病进行比较与归纳,基于“肌筋膜经线”视角,从“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治疗方法”3个方面分析及选取《易筋经》中合适的体式,探讨应用《易筋经》防治筋膜疾病的规律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旴江医学是江西独具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明代龚廷贤为旴江流域杰出医家之一,其所著《万病回春》一书广为后世流传学习,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颇具影响,书中所记载的对月经病的治疗经验值得借鉴参考。该文从月经病的基础病因病机入手,提炼该书对月经病的基本诊治思路,再逐一概括月经病四种表现的具体治法,以期为诊治月经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唐宗海为晚清著名医家,其著作《血证论》阐述了中医血证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治法方药,《血证论》中的第一卷六条总论就血证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阐述的水火为气血生化之源、 去瘀生新法、调和五脏阴阳以生血、补血亦有宜有忌等理论对于临床气血生化不足之证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现代肿瘤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在中医范畴内辩证属“血证”、“血虚病”、“虚劳病”[1],其中医证型多以气血阳虚证为主,且夹杂痰湿、火热、寒邪与瘀血等病邪[2],在临床上西医虽有一定疗效,但费用较昂贵,且毒副作用较多,该文从《血证论》入手,分析探讨其对现代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的认识并例举部分治法方药及思想特色,旨在为临床诊治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的妇人病三篇开创了妇人病专篇的先河,为后世的中医妇科学打下了基础。通过归纳发现,仲景针对妇人病以治血为主,重视调和肝脾为其治血特色之一,一方面清肝热、散肝寒、疏肝气,另一方面利脾湿、温中焦、助运化,肝脾同调、木土相宜的思想体现在多个方药之中。深入研究张仲景这一治疗思想,对我们今后临床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