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1.未病先防。就是平素养生,防病于先。首先应该着眼于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应贯穿于疾病前中后期的全过程,体现在疾病的预防、治疗、愈后防止复发的全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黄帝内经》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要治,"已病"、瘥后也同样要治,这是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蕴藏着先进、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奠定了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内容进行梳理、挖掘,以冀更好地发挥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姚新苗是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骨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对膝痹病的论治则更有其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强调"治未病"思想在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干预,笔者有幸随姚师临证,受益颇多,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1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由来已久,《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治未病”就是指事先采取个性化调摄、整体干预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一理论具有广泛的含义。在护理实践领域中,应用“治未病”理论,引入中医护理理念,对于保障“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黄帝内经》中对“治未病”理论有着详细的概括和总结,对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时至今日,治未病仍然是健康的主流理念。治未病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囊括了人体疾病的未发状态、已发状态、病后状态,疾病全面调理,人体整体调理。“健康中国”的建设更强调“治未病”。通过浅析《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探讨治未病理论在肿瘤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系疾病、亚健康、失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哮喘缓解期等的防治应用,进一步证实“治未病”理论思想具有高度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立辉 《光明中医》2013,28(2):233-234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急、病情重、合并症多,多有后遗症,"治未病"作为《黄帝内经》中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治未病"对中风的临床指导意义简要总结。1"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起源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与肿瘤病学三级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当代医学界尚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中医以“治未病”为中心,开展研究工作,应用于中医肿瘤学领域,与现代肿瘤病学的三级预防有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难经》、《金匮要略》承先启后而发挥之,使中医预防学理论倍受推崇而日臻完善。“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有治疗、医治;治理;调理、调养;条达、条顺;安定之义。“未病”包含…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与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中医所讲的"未病"表现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治病要"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理念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个层次,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学的预防学术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强调防重于治,是实现"阴平阳秘""阴阳和合"的关键,开创了中医"预防为主"独具特色的基础理论体系。《素问》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强调医者治疗疾病时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  相似文献   

12.
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积极地倡导"治未病",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思想以预防为核心,对于疾病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中有治。目前,各种疾病的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医"治未病"理论作为一种经典的中医学理论,其核心思想与疾病防控工作的主要目的相一致,给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启示,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既是传统、先进的医学预防思想,又是现代、全新的预防医学课题。中医一贯主张“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故有“上工治未病”之说。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中,众多医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核心,其内涵的实质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避免和减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中医药》2015,(4):2-3
<正>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预防保健的智慧和优势集中体现在"治未病"的思想。中医学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实践。在当代社会,面对医疗保健诸多难题的困扰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医学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应时代的  相似文献   

15.
浅述《伤寒论》中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种重要的预防疾病的思想,最早提出于《黄帝内经》。而后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未病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挥。本文阐述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含义,还有“治未病”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作为一种医学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为后世"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和中医养生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的含义,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原则具体化。《伤寒论》将"治未病"理论传承并将其发展和完善,强调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华佗首先继承了《吕氏春秋》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治未病"养生观点,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了动形养生之理。张从正提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观点,张氏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总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要。补虚同时不应忘记通流,应补而不滞,使人体阴阳气血流畅。另外,还应注意补其不足,促使人体脏腑经络平和。  相似文献   

17.
刘语涵  李莉 《新中医》2017,49(3):157-158
<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堪称中国第一养生宝典。治未病理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一直指导着其临床实践。张景岳在继承这一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作为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之一,其并发症糖尿病足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糖尿病足的预防保健除辨证施护外,食饮有节、运动疗法、调畅情志、起居有常、房室有度等"治未病"健康教育理念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作简单探讨。1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治未病"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  相似文献   

19.
王庆其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03-704
自《黄帝内经》提出"上工治未病"之后,近年来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经典理念,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充分显示了中医学的巨大魅力.本文拟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文化意义加以探讨,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预防保健中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庆 《天津中医药》2010,27(3):228-229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中华民族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