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王圆圆  李娜  张青 《中医杂志》2014,(15):1271-1274
"癌毒"是区分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物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医肿瘤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癌毒的属性可使恶性肿瘤的治疗有的放矢。中医认为,癌变过程与机体阴阳失衡密切相关;从阴阳角度看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变化为元阴元阳失衡所致;从癌毒的表现特征判断其阴阳属性具有两面性。根据癌毒属性这一关键点,认为恶性肿瘤治疗上的重点不但要抑制邪毒,更要调理气血阴阳,促使癌毒"改邪归正",逐渐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承玄  刘维 《河北中医》2012,34(12):1872-1873
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及盘状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狼疮一词首先于19世纪被卡森拉夫用于描述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盘状红斑狼疮,因红斑狼疮患者颜面部或其他相关部位反复出现顽固性难治的皮肤损害,有的还在红斑基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匮要略》阴阳毒病探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辨治思路。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毒邪致病的特点、辨治思路及临床治疗。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SLE病因是毒邪,具有邪气炽盛、病势凶猛、变证层出、致病广泛等特点,符合SLE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以及病情反复、病候复杂、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的特点。阳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以热毒证为主;阴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缓解期,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SLE的治疗因以阴阳为证治大纲、以解毒散瘀为基本大法,强调早期治疗。临床应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SLE热毒血瘀者有效便捷,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浅谈阴阳毒     
贾晓林  胡正刚 《新中医》2007,39(7):95-96
阴阳毒出自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诸医家多认为,阴阳毒为感受疫毒,侵入血分的病证。其中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  相似文献   

5.
再议阴阳毒     
目的:探讨阴阳毒之本义及其与上一条文赤小豆当归散之间的联系。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研读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阳毒为热证在血分之证,阳毒为热毒初入血分而偏在营分,治宜发汗祛邪解毒;阴毒为热毒深入血分而偏在血分,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赤小豆当归散则为热蕴血瘀化脓之证,治宜活血利湿排脓解毒。结论:阴阳毒及赤小豆当归散均为仲景论述热毒在血分传变过程的条文。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之阴阳概念,有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的区别,而医学阴阳又有人体医学阴阳与环境医学阴阳之分。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的内涵存在本质差异,二者应予区分。  相似文献   

7.
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经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四清 《新中医》2004,36(2):7-9
介绍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的经验。周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因此,治疗肿瘤,早、中、晚三期均应贯穿攻邪消癌法的运用,并立足辨证,结合脏腑、经络、生理、病理机制灵活选择药物,或选消癌解毒法、化痰散结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利湿泄浊法、益气消癌法、养阴消癌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阴阳毒与登革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有两种表现:一为典型登革热,仅见寒战高热、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极少死亡;一为登革出血热,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严重出血,甚则休克、昏迷、抽搐等,病势凶险。  相似文献   

9.
阴阳毒究竟是何种病症,历来论述颇多分歧,本文试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看法.一、对《金匮要略》所述阴阳毒的理解《金匮要略》中有关阴阳毒的条文象其它许多病种一样,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典范.它首先指明了阳毒与阴毒的不同:"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从"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及方后说"老小再服"等则,知其病势急暴,预后严重,可推测为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同时也清楚地阐明,邪毒壅结,病势险恶,出现发斑、咽痛等症是这类疾病的共性,但又因体质各异、病位深浅、病机不同而当辨证区分:一为面赤、唾脓血:一为面目青,身痛如被杖.两者迥异.《金匮要略》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阳毒用升麻鳖甲汤:阴毒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相似文献   

10.
六气阴阳辨     
六气阴阳辨清·王士雄撰所谓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分其阴阳,则《素问》云:寒暑六气,暑统风、火,阳也;寒统燥、湿,阴也。言其变化,则阳中惟风无定体,有寒风,有热风;阴中阴燥、湿二气,有寒有热。至暑乃天之热气,流金烁石,纯阳无阴。或云阳邪为热、...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医学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仍局限于外感六淫、饮食劳倦、内伤情志等方面,对其病机的解释也以气滞、血瘀、痰阻、湿聚、邪毒、正虚等为主,基本沿袭了传统中医学"积聚"类疾病的病机理论,无法解释肿瘤无限增殖的本质特征。以病灶局部与全身整体相结合进行阴阳辨证,阐述肿瘤发生、发展过程,认为阴阳交感失序是肿瘤病灶结构、功能低级化的原因,阴阳气机失调是病理产物形成的关键。探讨肿瘤逆转的可能性,为阴阳理论下的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仲瑛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本文从癌毒的形成、癌毒的本质、癌毒致病的特性、癌毒致病的基本病理、癌毒学说的临床意义以及临证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时对于癌毒的用药特点等几方面系统阐述了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  相似文献   

13.
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本文从癌毒的形成、癌毒的本质、癌毒致病的特性、癌毒致病的基本病理、癌毒学说的临床意义以及临证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时对于癌毒的用药特点等几方面系统阐述了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  相似文献   

14.
程海波教授团队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基础上提出中医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甲状腺癌是由水土失宜、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致气滞、痰凝、血瘀、癌毒聚于颈部而发病。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气、痰、瘀、毒”;病位在颈前,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气郁滞、痰瘀蕴毒”为其核心病机;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疾病后期多为气阴虚损;临证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针对癌毒盛衰及疾病不同分期特点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解毒、益气养阴等治法。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基础探讨甲状腺癌病机演变及相应治法,以期为甲状腺癌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癌毒病机理论是我们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的基础之上创建的中医肿瘤病机理论。根据癌毒病机理论及临床实践,阐明肠癌的病因、病理因素、病位和基本病机、病机演变规律,并提出肠癌的治疗原则、主要治法。积极推广应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肿瘤,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肠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程海波教授团队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为基础,创建了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胃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痰、瘀、郁、毒”;核心病机为“痰瘀郁毒、脾胃亏虚”;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以抗癌解毒为核心,化痰祛湿、祛瘀散结为关键,理气解郁为要点,健脾益胃为根本。本文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阐释胃癌的核心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为中医药辨治胃癌开拓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癌毒病机理论是笔者团队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中医肿瘤病机理论新体系,临床运用该理论辨治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阐明食管癌的病理因素、病位和核心病机、病机演变规律,并提出食管癌的治疗原则、主要治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食管癌提供新的临床辨治思路,进一步提高中医...  相似文献   

18.
“阴阳毒”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根据文献考证“阴阳毒”当属于“伤寒”的一部分。从发病形式、病程、临床表现、预后角度来看,极似现代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百合狐(或虫)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简要地论述了阴阳毒的典型症状、预后及治疗方药,但对其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论述欠详。为此,笔者结合临床实际,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作一探讨,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我在门诊换药室工作时,曾遇到二位臀部脓肿患者,一位刘××,女,40岁,农民。左臀部因注射感染引起化脓,切开排脓后,凡士林油纱条引流换药,隔天一次,经治一月余,肿虽消退但脓水不尽,久不收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