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人体体质不同,痔病诱发因素多,不同患者的症状、体征、后遗症及预防方式有所不同,故需为患者提供符合其病情的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精准医疗的提出,有利于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从中医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方面就痔病预防、诊断、治疗三方面论述,以期为不同痔病患者提供符合其病情的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运用基因组、蛋白组等组学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疾病个性化、精准化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医药精准医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精准医学技术和方法,结合患者四诊信息,实现精准的病证分类、诊断以及治疗。中医药精准医疗注重于个体化、系统化、全过程、全要素以及全局性的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本文提出了中医药精准医疗的概念,简要论述了中医药的精准预防、精准预测、精确诊断以及精准治疗的研究思路和实例,展望了中医药大数据获取及分析挖掘技术和方法研究、平台的构建和共享以及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的前景,以期为中医药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个体化医疗的现代研究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显著的个体化倾向。然而在以急性感染或传染性疾病为主诊疗对象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人们曾因缺乏双盲对照和可重复性,而对中医的个案治疗的有效性产生质疑。两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不但从基因水平证明了个体差异的存在基础,同时也揭示了个体差异与疾病易感性和对药物敏感性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SNPs分析为基础的个体化医疗将彻底改变人们目前已经习惯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最初的传统医学形式存在于多种文化中,西方的传统医学经过多重变革、演变成现在的医学体系,而中国的传统医学却一直保存并获得不断发展。自精准医学这一新生的医学概念产生以来,因其研究模糊了疾病的界限和定义,所以可能出现很多类似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情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精髓,而精准医学则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6.
精准医疗作为一种个性化医疗于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而中医药学凝聚了数千年的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它的诊疗全过程无不体现出精准医疗的智慧。从中医辨证、论治、组方、用药以及中药的随证加减、炮制品选用、剂量剂型、煎煮以及治未病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中医诊疗过程中的精准医疗智慧,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个体化治疗的集中体现,如何实施、发展完善个体化医疗也成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在康复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科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实行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医疗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管理评分、两组患者对护士的中医护理行为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管理、作息管理、情绪管理、运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各项中医护理行为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在康复科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要重视管理支持,提高护士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才能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精准医学和个体化诊疗RA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突出个体化诊治疾病的中医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精准医学提出的的疾病个体化诊疗,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精准医学背景下的辨证论治是RA未来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辨证论治与精准医学,以期为RA的中医个体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方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能取得较好疗效,但需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辨证论治,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例如,常用于治疗大气下陷证的\"升陷汤\",经过准确辨证,亦可使房颤患者获得良好疗效。心律失常的病因复杂多样,病机各有不同,故治疗需准确辨证,不要拘泥于经方。  相似文献   

12.
曹建萍 《中医杂志》2001,42(10):636-637
<正>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西医治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是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大(如神经阻滞剂、利血平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阶梯治疗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治  相似文献   

13.
吴永娜 《光明中医》2023,(17):3450-3454
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便是时代的载体,机器学习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在个体化医疗行业尤为突出。个体化医疗是当今时代研究的热点,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针灸医学几千年来一直“以人为本”,为了迎合当下医疗模式的转变,必须朝着信息化前进,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发挥个体化优势,提高临床决策水平,更好地为“人”服务。  相似文献   

14.
锁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段,且治疗方法多样[1-2].2005年6月-2007年6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常岑  何东仪 《时珍国医国药》2021,(11):2724-2726
精准医疗是近年来提出的以个体化治疗为核心思想的治疗理念,与中医学中体质学说、辨证论治、治未病的思想相呼应.文章从精准预测、精准预防、精准治疗三个角度阐述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精准治疗,以优化其中医药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留霞 《光明中医》2013,28(1):162-16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现在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个关键因素。我们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医特色的2型糖尿病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阐述中医宏观辨证理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微观辨证思维的兴起,分析其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阐明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提出将这种思维模式应用到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过程,有利于实现中医学的标准化、客观化,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邓伟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2):119-120
杜雨茂教授是原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全国百名名老中医之一 ,他精研岐黄 ,在中医理论及治疗上有极深造诣 ,以下是其口述关于中医治疗“个体化原则”的一些观点。余临床数十载 ,深感中医理论之恢宏 ,治疗之精妙 ,其中辨证施治过程中“个体化原则”颇具特色。“个体化原则”用之于指导临床 ,确有其异常之功用。中医理论认为 :人体各自体质差异不同 ,诸多病邪侵犯不同的机体 ,自然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病证。虽然《内经》有言 :“五痊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症状相似……”但这只是症状的相似 ,究其病机、主症却不尽相同 ,所以中医讲究三因论治…  相似文献   

19.
刘岳 《江苏中医药》2016,48(11):4-7
在精准医学大潮来临之时,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们对于规范诊断、低毒高效的治疗手段的追求,以患者最佳获益为目标的个体化医疗将对中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伤寒论》运用六经辨证、体质辨证、方证辨证等独特的辨证体系,处处体现精准医学思维的内涵。虽然《伤寒论》的个体化与现代医学的精准医学是有差异的,但是其个体化体系是完善的,疗效是确切的,相信在精准医学思维的指导下,充分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伤寒论》的医学体系将在新的医学革命中展现中医的魅力,为人类的健康贡献中医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4-736
以精准医疗理念为基础,提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思路:首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识患者不同体质和易感基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准确分型分层,精准诊断;然后,借助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法和手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最后,运用中医药进行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整体精准调节,提高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水平。主要从治未病与精准预防、治已病与精准治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