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改善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复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中选出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10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利于促进患儿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徐艳婷 《河南中医》2016,(12):2156-2158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术后4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8周、10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_1=2.662,t_2=2.267,P0.05);研究组优秀率为92.59%,对照组优秀率为74.0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予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周、4周、3个月、6个月后HSS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4周后,优良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66.7%,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优良率均为100%,两组各时相点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童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治疗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手术方案,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术后3~12月定期回访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状况(Flynn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经手术治疗后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及骨质愈合天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等级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优良率观察组(97.2%)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较佳,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骨折愈合时间短,感染率低,无并发症,患儿家属普遍愿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联合中药熏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肘关节牵引及肘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手法治疗及中药熏洗治疗,总疗程为4周,评估2组VAS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优良率为92.50%,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2组患儿疼痛均缓解,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提高,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下降,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VAS评分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更加明显(P0.05,P0.01)。结论:中医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能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症状,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采用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实施"拔伸牵引旋转推挤"手法整复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8例,行手法复位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法;B组22例,行手法复位加闭合穿针固定治疗法。结果随访时间0.5~6年,平均3年。按照Flynnz肘关节评分标准,优秀占50例,提携角减少角度5°,活动度减少角度5°;良好占7例。患儿提携角A组优良率为76.32%,B组为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伸功能疗效中A组优良率为71.05%,B组优良率达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疗法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完全可靠的方法,在临床观察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联合外侧入路或交叉入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8例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外侧入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外侧入路组),17例手法闭合复位联合交叉入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交叉入路组),随访时间8~30月个后根据Flynn评价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外侧入路组优良率为94.44%,交叉入路组优良率为8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侧入路和内外交叉入路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外侧入路组优于交叉入路组,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其操作熟练程度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对比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肘内翻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4%(17/18),与对照组80.00%(12/1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肘内翻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好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且前者具有创伤少,住院周期短,费用低,功能锻炼佳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不稳定性肱骨骨踝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较好,术后骨折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自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治疗86例Gartland 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4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有40例采用开放复位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40个月,比较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达到解剖复位,根据Flynn评分,肘关节功能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包括克氏针松动移位2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尺神经损伤2例;开放复位组并发症率为17.5%,包括切口感染1例,克氏针松动移位1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与开放复位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但手术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Gartland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3~4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2%。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王国辉 《陕西中医》2010,31(11):1522-152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推拿,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31例。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似解剖对位29例,功能恢复较好的满意效果,治愈率93.6%。结论:说明正确的手法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推拿、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多平面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多平面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13例,男141例、女72例;年龄1岁7个月至12岁,中位数6岁。左侧122例、右侧91例。骨折Gartland分型,Ⅱ型61例、Ⅲ型15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6 h,中位数5 h。闭合复位骨折后,先从肱骨外髁前外侧缘和后外侧缘经皮向骨折近端内侧各打入1枚克氏针,两针于矢状面上在骨折线近端交叉。然后伸肘关节至30°~45°位,在肱骨内上髁下方经皮再置入1枚克氏针,3枚克氏针在冠状面上于骨折线近端交叉。记录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患儿住院时间,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3例,手术时间18~43 min,中位数32 min;术中X线透视4~21次,中位数10次;住院时间3~7 d,中位数5 d。213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周,中位数4周。术后1年,依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96例、良10例、一般7例。均未发生尺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骨化性肌炎及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多平面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6.54%,对照组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92%,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辨证分期使用中药配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116例在我院住院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仅配合早期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骨折辨证分期配合早、中、后期内服中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术后VAS疼痛评分、骨痂X线评分及肘关节Flynn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的第2、5、8周,骨痂X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肘关节Flynn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期使用中药可缓解患儿术后疼痛,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愈合,提高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屈伸受限、提携角测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克氏针髓内交叉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均借助C臂手法复位,治疗组采用微创克氏针髓内交叉固定,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术后均结合中药熏洗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6个月后随访两组骨折复位愈合、肘内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相当(P0.05)。结论:微创克氏针髓内交叉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中药熏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联合穿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 0.05);观察组术后4周、8周、12周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管神经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复位效果好,骨折恢复佳,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