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胸椎骨折致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用PNF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M、感觉、NIHSS、MBI、SCIMⅢ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IM、感觉、MBI、SCIM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后缘、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后缘、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椎骨折致SCI患者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肌力强化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和肌力强化训练,对照组只采取电针治疗。所有患者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予以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电针联合肌力强化训练,比单纯电针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夹脊穴普通针刺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运动功能(M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S评分、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刺联合常规康复锻炼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建松  刘莹莹  冯文菊  蔡晶晶 《新中医》2021,53(14):146-14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康复锻炼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血栓发生率,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M、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IM、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脊髓损伤评分系统(NASCIS)中的运动功能、轻触觉和针刺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轻触觉和针刺觉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病例,而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3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脊髓损伤,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独立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hera-Band弹力带训练对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住院的30例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hera-Band弹力带训练法进行训练,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及脊髓独立性评定第3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经6min步行距离测试、10m步行速度及脊髓独立性评定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hera-Band弹力带训练法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步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站立架训练对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躯体控制和日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腰椎平面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ALANCE-TRAINER瘫痪站立架进行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第3版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脊髓独立性评定、Berg平衡量表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站立架训练对改善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躯体控制和日常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采用Brunnstor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runnstorm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作业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易化技术训练,观察组则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患侧上肢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侧上肢FMA评分、工具性ADL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作业活动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独活寄生汤辅助系统康复疗法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系统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独活寄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腕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日本上肢功能评定箱(SH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自拟独活寄生汤辅助系统康复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督脉器灸对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脊髓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2个月,而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加督脉器灸,每次进行30 min,6次为1个疗程,相隔2个疗程间休息1 d,持续2个月。通过表面肌电图测定时域指标AEMG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脊髓损伤独立性测量(SCIM)评定治疗前后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AEMG的变化特征变化、Sheikh评分、Berg评分和SCI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Sheikh评分、Berg评分和SC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更加有利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可靠,对于促进患者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接受脊髓损伤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针灸治疗、电刺激、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IA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更进一步促进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n l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科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观察组在每天在传统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Enl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20m i n/次,1次/d,5d/周。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上肢功能和改良Barthel(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生活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生活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nl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ADL功能有促进作用,对脑卒中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穴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为探讨电穴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是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电穴刺激加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性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IM对2组患者ADL进行评定.结果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料理、括约肌控制、活动和移动、运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的FIM总分(97.78±1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FIM总分(87.53±16.67)(P<0.01).结论是电穴刺激加运动与作业治疗的综合康复手段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则在运动再学习训练基础上联合分阶段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和FI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再学习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夹脊脉冲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完成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4.29%,而联合组有效率达8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确切,能促进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BI评分及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触觉、痛觉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致残率,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计康复科治疗单元模式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的88例脊髓损伤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康复科治疗单元模式(制定康复训练表、指导训练方法、具体康复训练治疗、心理治疗及出院后康复计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躯干控制能力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躯干控制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科治疗单元模式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机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观察中频电刺激会阴区、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的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治疗组予以中频电刺激会阴区治疗,共治疗20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FIM评分、Bristol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会阴区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患者的排便功能,其疗效优于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NF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患肢VAS积分、水肿积分、上肢运动功能(FMA)积分,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部疼痛,减轻患肢肿胀,改善患肢肩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