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药学服务中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根据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进行止痛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临床药师CDTM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变化、疼痛总有效率、等效吗啡消耗量、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干预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疼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日等效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全程等效吗啡消耗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中恶心、呕吐、便秘、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M模式应用于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可提高癌痛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CDTM模式在临床药师为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癌痛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科普干预对肿瘤住院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和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6~10月我院120例确诊为癌性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初次入院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药学科普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癌痛宣教,药学科普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癌痛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科普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RS)、疼痛缓解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药学科普干预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学科普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与对照组(P<0.05);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及依从性好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住院患者实施癌痛治疗药物科普干预有显著作用,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模式临床药学服务介入癌痛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癌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癌痛规范化方式治疗,干预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介入提供各种癌痛治疗相关药学服务,并建立微信平台提供健康教育及回访。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疼痛评分、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癌痛治疗、回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均提高(P<0.01),疼痛评分下降(P<0.05),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也相应下降,且干预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癌痛教育后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干预组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癌痛治疗满意度均较好,其中干预组回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癌痛相关治疗的认知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为建立临床药师从事癌痛管理的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MTM)中引入欧洲药学监护网络(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 PCNE)对癌痛患者镇痛疗效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癌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癌痛治疗,试验组传统癌痛治疗联合疼痛临床药师提供MTM服务及药学干预。结果 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共发现31个药物相关问题,药师提出的干预64.52%被接受,干预意见有65%被完全执行;试验组的疼痛评分及爆发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药师运用MTM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在县级医院行使协议处方权管理癌痛患者的模式及管理效果干预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药师门诊进行药师随访及协议处方权管理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期在某院医生门诊进行癌痛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60 d后,干预组中、重度疼痛占比由100%下降至27.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占比由100%下降至65.7%,干预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疼痛评分(P<0.05)。干预组较对照的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得到显著改善(P<0.05)。干预组用药依从性≥7分的患者占比由5%提高至67.5%,对照组观察用药依从性≥7分的患者占比由6.7%提高至31.4%,且干预组用药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评分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协议处方权对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减轻药物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为进一步管理门诊癌痛患者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1):66-6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15年6—12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比较干预前后癌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疼痛评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依从性,加强患者对疼痛知识的掌握,使癌痛的治疗趋于规范化,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集束化护理,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美国疼痛协会病人结局问卷修订量表(APS-POQ-Modified)]、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及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疼痛信念和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和疼痛信念评分低于干预前,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的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和疼痛信念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5):752-755
目的在癌痛全程化管理中建立规范的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优化院内外癌痛患者镇痛效果。方法通过反复讨论和修订,制订出一套实践性较强的药学服务流程,确立规范的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并使用一系列的评估量表,考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的影响、用药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3名癌痛患者接受药学干预后的4个疼痛指标改善,即"过去24 h最严重的疼痛程度""最轻微的疼痛程度""平均的疼痛程度""调查当时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降至(3.14±1.78)分、(0.82±0.91)分、(1.73±0.83)分、(1.55±1.50)分(P <0.01)。评价疼痛对生活的影响,干预后的7个条目的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为"好"的比例由13.04%上升至65.22%(P<0.01)。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癌痛全程化管理中的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实施后,患者的疼痛控制、日常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改善。该模式有助于癌痛管理药学服务同质化,有促于推动临床药师参与癌痛管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考察药学监护对KAP的影响,促进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1),入组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的疾病与用药知识问卷、汉化的患者服药信念特异性量表(Brief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BMQ)、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分析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临床药师对干预组患者薄弱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KAP维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知识得分(3.08±3.80)分,信念得分(0.96±2.95)分,行为得分(5.40±1.81)分,且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均相关(P<0.01)。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主要因素(P<0.01),病程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信念、行为得分的主要因素(P<0.01)。6个月后,干预组的KAP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03 %vs 57.72%)、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61.78 %vs 54.47%),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自我管理KAP水平有待加强,临床药师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药学监护可显著提高其KAP水平,改善疾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癌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癌痛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发现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优化给药方案,开展用药教育。在进行为期1周的药学监护后,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共纳入43例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药师总计提供了76条药物治疗建议。药学监护后,43例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由(6.9±1.5)分降低为(1.8±1.4)分,较干预前有极显著的降低(P<0.01),其中8例患者的疼痛(18.6%)完全缓解,18例(41.9%)明显缓解,7例(16.2%)中度缓解,8例(18.6%)轻度缓解,2例(4.7%)无缓解,疼痛缓解率76.7%;43例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3例(7%)明显改善,25例(58.1%)有改善,15例(34.9%)达到稳定,无评分下降;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学监护前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药学服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2月在我中心就诊的ACS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药师干预组.对照组提供家庭医生服务,药师干预组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和药学服务,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药师干预组认知水平和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临床药师对肺癌癌痛治疗进行干预和指导,与未干预作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比较。观察病例共197例。干预组(101例)显著好于对照组(96例)(P<0.05);干预后,患者镇痛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一般不良反应均显著减少(P<0.05),其中一般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头晕、嗜睡没有明显减少(P>0.05);此外,无论是癌痛,还是癌痛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其他治疗中断,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药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癌痛控制的意识和认识,强化医护人员的癌痛管理和药物知识,减轻其工作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和防范不良反应,同时也促进了药师的业务转型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服务系统构建及评价的影响。方法200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老年(62~88岁)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药师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用药护理、发放宣教手册、电话回访实施干预;药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药师小组在临床前行讨论模式,经由本社区居委会领导精选交流及协调,每周按时由合格教师或临床药师构建成服务小组,为社区提供免费药学服务和充分培训,进而可更好完成药品使用审评数据分析及收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用药相关问题(DRP)发生情况及药物治疗收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结果干预后,药师干预组DRP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DRP出现条目数、DRP总药物数量、DRP处方药数量均较干预前减少,且药师干预组减少量更多。干预后,药师干预组药品不良反应(ADR)、重复用药、相互作用、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其他用药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3.0%、1.0%、1.0%、2.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6.0%、7.0%、7.0%、1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师干预组用药信念好、用药认知好的占比和近3个月就诊率均高于对照组,欧洲视觉模拟标尺法(QOL EQ-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医保用药数量、用药数量、月药费均少于对照组,剂量不当、治疗不足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好、超适应证、无适应证的占比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QOL EQ-5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药师为主导的药学服务,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临床药师地位得到提高以及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药学干预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为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指导,亦为转型期的二级医院临床药师探索药学服务新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药师干预与不干预对照试验方法,比较药师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血压变化和生活方式改善依从性。结果 经过12个月实验,药师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方式改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都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药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某院肿瘤内科收治入院的成人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诊疗,干预组50名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镇痛药物疗效评估、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及时报告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比较2组患者在1,2,3,7,14 d时的疼痛评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便秘改善情况,对干预过程中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进行汇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24 h(4.12 vs 4.84,P=0.048)、48 h(3.10 vs 4.60,P<0.001)、72 h(2.68 vs 3.92,P<0.001)、7 d(2.71 vs 3.74,P<0.001)、14 d(2.28 vs 3.42,P<0.001)。干预组患者在经药师宣教后,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人数增加了近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诊疗前后用药依从性无变化(P=0.499)。干预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便秘,23例便秘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有33例患者发生便秘,14例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42.42%。2组便秘改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38)。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药学监护共提出了122条建议,医生共采纳74条,采纳率为60.6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缓解率与用药依从性,作为多学科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爽  林晨  侯欢  周磊  陈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2):1249-1253
目的: 探讨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模式对含口服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全程管理及其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含口服激素治疗的RA患者3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诊疗,干预组患者基于KAP药学服务模式实施全程管理[病情管理、用药方案管理、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管理、依从性管理],分别于3,6个月比较2组患者KAP情况(激素用药知识评分、服药信念、服药依从性)、疾病控制情况[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uses 28 joint counts,DAS28)、28个关节中的触痛关节数目(28 tender Joint count,TJC28)、28个关节中的肿胀关节数目(28 swollen joint count,SJC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整体评价(general health,GH)、健康评定调查问卷-残疾指数(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disability index,HAQ-DI)、疾病控制率]及激素相关ADR发生率。结果: 药师实施KAP药学服务模式的全程管理后,与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在6个月KAP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3、6个月的DAS28、TJC28、SJC28、ESR、GH、HAQ-DI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干预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6.36%、57.58%(P<0.05)。两组患者激素相关ADR总发生率分别为45.45%、57.94%(P<0.05)。结论: 基于KAP药学服务的全程管理有效提高了RA患者KAP水平、疾病控制率,减少了激素相关ADR的发生,值得在其他慢性病管理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患者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考察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选择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按年份分为对照组(145例)和干预组(153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多学科临床药师团队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组多模式镇痛的比例、术后72 h疼痛控制达标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率、营养风险筛查率、口服营养补充剂使用率及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 < 0.05);患者术后8、24、48、72 h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无症状VTE发生率、人血白蛋白使用率、抗菌药使用强度、住院天数及药品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全程化药学服务,对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快速康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索肿瘤科临床药师如何运用合作药物治疗模式(CDTM)参与癌性疼痛的治疗,更好地为临床癌痛治疗提供药学服务。 方法: 以2012年~2014年我院肿瘤科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建实践为背景,收集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止痛治疗的病例,临床药师加入疼痛治疗团队,运用CDTM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药品不良反应、代谢排泄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等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说明书及相关文献为循证依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监护以确保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收集癌痛病例126例,临床药师在CDTM模式下对其中123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用药干预,从调整滴定药物、选择维持药物、增减辅助用药、患者疼痛用药教育(心理干预)等多方面介入治疗环节;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为临床医生所接受,提高了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避免了药品不良反应。结论:CDTM药学服务模式明确了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各环节中的作用与责任,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治疗团队中利用自身熟悉药学知识及药物特点等优势,协助临床医师使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使药师和医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treatment goals are often not achieved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many effective treatments. Furthermore,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clinical and humanistic outcomes in COPD patients have not yet been explored and few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have been repor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on heal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tervention, with a strong focus on self-management, on a range of clinical and humanistic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Setting Outpatient COPD Clinic at the Royal Medical Services Hospital. Method I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a total of 133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ntervention or control group. A structured education about COPD and management of its symptoms was delivered by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for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6?months during a scheduled visit.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vention was assessed in terms of improvement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dication adherence, disease knowledge and healthcare utilization. Data collected at baseline and at the 6?month assessment was coded and entered into SPSS? software version 17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 P value of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ain outcome measure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All other data collected including healthcare utilization, COPD knowledge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formed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Results A total of 66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67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lthough the current study failed to illustra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parame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COPD knowledge (P?<?0.001), medication adherence (P?<?0.05), medication beliefs (P?<?0.01) an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hospital admission rates (P?<?0.05) in intervention patient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Conclusion The enhanced patient outcomes as a result of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programme i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an enhanced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 in achieving the desired health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参与1例癌症疼痛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过程,临床药师参与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并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药师通过参与审方、发现问题,对不当处方及时干预,与医生沟通、更改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方式,参与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结果 在药师的干预下,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