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惠州市中心血站采集到的65806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开展NAT与ELISA检测,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ELISA检测阳性513份,阳性率0.78 %;ELISA检测结果阴性标本,核酸检测阳性59例,阳性率0.09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6.10 %,单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2.28 %,灰区阳性标本与N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0。ELISA检测阴性标本NAT检测阳性数为59例,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经电化学发光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为52例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7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NAT检测同ELISA检测相比,假阳性率略低,ELISA检测漏检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NAT检测优于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献血人员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本血站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474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完成检测,收集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标本合格率为97.4%(338422/347456);不合格检测样本主要为HBV/HCV/HIV-1阳性标本、NAT阳性且ELISA阴性、HBV-DNA阳性、HIV-1 RNA阳性等。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人员血液筛查,可有效降低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者造成的疾病传播,提高医院输血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因此,献血人员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涂世全  朱武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08-109
目的:通过对献血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弱反应性的处理和分析,探讨输血安全。方法:用两种ELISA试剂对15 486名献血员HBsAg进行定性检测,对结果均为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化学发光法HBsAg定量和乙肝五项系列检测。结果:在15 486名献血员中,弱反应性样本有172例,对所有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相关检测后,HBV DNA结果为阳性的有26例、化学发光法HBsAg阳性为89例、乙肝五项系列结果有六种模式出现。结论:对于献血员HBsAg弱阳性的标本,必须进行严格复检,并进行HBV DNA定量和乙肝系列或其他方法进行确认,确保供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ELISA结合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检测低水平HBsAg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LISA结合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MEIA)对低水平HBsAg检测的结果影响,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04年5—7月门诊体检及非因乙型肝炎住院的患者,采用ELISA检测,HBsAg浓度小于5μg/L(2.10≤S/N<9.39)的弱阳性血清标本共238例,采用MEIA法及中和确认试验进行检测。结果ELISA检测弱阳性标本238例中,MEIA检测结果有6例被判为阴性(S/N<2.00),16例被判为<1μg/L的阳性(2.00≤S/N<21.6),其余216例均被判为≥1μg/L的阳性(S/N≥21.6)。被MEIA判为阴性的6例血清标本经MEIA中和确认试验检测这6例仍为阴性(平均中和率35.85%)。被MEIA判为小于1μg/L阳性的16例血清标本经MEIA中和确认试验有15例确认为阳性,1例为阴性(平均中和率45.02%)。结论用ELISA结合MEIA及其中和确认试验检测低水平HBsAg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好办法,对提高血清HBsAg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乙型肝炎的确诊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然后对阳性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金标方法复检。结果:总数为13 207份标本,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为1 524份,ELISA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 415份,金标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 241份。结论:灵敏度化学发光方法最高,ELISA方法居中,金标方法最差;操作金标方法最简单,ELISA居中,化学发光方法稍难;金标方法假阴性假阳性率最高。因此,金标方法只能进行筛检,阳性或阴性都不能定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应用情况。方法:从维普、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至2016年文献收集我国地区采供血机构近年开展NAT进行血液筛查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国内15个地区采供血机构对无偿献血者血液NAT筛查技术主要有聚合链式反应(PCR)及转录介导的扩增反应(TMA)两种,其中5家采用单人份联检、检测模式,其余采用多人份联检模式,两种模式中组内各个血站的鉴别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7193人份EIA阴性检测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以HBV-DNA为主,占鉴别阳性标本的98.8%(853/863);单人份联检模式与多人份检测模式的阳性检测率无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采供血机构NAT技术血液筛查已逐渐成熟并普及,核酸检测对于HBs Ag(-)的HBV感染献血者的检出效果明显,合理选择适合本单位的核酸检测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血液复检中17例HBsAg灰区标本的进一步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献血员血液HBsAg的检测多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一步法 ,由于ELISA灵敏度不够高 ,国产试剂HB sAg最低检出量达 0 .5 μg/L ,而 0 .1μg/LHBsAg即有传染性[1] ,另一方面一步法存在钩状效应 (HOOK) ,当HBsAg浓度过高时 ,可使标本显色降低或不显色。这些标本的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或处在灰区 ,但却具有传染性[1-2 ] 。为此笔者收集 17例HBsAg灰区标本进一步检测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无偿献血员血液HBsAg经金标法筛选、初检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复检OD值在 0 .0 75~ 0 .10 4 (灰区 )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输血安全性,评估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核酸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医院患者和献血员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经ELISA法检测,346例医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呈HBV—DNA阳性1例(1.5%);在300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6例呈HBV—DNA阳性(2%),其中78份HBsAg阴性三项抗体分别阳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4例(5.1%),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2例(0.9%)。结论:本地区人群存在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肇庆市中心血站73991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所选标本均经过血清学筛查结果为合格,对所选血液标本通过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结果:73991例血液标本中,73914例血液标本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IV–R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77例HBV–DNA阳性,无HIV–RNA阳性,无HCV–RNA阳性,阳性率为0.10%。结论: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可以使病毒检出窗口期缩短,使临床输血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我市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献血者和梅毒临床患者共2000份血清标本,其中包括170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300份梅毒患者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在300份梅毒患者血清中,TPPA共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95份,TP-ELISA共检出阳性298份,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3%和99.3%.TP-ELISA从1700份健康献血者中检出6份阳性,TPPA未检出阳性,后经确认6例为假阳性,TP-ELISA的假阳性率为0.35%.结论:ELISA和TPPA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LISA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判断客观、准确,最适合血站大规模的血液筛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复检规则,结合实验数据,制定出适合本实验室的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1841份标本,同时每份标本制备2张血涂片进行手工白细胞分类,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按照制定的分类复检初步规则和涂片镜检标准进行评估,计算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及涂片复检率,结合本院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初步复检规则进行部分修改,制定出适合本实验室的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结果:通过分类复检初步规则和涂片镜检标准进行评估,真阳性率为28.9%(533/1841)、假阳性率为11.9%(220/1841)、真阴性率为57.0%(1051/1841)、假阴性率为2.0%(37/1841);涂片复检率为40.9%(753/1841)。由于涂片复检率大大超过拟订的复检率,对初步复检规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本实验室的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应用新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重新进行评估,真阳性率为14.8%(272/1841)、假阳性率为9.4%(173/1841)、真阴性率为72.6%(1337/1841)、假阴性率为3.2%(59/1841);涂片复检率为24.1%(445/1841)。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有病理意义的白血病细胞无漏检。结论:通过制定适合该实验室的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质量,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病理标本的漏检及错误检验报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HBV Pre-S1)抗原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68例乙肝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 Pre-S1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乙肝患者血清检测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4.1%,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53.0%,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Ag(+)的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8.3%,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92.6%,两者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V DNA阳性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反映HBV复制方面的敏感性较高,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献血者血液初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东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共146953人次,其中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献血的为对照组(72164人次),初筛血液使用乙型肝炎试纸条,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献血的为观察组(74789人次),初筛血液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比较两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复检阳性率。结果: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初筛血液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复检阳性率从0.67%下降至0.53%;血液因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报废的从0.66%下降至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HBsAg/TP进行血液初筛,操作简单、可靠,能大大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站收集的1400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经核酸检测法(NAT)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NAT阳性率与ELI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低于NAT,在窗口期和漏诊率方面则高于NAT(P0.05)。结论:相比ELISA检测法,NA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二者存在互补性,既能使窗口期缩短,还能降低漏诊率,且HBV-DNA含量能有效反映HBV传染性,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CV-Ig G水平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载量及肝功能ALT、AST、TBI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CV-Ig G有反应的标本186例,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等肝功能指标。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的HCV-RNA阳性140例,阴性46例,阳性率75.27%。HCV-RNA定量检测阳性(HCV-RNA载量1.0×103IU/ml)的140例患者ALT阳性率达65%,AST阳性率达57.85%,TBIL阳性率达37.14%;46例HCV-RNA定量检测阴性患者ALT阳性率达36.96%,AST阳性率达36.96%,TBIL异常率达39.13%。HCV-RNA定量检测阳性组患者ALT、AST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HCV-RNA阳性率与ELISA法的S/CO值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HCV-RNA阳性率与ELISA法的S/CO比值呈正相关,可根据S/CO比值预测HCV-RNA的结果,进而初步预测患者肝功能状况,为丙肝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员检测抗HIV阳性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厂家抗HIV酶联免疫试剂盒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检测,初检试剂采用国产双抗夹心酶联免疫试剂,复检试剂采用进口间接法酶联免疫试剂,用于筛选献血员抗HIV阳性者。结果 初检试剂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共检测标本16282例、检出阳性82例,阳性率达5.04/万分率,用进口试剂进行进一步检测阳性1例,后经确认阳性1例(蛋白印迹法),复检试剂采用间接法共检测标本14458例、检出阳性32例,阳性率达2.21/万分率,用另一家进口试剂检测均为阴性,国产试剂用于献血员初检可以筛选出真阳性,说明国产试剂敏感度尚可,进口试剂敏感度更高。国产与进口试剂都表明假阳性率较高其原因值得探讨。结论 作为献血员筛选试剂,今后业们仍需正确选择质量高的厂家试剂,提高试剂的敏感度和特导性,尽量避免假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在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无复制中的作用,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用ELISA法测定,并根据不同的模式分成4组;这4组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诊断试剂测定,方法为ELISA;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上述4组血清标本的HBV-DNA。结果:81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554例,阳性率68%;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574例,阳性率71%。结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是HBV在体内复制的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BsAg检测中强阳性的拖带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分别用英科新创和北京万泰两种酶联试剂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7560人份进行HBsAg检测,初、复检有一边阳性的用试管标本再检,两边同时阳性的和强阳性底下疑为拖带污染的用采血管标本再检.再检均采用同种试剂双孔平行检测.结果:27560人份标本中初、复检阳性的312例.经过再检后有38例阴性274例阳性.结论:通过采血管标本再检来降低假阳性,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度,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HBsAg检测中强阳性的拖带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分别用英科新创和北京万泰两种酶联试剂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7560人份进行HBsAg检测,初、复检有一边阳性的用试管标本再检,两边同时阳性的和强阳性底下疑为拖带污染的用采血管标本再检。再检均采用同种试剂双孔平行检测。结果:27560人份标本中初、复检阳性的312例。经过再检后有38例阴性274例阳性。结论:通过采血管标本再检来降低假阳性,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度,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浊标本对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采集116份脂浊标本和86份正常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对脂浊标本重新采集复检,比较初检复检结果,分析其对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的影响。结果:116份脂浊标本初检吸光度A值为(0.171±0.064),弱阳性数116,复检吸光度A值为(0.160±0.059),弱阳性数为96;86份正常血清标本初检复检结果变化不明显。结论:脂浊血清标本对采用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影响明显,可引起吸光度A值升高,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