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疗效颇佳。本文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并附病案三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治脾以安五脏"理论渊源流长,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气互为相使,脾气充则他脏受荫,脾气虚而百病由生。哮喘病位在肺,可涉及诸脏,肺、脾、肾、肝、心五脏皆可致哮喘发病,且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哮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故"治脾以安五脏"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儿童哮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脾统四脏"学术思想指导下,蔡淦教授将其紧密地与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理、法、方、药等结合起来,形成了其"治脾以安五脏"的临床治法,选药组方时,务使用药平和、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4.
张琪教授十分崇尚孟河医派中的"脾统四脏"观点,即脾胃是人体康健之根本,其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身体的状态。脾脏功能正常,四脏则都能正常工作,机体也十分活跃;反之就会导致人体极易生病。张教授十分擅长使用"脾统四脏"理论去医治内伤疾病,更加突出以脾胃为基础去调节五脏,确保机体健康。本文主要阐述张教授通过"脾统四脏"理论医治心系病患的经验,提倡采用治脾胃的方式去化解心系疾病。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上,脾胃病常可见超出脾胃病象以外的"复杂病象",若单纯从脾胃论治,疗效多不佳。梁超教授深入挖掘《内经》"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等相关经文,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脾主五脏"理论,并整理出一套较为完整、便于初学的辨治方案,名之曰"五脏评估法",临床应用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7.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2020,(10):1464-1467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倪加哲  海英 《江苏中医药》2015,47(10):21-22
五脏皆令人不寐,李德新教授首辨五脏,善调脾胃论治失眠颇具特色。肝之不寐,多见心肝火旺和肝血不足之证,以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养肝安神;心之不寐,多见痰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胆气虚之证,以黄连温胆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宁心安神;肺之不寐,多见肺阴不足、肺脾气虚之证,以麦门冬汤、玉屏风散润肺安神;肾之不寐,多见肝肾亏虚、脾肾两虚之证,以四物汤合左归丸、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补肾安神。李师善"调脾胃安五脏",强调"土为万物之母",治疗其他四脏不寐注意顾脾。李师用药精炼,注重病机演变,临床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认为多汗症与五脏功能失常有关,脾胃不和是其关键病机,提出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观点辨治多汗症。临证自拟安脾胃经验方作为基础方以健脾和胃止汗,同时根据多汗症不同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针对心、肺、肾、肝四脏功能失常所致的多汗症,心病者配合养心清心法以敛汗,常合用桂枝甘草汤或当归六黄汤加减;肺病者配合益肺泻热法以固汗,常合用玉屏风散或泻白散加减;肾病者配合补肾滋阴法以摄汗,常合用金匮肾气丸或都气丸加减;肝病者配合清肝敛肝法以束汗,常合用龙胆泻肝汤或一贯煎加减。使五脏调和,阴平阳秘,肌表得固,多汗症得瘥。  相似文献   

10.
吴炳煌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开四合"针刺治疗脾胃疾病,起效快,疗效持久,是治疗脾胃疾病的特效组合穴。取双侧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上巨虚四组合穴,用补法,统开四合,调气血,健脾胃,通肠腑,共奏健脾养血、通腹行滞之效。一方面调整脾胃脏腑气血失衡,促进胃纳脾运功能的修复;另一方面调整人体免疫系统,改善人体内环境,调整并推动五脏的平衡和正常生理功能,达到了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五脏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是一种自发性的客观规律,且这种客观规律以"和"为目的与归宿,故将五脏之间的这种客观规律称为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治疗肺病不仅仅可以从本脏入手,还应该顺应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从其他四脏入手进行调节,即从肝治肺、从心治肺、从脾治肺、从肾治肺。  相似文献   

12.
小儿"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因此脾胃病的发生率较高,对脾胃病的治疗应本于脾而不限于脾.张景岳认为"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相似文献   

14.
蔡淦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淦教授擅长脾胃病治疗,认为慢性泄泻是以脾虚清阳不升为本,并可兼有肝郁、肾虚、湿胜等兼杂证,其分型、治法分别为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脾肾两虚型,治以温肾健脾,升阳止泻;水湿内停型,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15.
楚云  姜树民 《河南中医》2019,39(12):1837-1841
姜树民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病机为肝之不疏,横逆犯胃;心失所养,子母同病;肺气不畅,脾运失健;肾之不足,脾虚失养。姜教授认为五脏之气,皆绕于脾,治脾胃以安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姜教授在临证时,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灵活辨证遣方用药,均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董微  张博 《北京中医》2010,(4):265-266
对胡杰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辨证思路加以分析和总结。胡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症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根据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补脾而安五脏",五脏并重、突出脾胃的辨治思路,主张以健脾益气为主,兼调心、肝、肾的方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证时常以健脾舒肝、心脾同调、脾肾并补为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董微  张博 《北京中医药》2010,29(4):265-266
对胡杰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辨证思路加以分析和总结。胡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症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根据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补脾而安五脏",五脏并重、突出脾胃的辨治思路,主张以健脾益气为主,兼调心、肝、肾的方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证时常以健脾舒肝、心脾同调、脾肾并补为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1 诸虚不足先健其中 慢性疾病多系内伤所致,病程迁延,虚多实少,常出现多脏器受累,众多矛盾如何调理?王旭高认为:五脏皆虚,独治后天脾胃,强调从脾胃入手治疗久病虚损的重要性,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禀气於之.脾胃一虚,诸脏皆无生气,因此,诸虚不足,首先要调理脾胃,中气得复,化源充盛,慢性久病常可迎刃而解.已故名医岳美中曾谓:"治慢性疾病若懂得培土一法,常可峰回路转,得心应手."临床上常可看到身患多种疾病的人,久治不效,从脾胃入手调理后,常见显效.笔者多年来治疗慢性过敏性紫癜,感触颇深.如王某,患过敏性紫癜多年,此患平素怕冷,经常出现头晕,乏力,饮食无味,睡眠时好时坏,大便稀等症.查: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此乃脾肾阳虚之症,脾主运化,脾统血,若脾气虚,统血无力,运化失司,故出现上述症状.投健脾益气之归脾汤,方中重用当归、黄芪,补气补血,加入陈皮理气健胃,巴戟天温补肾阳,经过半年多的治疗,上述症状完全消失.两年后随访紫癜未再发生.此即"治脾以安五脏"之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首载四君子汤方,其组方主要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功用为健脾益气、调理脾胃气机,常被各方医家用来治疗慢性胃病,其中人参可补脾益肺,白术功专补益脾气,与人参同用可增强健脾之效,与茯苓同用可加强除湿之功,甘草补虚,还可调和诸药,李乾构教授认为此方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方。李乾构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脾胃系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于人体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此病病程长,逐渐消耗人体正气,故李教授认为脾气虚弱为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发病机理,兼以气滞、血瘀、痰湿为患,临床以补脾理气为治疗的根本大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用以辨证施治,并取得良好的疗效。《脾胃论》曾云:“治脾可以安五脏”,《金匮要略》亦云:“四季脾旺而不受邪”,均可表明脾胃之气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该文通过总结李乾构教授针对不同病证下四君子汤的变化应用,浅析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