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脉络学说是对中医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首次形成对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系统理论,并提出其核心内容即营卫理论。基于脉与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及微循环在解剖形态学上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微血管、微循环的认识,提出"孙络-微血管病变"概念。结合近年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孙络-微血管病变"、营卫交会生化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及通络药物干预作用,提出"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新策略"。保护微血管主要是通过保护缺血区微血管结构和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而实现,对指导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从而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营卫理论是中医脉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络-微血管"是维持脉络末端营卫交会生化的基本功能单位。动脉管壁"孙络-微血管"滋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斑块内出血、破裂及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营卫理论,探讨动脉管壁外膜"孙络-微血管"滋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对于全面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病规律、基本病机、临床证候及辨证治疗,提出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完善发展了中医血脉理论。深化发展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提出营卫交感和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以"孙络-微血管"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四类微观病理特征,证实通络保护"孙络-微血管"是治疗心、脑和(糖)肾重大疾病共性关键机制——保护微血管、改善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通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孙络-微血管"病变核心机制,提出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新策略。历经十余年,完成4项循证医学研究解决急性心梗无再流临床难题,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国际医学界难题提供新药物,填补窦缓伴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推动了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的专科平台建设和学科学会发展,以及脉络病变辨证诊疗方法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营卫理论是构成脉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络作为脉络的最小构成单位,是营卫二者相互贯通交会生化的场所。综合分析脉络学说及营卫的基本概念、孙络在营卫交会生化过程及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脉络学说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的提出,既有着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着现代医学的有力佐证,同时在临床治疗及体内外实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也证明了该理论的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脉络学说是指导脉络-血管系统病变治疗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以脉为独立脏腑组织为立足点,探讨多种现代血管系统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微血管病变,并提出该类疾病的共性干预策略"孙络-微血管"保护,而通心络作为"孙络-微血管"保护的代表性通络中药复方,通过多种途径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实现对微血管的保护,进而有效治疗心肌梗死后无再流、脑梗死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系统脉络疾病的作用特点,体现脉络学说从脉为单独研究对象对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络是络脉的最细小分支,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终末结构,历代医家有关"孙络"的论述,与现代医学微血管极为相似。本文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不同角度探讨分析了孙络与微血管的关系,阐明二者在结构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具有密切相关性。"孙络—微血管"相关性的提出和深入挖掘,是对"脉络—血管系统"理论向微观层次微循环真实世界的进一步探索和求证,也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很好的切入点。今后应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大力开展"孙络—微血管"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诊治,以期为众多微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中医脉与西医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新概念。认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日久累及肢体大、中、小、微血管的一类并发症,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研究的范畴。从"脉络-血管"的同一性切入,通过探讨促进血管新生与侧枝循环建立,改善缺血区的微环境,为通络治疗糖尿病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心绞痛常累及心脏大、中、小、微小血管,近年来,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医脉的概念与西医所讲血管、中医的脉络与西医的中小血管、中医的孙络与西医微血管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的"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将其归属于"心络病"范畴,其治疗遵循络病学提出的"络以通为用"原则。因此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病机状态,以期为PCI术后心绞痛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中对孙络的论述已成体系。孙络是交通营卫最重要的部位,并且是营血生成和抵御外邪的场所。瘀血是孙络最重要的病理变化,治疗孙络瘀血的主要原则有:活血为主,或兼破血;尽早治疗,不得拖延;预防为主,防微杜渐。以"孙络-微血管"理论为桥梁,就《内经》中"治其孙络血"思想进行探讨,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其对冠状动脉微栓塞诊治的指导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从中医学营卫的生成与交会、营卫与脉络一血管的关系、营卫与血管内外膜的相关性等方面,结合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探讨AS的营卫发病机制,阐释“营卫交会生化异常是AS病变的基本病理环节”的观点,旨在丰富中医络病理论,扩展AS中医药研究思路,为防治AS提供更多可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脉络学说是对《黄帝内经》"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是结合现代血管病变重大疾病提出的系统理论。本文以心血管疾病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脉络尤其是脉络末端的"孙络—微血管"病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脉络学说指导下通络药物的干预效应,以期指导心血管疾病中医药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络病证治体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理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理论为营卫理论,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血脉相传,壅塞不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基于中医脉络作为血液运行的通道与西医学血管具有一致性,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代表的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以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于此,笔者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相关研究,探讨冠心病慢性冠脉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不通”精辟概括该病的病理机制,故以“络以通为用”为其治疗原则,构建通络代表方“通心络”组方,并从动物实验研究、药理研究及临床循证研究等多方面总结通心络研究进展,形成慢性冠脉综合征从病因、病机、辨证到治疗的综合体系,以期为慢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存在破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并诱发心绞痛的风险。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为素体虚弱和术中破血,术后抗凝导致络气虚滞,术中及术后紧张焦虑导致络气郁滞,痰瘀阻于脉络导致营卫不通,以及营卫失调导致脉络绌急。治疗方面,络气虚滞者以益气活血、调和营卫为主;络气郁滞者重在理气活血,以畅达脉络;痰瘀阻络者应治以活血化瘀、祛痰宣痹之法;脉络绌急者,辅以虫类药,以其搜风解痉之用,缓解脉络绌急痉挛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将中医传统营卫理论与汲取“气—阴阳—五行”古代哲学思想提出的“承制调平”相结合,在脉络学说理论体系构建中提出其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通过“承”——营卫交会生化的自稳调控机制,或血管病变状态下“制”——机体代偿性自我调节,“调”——“络以通为用”为总则的通络干预,重新恢复“平”之效应目标,反映了人体作为复杂巨系统、血管病变作为复杂性疾病在生理、病理、治疗、转归不同阶段的内在规律.对于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林兰的"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证"关系的论述和仝小林的糖尿病"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等观点,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的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形成血管病变,致使脉络(血管)损伤,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7.
基于脉络学说探析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脉络与现代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微循环的同一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这一新概念,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纤维化,归属于这一病理范畴。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病"探析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病机,并应用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理论"为通络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脉络-血管系统"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通过回顾中医文献,分析了“脉”之概念变迁,探讨了脉作为独立实体脏器必然具有的结构、功能及自身代谢特点,指出脉与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在解剖结构上具有同一性。由此而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并探讨动脉硬化为病理特征的缺血性血管病变的共性病理环节:络气郁滞/或虚气留滞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脉络瘀阻与动脉粥样硬化、脉络绌急与血管痉挛、脉络瘀塞与血管堵塞或闭塞,并论述相关治疗方药,有助于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的治疗,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再论痰浊瘀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其学生李振中提出的痰浊不化相当于西医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和仝小林的糖尿病"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的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致使脉络(血管)损伤,形成血管病变.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0.
溯源探流,厘清经脉、经络、脉络、络脉等概念,提出经(气)络与(血)脉络共同构成完整的经脉理论。系统构建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提出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系统阐述脉络病变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以"营卫承制调平"为指导,开展"脉络—血管系统病"生理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