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帝内经》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是"气",量子物理学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是能量,物质只是能量的凝聚。因此气就可以直译为能量。《黄帝内经》用阴阳区分气的性质,用三阴三阳区分气的量变,用五行区分气的运动趋向。阴阳五行学说描述的是化育生命的自然条件,属于古代的自然科学范畴。这个条件失衡,就意味着太阳系的毁灭,地球生命的终结。中医学原本的自然科学属性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观测和记录自然、宇宙、人体变化现象的结果。"天人相应"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宇宙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人体结构与自然宇宙环境的布局(空间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节律与自然宇宙运动节律(时间结构)共同构建。这种"天-人"时空结构的建立,整合了中医学对人体和自然宇宙的认识,归纳了中医学以"天人相应"观来处理人与自然宇宙关系的依据。中医学不但通过"天-人"时空结构发现了人体在自然宇宙影响下的生命活动节律,在阐释和表述这些生命活动现象时也在运用"天-人"时空结构。"天-人"时空结构是构建"天-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天-人"关系的内容。中医学从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均贯彻着"天人相应"这一"天-人"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3.
"气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化”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其理论形成与“元气论”或气一元论关系密切。而中医气化理论是在气化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形成的用以解释自然生命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范畴,其理论思想对中医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精气学说是中国古代探索物质世界生成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哲学理论,精气的物质属性、运动属性及感应性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理论相暗合。精气学说和现代科学都将宇宙万物的起源都追溯至"一"的状态;"气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场论"近似,"无形"之精气类似于电场等非粒子性或连续性物质,"有形"之精气类似于粒子性或非连续性物质;精气的感应性也逐渐从量子力学哲学、宇宙学哲学等层面被证明存在于微观、宇观世界等领域;精气的运动与现代物理学的共振现象本质相通,共振可认为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达到"和"的状态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将人体与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由二十四节气、热的降沉升浮,认识了人体十二经、热的降沉升浮,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中医学的千古奥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识到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要想以正确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必定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笔者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印证了"天人相应"、"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取得了特殊的疗效,现报道经治病案如下,与中医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对大自然的认识,构成了《内经》的自然观。本文以古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探讨了中医的宇宙观、天文观和"天人相应"整体观。我们构建了《内经》中的宇宙空间结构,模拟了天球模型,确立了"气一元论"观念,建立了"天人一合"与"天人同道"的整体观,体现了中医的自然科学性与逻辑性。  相似文献   

7.
超弦理论是最新的物理学理论,其统一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对宇宙与物质的本源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受超弦理论启发,进一步思考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内涵,发现中医实践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站在量子的层面了。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藏象也正是以形态组织结构为基础,以气、神为功能、信息的生命系统。中医学对藏象的认识,与古代哲学紧密联系,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上对藏象形的认识,进而开展对脏腑功能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中医重道轻器的思想。本文从"形气神"着手,基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肾,通过论述肾形、肾气、肾神及之间的关系,深化中医肾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肾病奠定理论依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医学界重点研究的方向。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大都关注于血瘀、痰浊,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早已成为共识,而中医"气"理论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气论作为中医学的根基,中国传统医学中总离不开"气"这一概念,在中医学天人关系、生命规律、疾病机理、防治理论方面可带来前瞻的视角,是中国古代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和自然科学思想,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因此,对"气"的理解与重视将直接关系到中医学哲学思维的把握和运用,进而可影响中医学科研思路及学术发展的指向。基于此,该文将结合古籍和近现代有关文献,以"气"理论为基础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探讨,为从中医"气"论治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以期对心病治疗有所启发,并且在中医"气"理论能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文明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和谐一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协理论"是量子理论的中心思想。量子物理学与传统中医学在太极阴阳智慧的视域中得以契合。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研究宇宙造化及生物生命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详尽地考察了"人"与"天"的关系,通过对《黄帝内经》《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对人与天的关系有了新的感悟,说明天是造化的宇宙,人是小宇宙,是大气所生,天与人都在阴阳五行体系之内,天与人在四时、昼夜、地理、结构等都有相似相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对人体生命的客观认识与现代系统论是基本一致的,只是中医对人体系统的认识还一般地停留在大的框架上,缺乏微观的实质认识去充实该系统的多个层次.中医学中包含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思想和理论,心身医学涉及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心身医学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在学术上可以兼收并蓄、优势互补、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都始终渗透着自然科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它不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识成果,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以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气"、"阴阳"、"五行"等交融渗透,互为影响,并逐步形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形成为中医原创思维理论构建的基础,成为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气与系统功能及物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哲学的气论,并使之系统化.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通过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医的"气"应归到系统论中的"功能"范畴内,以有利于对"气"本质的研究和现代中医系统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彭卫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11):123+113-123
中医学在中国古代的"元气论"自然观的基础上以"气、血、阴、阳"为基本考察对象,其生命认识呈建构的形象思维性、系统性、历史连续性的特点。而西医学则是还原论思维指导下的生命认知体系,科技的革新使西医学的发展呈现突破性。无论是中医生命认识还是西医生命认识都无法穷尽生命的奥秘,中医生命认识,需要在现代语境下继承和发展,运用现代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  相似文献   

16.
古代精气神理论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宇宙观、生命观。从儒学和道家学说两大流派所秉承的精气神理论对字宙本原进行探索,发现精气神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所在,中医学以此认识自然宇宙的结构,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形成与变化,认识生命演化和养生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在1998年7月《中国气功科学》杂志上提出,生命物质中占支配地位的新物理学定律可简要表述如下.光、电、热、能、无机物生命物质中的这条占支配地位的新物理学定律,实质上是宇宙根本法则在生命物质中的缩影。这是一条跨学科的定律,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许多学科,是一条综合性的总体运动规律。既涉及能量不灭转化定律,也涉及宇宙进化、量子阶梯的法则,又与光化、生化反应的规律相关,涉及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和天、地、生、人的统一法则。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机制的研究,自俄国科学家季米里亚捷夫(1843—1…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应属于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是医学科学,不是自然哲学;坚持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将有助于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医学的生命学说、精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现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或宗教的生命本原说、精气学说以及“天人相应”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模式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将中医学模式概括为“天人合一”,其内涵的基本原则有:人的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根本是自然,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并从古代哲学基础、中医学、现代自然科学几方面论证了“天人合一”作为中医学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医学对胰的归属有多种不同见解,不利于对胰疾病的正确认识,本文通过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本源阴阳五行理论,从传统中医对胰的认识和现代中医对胰的认识角度出发,对胰的归属进行了阐释和论证,以尊重古人建立的藏象思维结构为基础,不为了标新立异去重建和否定古代先贤建立的思维模式,而是不断地深化古人对这种结构下各脏腑的功能特性认识,结合现代中医学者对胰的一些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更好的为临床服务。在此前提下,笔者从阴阳五行理论与脏腑的联系去统一中医对"胰"的认识,论证胰在中医实质上归属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