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20世纪40年代起,中药注射剂因其剂量可控、疗效迅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中医药改革的深入,与之伴随而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与研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药注射剂的起源、研究现状、不良反应分析与思考等方面,深入探索适合中药注射剂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它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骤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灭菌制剂[1].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与传统的中药剂型相比,因其起效快、剂量较准确、疗效可靠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包括双黄连事件在内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急剧增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也同时引起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下面就临床使用中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是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采用现代技术和方法,从单方或复方中药中提取、分离得到有效成分,制成可供肌注、穴位或静脉给药的无菌制剂,包括无菌溶液、粉末或浓缩液。它是一种在中医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由于克服了传统中成药生物利用度低、起效慢等缺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发生亦随之增多,涉及对人体各系统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要研究常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上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所诱发的不良反应形式多样,发热、皮肤及其附件的反应居多,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中药注射剂可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在使用中应小心谨慎,保持高度警惕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病历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其累及系统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以60~80岁的患者居多,共66例,所占比例为4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共145例,所占比例为96.7%;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瘙痒、皮疹、发热、寒颤、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所累及的系统主要有皮肤及其附件78例,占52%,全身性损害32例,占21.3%。结论通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评价及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完善不良反应监测,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选择临床典型病例,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原因、现状,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内素.结论 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预防措施,确保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药注射剂在生产、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药物品种的增多和联合用药的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平均率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新的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良反应的发生亦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但随着中药新品种及新剂型不断出现,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出,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收集了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所报道的中药注射剂的ADR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从1987-1995年国内部分医药期刊上收集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179篇,共339例病例,涉及药物36种。发现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同时也有神经系统、泌尿、循环系统、呼吸及消化系统等的毒副作用。我们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减低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2019年上报的91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8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理血剂77例(84.6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5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26.7%)。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37.8%),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无严重致死致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人为因素而致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1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有关药物不良反应(ADR)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同时,患者对ADR的认识程度、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有的患者更是出现了不必要的惊慌,临床大夫很感棘手。正像许多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一样,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也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对基层医院5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业内人士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一些医院谈中药注射剂而色变,甚至禁止使用中药注射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其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于基层医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与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以选用药物应当询问患者有无过敏病史、严格控制注射剂的用量、了解药物的药性、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提示、注意静脉滴注的滴速、科学的制定给药方案为主要手段的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从而为今后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艺  何文 《亚太传统医药》2011,7(7):186-18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药注射剂ADRs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辨证论治、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注射剂配液后放置时间、给药剂量大于推荐剂量、超疗程和每小时输入量大于250mL这6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校正混杂作用后各因素OR值均大于1,并都有统计学意义,为中药注射剂ADRs发病关系密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药注射剂ADRs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尝试利用不同信号检测方法研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预警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HP和MYSQL等计算机技术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数据库,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比例报告比值比(PRR)、Chi-square、Yule's Q、序贯概率比检验(SPRT)、贝叶斯判别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模型(BCPNN)等6种不同信号检测方法作定量信号检测,并提取分析其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结果 101735条病例数据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组合8197对,各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信号都有较高的检出率;检出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值得关注.结论 各种不同信号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不同,但都可以作为中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技术与工艺,纯化提取出中药或复方中药中的有效物质而制成的无菌制剂,起效快,疗效确切。但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日趋广泛,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也不断增加。文章从中药注射剂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等几个方面,旨在呼吁中医药行业内对中药注射剂的加工和使用加以规范,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