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式,针对温针灸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5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都在16岁到62岁,平均年龄34.6±1.64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温针灸组(18例)、先药后针组(18例)、针药结合组(19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急诊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治疗恢复的效果,值得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进行推广,针灸治疗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药与放血疗法相结合;对照组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不同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具有很强的治疗优势。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学者认为针灸治疗应在急性期既介入治疗。但由于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期,面神经的损害仍在继续,故病情处于进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故针刺宜浅,不透穴,取穴宜少,留针时间宜短,不宜加电针。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无论以单纯的针灸治疗还是针加电针、针加TDP神灯照、针加灸、针加中药或加西药、针加穴位注射、针加火针、针加放血疗法、或以多重方法综合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不统一,方法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通过对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各个方法之间的比较,寻找最佳的针灸治疗时机与方法,与期形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灸实践指南,指导临床实践。这就需要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新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总结和探讨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优势。方法:分别从针刺疗法、温针灸、透刺、分期治疗、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及针药结合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临床操作方法灵活。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具有显著的优势,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选择最佳针灸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进行了文献概述,包括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法,如毫针、梅花针、电针、穴位注射及特殊取穴等治疗方法,对各治疗方法的优势进行总结;分析近年来临床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思路,包括辨证治疗、分期治疗及迎随补泻,对各诊疗思路的选择进行概述;概述针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适应症,包括针灸结合刺络拔罐、针刺结合艾灸、针药并用、针推结合等方法,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提供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概述,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和阿昔洛韦片,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在治疗前后行肌电图检查。结果:针药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为96.67%,药物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1.67%,针药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肌电图检查示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两组经治疗后较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但针药组对面神经功能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为针灸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呈现2012~2014年3年间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从针刺、电针及其他针灸相关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优势独特、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待探索解决,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即时效应和预后分析。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67例,在急性期即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67例急性期仅口服西药,至急性期之后开始针灸治疗。结果:两组7d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别;两组28d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药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治疗组。结论:面瘫急性期即进行针灸治疗即时效应不明显,但对预后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索近年国内期刊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针灸临床相关文献。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从针灸疗法、针药联合和其他疗法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其临床疗效,从而理清思路,掌握本病诊疗方案,以期为提高周围性面瘫的针灸疗效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便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3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近5年来分别采用针灸及针药并用治疗53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2组均有满意的疗效,但针药组的痊愈率优于针灸组。说明中药内服、针灸外治,内外兼治,可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不论是针灸组,还是针药组,在急性期干预的痊愈率高于恢复期干预的痊愈率,经秩和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应从早期开始治疗,这样可以尽快促进神经水肿的吸收。尽早的解除病邪的危害,减少或杜绝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应抓住急性期这一良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赵瀛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117-119
综述了近年来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和疗法。着重介绍了多针浅刺法、穴位注射、温针灸、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等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病程在1天~30天的急性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组25例),对照组(先药后针组25例)。两组治疗21日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8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应尽早、分期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4.
笔者整理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中医治疗方法的近期研究文献,从放血疗法、单纯针刺、针刺联合其他疗法等方面综述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现将近年来针灸配合其它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体针结合其它疗法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李培宏治疗25例面瘫,①阳自、四白、太阳,②迎香、下关,③颊车、大迎,③地仓、牵正、翳风、阳陵泉,对侧合谷,取第4组穴位,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2、3组穴位轮流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治愈率44%,有效率52%,无效率4%,总有效率96%。赵吉平、朴彦政、王军。以针刺为主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风热型面瘫急性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属于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方面,针灸具有比较肯定的疗效。笔者运用浅针合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学》中面瘫的诊断标准[1]。1起病突然,春秋季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  相似文献   

18.
郭飞  阮春鑫  马艳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791-792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面神经功能的改善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旨在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针药组采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于两组治疗前后观察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情况和血浆内皮素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均有改善,都有疗效(P0.05)。临床疗效比较:针药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有改善(P0.05)。结论:应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提高治愈率。该病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密切相关,变化明显,血浆内皮素水平可以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个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振 《光明中医》2014,(6):1250-1251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使用针灸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恢复期介入。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越早疗效越好,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越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针灸外治和中药内服结合,针灸印堂、攒竹、太阳、地仓、牵正等穴,中药服用牵正散加减,治疗本病43例。结果治愈37例,痊愈率86.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