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修订的《中药学专业规范(试行)》及《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关于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文件精神,针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2.
专业认证是对高校专业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方式。学校于2016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中药学专业认证(试点),在此背景下,文章总结了中药学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对通过认证后的中药学专业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方剂作为"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历来被作为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在学生后期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临床医生,而是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中药学专业知识,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品质鉴定与质量控制、新药开发、药品经营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方剂学》教学也要围绕此目标进行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方药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其重点。文章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医药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等专业课程实践性强,野外实践是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西医药高等院校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从四个环节探讨西医药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以期为提高西医药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入手,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专业特点,教学互动,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开拓学习资源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双思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针对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教材选取等多方面探讨如何对独立学院的中药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结果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自身发展情况及学情特点为基础,改革教材,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辅以中药学专业知识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论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始终贯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实践教学,以赛促教的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问卷形式跟踪调研我校中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对于中药学课程的认知,以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中药学课程改进和完善意见.方法 采用问卷调研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2013级中药学专业高职学生进行课前课后认知情况对比,分析总结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认知及中药学教学中取得的效果.结果 订单式培养的中药学知识需求主要包括中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合理用药、药对及小复方配伍应用等.中药学课程学习后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有收获,同时对教学新尝试较为认可.结论 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中药学知识需求更加注重生产实际.当前的教学新尝试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较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仍需根据订单式培养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逐渐走向"医药分家"的轨道,这就意味着今后的执业医师与执业药师要有更强的专业化。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医药院校将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混同于中医专业,即没有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对于仅学习了《中医学基础》与《中药学》后的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也采用中医专业同一教材,不仅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还与中药学专业课程结合性不强。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教材与教学应做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专业,属于二级学科,分别列于中医学与药学学科里。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曾规定:医学门类中第四项"中医学"中,包含中药学专业,而第六项"药学"中,也包含中药学专业。前者是为培养临床应用中药的研究生而设,后者是为培养研究中药的研  相似文献   

10.
中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可为中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和中药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降低理论难度、注重知识应用的原则,从优化教学内容入手,对我院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笔者针对中药学学科建设特点、本科生能力培养要求及教学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并从项目来源和选择、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等方面对项目驱动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表明,项目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往往多人协作完成,结合科研课题进行项目驱动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热情,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开展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以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培养探索与实施过程为实例,探索创新型中药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及实施策略。以满足社会对中药、保健食品等健康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整合教师实验室资源,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完善我校中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构建了一套以"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为基本构成模块,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跨越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具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与创新提高三结合"教学特色,全方位,多手段,分层递进式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多年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和提高也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明确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方剂学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针对其专业培养的特点,以教学大纲为核心,通过提高不同专业背景授课老师授课内容的互补性、拓展方剂学授课内容的宽度、加强方剂理论学习与今后实践的有机联系,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方剂的兴趣和应用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对中药学专业针对中药的教学及学生参加中药技能大赛的实践情况,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以增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的中药专科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由于学校自身特色,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和传统的中医药类院校会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通过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优势、特色及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途径,为高等农业院校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淑玲  章健  赵黎 《中医教育》2010,29(3):32-33
<正>1教学现状分析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学,长期以来混同于中医专业,既没有中药学专用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就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统筹方法论指导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上海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3年高等职业教育并取得高职层次毕业证书。本着"自愿、推优、选拔"原则,从中遴选一定数量学生进入后2年的高职贯通本科中药学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修完规定学分,达到规定绩点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结果:通过统筹组织管理机制、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确立贯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框架,夯实贯通培养内涵,构建了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结论:中药学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极具意义,建立了贯通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凸显培养技能学术兼备的高级中药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梳理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以湖南省现代学徒制高职高专中药学试点为例,探索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尝试在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开展中药学专业招生招工一体化、教学生产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培养模式研究,力图破解中药学专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药现代化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中药学高级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作为高等专业人才,其创新能力是行业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因此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注重其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生扩招和培养模式不断改革的发展环境,围绕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为实现我国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