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阳明中寒之成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阳明病多为胃实热之证。因病传至此 ,正盛邪实 ,故病在阳明多表现为热症 ,然由于病邪性质及患者体质的差别 ,阳明病亦可表现为寒症。纵观太阳篇及阳明篇 ,可知阳明病之成因可分为二 ,一者为由它经 ,主要是从太阳经之邪传来 ,此多从阳化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因为感受"戾气",发热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发热是外感热病阳证的特有表现,根据张仲景的六经辨证,阳证可分为三阳证,即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太阳证为表证,阳明证为里证,少阳证为半表半里之证。新冠肺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可能处于太阳证期,表现为恶寒发热;也可能病邪直中阳明,表现为高热神昏;也可能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表现为三阳证同时出现。临床治疗时,需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三阳合病虽然为三阳同时发病,但治疗需各有侧重。当戾气偏重于某经时,虽然合并有他经症状,治疗时仍以受邪较重之经为主,兼顾他经。也可先解一经之邪,若他经邪气未解,再根据病势依次治疗。若患者病情较重,三阳并病,亦可三经兼顾,三阳合治。  相似文献   

3.
探讨陈士铎治疗中风学术思想以及用药规律;陈士铎所述真中风为外邪所侵,与内风无关,学术思想继承于金元以前,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类中风以正虚为本,或正虚邪中、或正虚痰饮为患、或正虚自病、或无风邪,误用风药,引邪入室。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五条:①外邪入里,正邪相争;②气血亏虚,虚处留邪;③阴阳亏损,元气脱散;④五脏乘侮,邪从内生;⑤误用风药,引邪入室。对于真中风治疗以解表散寒祛风、化痰燥湿利湿给邪出路以治本,苦寒泻火解毒,甘寒清热生津以治标;类中风以大补气血,平衡阴阳为主。治则可归纳为以下三条:①扶正、祛邪;②调达气血阴阳;③协调五脏。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文献报道,结合相关中医古籍,从中医学的立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特征。发现此次疫邪致病变化多端,伤人部位不定,且表现出类湿、类寒、类燥之性;可从口鼻、腠理而入,"卫分"与"太阳"多同时受邪,卫气损伤,防御失守,使得疫邪直入脏腑,引发血水同病;进而探讨疫邪与兼夹之邪致病的区别以及疫邪引动宿病的机制。中医认识及治疗疾病依据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治疗此病需把握以下原则:衷中参西,病证结合;铭记中医治疗疾病的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谨防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疫病所现病性或寒或热,治疗用药勿拘寒凉。推荐治疫专药参考《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及疫邪致病特征,选木香、徐长卿、升麻等三味中药。  相似文献   

5.
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而言,太阳病不解,风寒之邪可入里化热成实,为少阳、阳阴病;亦可入里成虚寒,为太阴、少阴、厥阴病。三阳、三阴病还可相互转化,里热实证可转入为里虚寒证,里虚寒证可转出为里热实证等。然而六经病证传与不传原因甚多,一般与正气抗邪能力的强弱、感邪的轻重、医护得当否等有关。诸因素中,尤以正气抗邪能力的强弱关系最大,而正气抗邪能力的强弱,主要是指机体感邪后之阴阳偏盛、偏衰的微或甚。  相似文献   

6.
邪正斗争和阴阳失调是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主要矛盾。就《伤寒论》六经辨证来说,病在三阳(太阳、阳明、少阳),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邪正斗争。三阳病属外感热病的初期或中期,正气未至于虚或虽虚不甚,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如汗、清、下等法,邪去则正安。用于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少阳病的大、小柴胡汤等,都是主要作用为祛邪的方剂。若病传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正气已虚,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阴阳失调,治疗就应以扶正为主,如扶阳、育阴等法,正胜则邪却。太阴的理中丸;少阴的四逆汤、附子汤;厥阴的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都是主要作用为扶正的方剂。这不是说三阳病没有阴  相似文献   

7.
三、对《伤寒论》方剂配伍规律的分析(一)太阳病篇方剂配伍规律的分析太阳为诸经藩篱,主一身之表,一切外感病邪,常首先侵袭太阳。故太阳病主要是指外感病的初期,多是伤于风寒之邪,疾病性质是表寒证,病位在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治疗以发汗解表为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太阳病方剂亦正体现这一重要治则。又太阳病,由于人体的体质有强弱,感受的邪气有轻重,虽属早期,但却可因正邪相争,或病轻,或病重,或自愈,或传变。更由于治疗不  相似文献   

8.
探讨运用"火郁发之"理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体会。认为失眠症病机的根本在于阴阳失合,火为引起阴阳失合的重要因素;治疗除清热泻火外,以疏通宣散之法使内在郁热之邪迅速散去,对"郁火"进行因势利导、透邪外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浅议《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维 《中医研究》2003,16(6):11-12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 ,宣肺散邪 ,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主的著作 ,故汗法是《伤寒论》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伤寒论》六经辩证论治体系中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 ,病邪以寒邪为主兼风或湿 ,病变部位主要在体表 ,营卫受病 ,主证为发热 ,恶寒 ,脉浮 ;影响到足太阳膀胱经 ,是为表症。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的原则 ,寒邪袭表 ,当用汗法 ,使邪从表解 ,但如若误汗 ,即当汗不汗 ,或汗出太过 ,必然会导致变证丛生。张仲景在“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所述误汗之辨证达…  相似文献   

10.
毒邪致病损伤肺络贯穿肺胀的始终而最终成为肺胀神昏发病的重要病机,肺胀神昏发病的毒邪主要有痰毒、瘀毒和热毒,常形成痰、瘀、热毒相互交结上蒙神窍,为临床从毒论治奠定基础。治瘀痰之毒之法可为肺胀神昏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肺胀证治中的六经辨证规律。以六经辨证规律为法则治疗肺胀较脏腑辨证更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从邪犯太阳、肺失宣肃,邪入阳明、痰热壅滞,邪伏少阳、肺郁气逆,太阴湿困、肺虚痰阻,少阴寒热、水气犯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6个方面探讨肺胀的六经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2.
侯舒成 《新中医》1997,29(1):61-62
肺胀,古病名。为慢性病,多发于年老体虚者。《灵枢·胀论》篇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亦指出:“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由此可见,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胀为现象,关键在“虚”。其临床以喘、咳、痰、满为主症,属中医学的痰饮、咳喘、虚劳、水肿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辨治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1 病因病机肺胀主要是肺气先虚,邪之所凑。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于受邪;一旦病邪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邪客肺络,百脉闭塞,肺金失其肃降,使水谷精微无法布施诸脏,又以…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 ,病机重在“郁火邪结”。郁火是内因 ,邪结从太阳转化 ,表现为“呕而发热”,治疗上用柴胡解半表、用黄芩清半里。少阳病的辨证立法准确反映了仲景辨证处方的基本思想 ,即从主症辨病机 ,从病机抓疾病的本质。柴胡汤类方治疗少阳病之兼证、变证 ,同时体现了仲景证变、法变、方药亦变的灵活思维方式。从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证、药分析上可窥见仲景辨证思想之一斑 ,并从中探讨中医辨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肺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发生与肺气虚密切相关,反复感受风邪是关键因素,痰瘀(饮)内邪不散是重大的祸害。肺胀病以肺脾肾气虚为基本证型,贯穿肺胀病的始终,随着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转化为其他证候而被掩盖。外邪与内邪壅盛使病情加重,在急性发作期,多以标实为重,而且常表现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邪正的盛衰,使证候之间的标证与本证常相互转化,多个证候之间也可相互转化,证候的危险性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15.
<正>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枚、甘草一两)是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的名方,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病之中,寒邪伤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点,以三阴三阳为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即为伤寒病。伤寒病之中,若太阳经先受寒邪所犯,而正邪交争有力,即以麻黄汤作汗解,以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治法。若太阳经受邪,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胀的记载,阐述肺胀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指出"痰"为肺胀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从而引出"痰"为肺胀病机之关键,"治痰"为肺胀的治疗要点;而二陈汤作为治痰之通剂,凡以痰为病机,随症加减即可,因此使用二陈汤合方辨证治疗肺胀;临床上肺胀急性期多以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瘀互结证为主,治则当以清热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多以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兼痰瘀为主,治疗以益气祛痰活血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以伤寒而名书者,因“大邪中表”《金匮·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太阳属寒水,主一身之表,风寒外袭,首犯太阳,可表现津液失布。故伤寒易招致水病,此寒水并称之理。所谓“寒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同气相求也。《伤寒论》中张仲景非常重视治水调津液运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汗由津液所化,且与血同…  相似文献   

18.
周兆山教授潜心钻研中医经典,辨证精准,每获佳效。周兆山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以方统证,但求方证对应""抓主症治疗主病,选定经方""抓‘兼证’治主病,活用经方""按六经传变,抓核心环节,以方统病"等为核心思想;以和解少阳为中心,外透太阳之邪、内清阳明里热,三阳同调,内寓透邪外出和截断病邪内传,同时采用以方统病的方法,所制之方可批量煎制,供众多患者及时服用,特别适宜于流感之类的急性传染病的聚集发病、爆发流行,可快速、有效地防控。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中医临床文献病因病机信息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1985年至2006年我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类文献,根据文献设计出病因病机信息提取表,由中医专家提取文献信息,最后建立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20篇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文献.统计结果显示,艾滋病的外因为疠气,内因以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精亏虚;病机为毒邪入侵机体,日久则正气虚损,以致气虚血瘀,痰、湿、热阻滞,变证丛生.结论 艾滋病的病因、发病与疠气有重要关系;病机为湿浊、热毒之邪入侵机体,日久累及正气虚损(以气血阴阳俱伤、精气损耗、脏腑渐虚为主).  相似文献   

20.
根据阴阳毒的病因及病程变化,提出临床所见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其病因是毒邪,具有邪气炽盛、病势凶猛、变证层出、致病广泛、治疗困难等特点;阴阳毒对应红皮病型银屑病不同时期,其治法以解毒散瘀为基本大法,强调早期治疗;临床应用阴阳毒主方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有效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