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冰电针联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冰刺激,观察组给予冰电针联合疗法,8周为一疗程。结果: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级别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电针联合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恢复患者的吞咽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58例增加化痰通络方与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X线吞咽造影(VF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21%(48/57)(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急性脑梗死并发吞咽障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吞咽障碍程度分级,统计2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退出研究者,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低频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积分及疗效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和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两种疗法合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晓霞  杨峥  赵亭 《陕西中医》2020,(10):1504-1506
目的:观察“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先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后治疗组予风三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吞咽难度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的VFSS吞咽难度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的VFSS难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味结合低频到中频电刺激治疗风痰瘀阻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风痰瘀阻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低频到中频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涤痰汤加味,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吞咽障碍程度改善状况,并对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咽喉期评分、口腔期评分、误咽程度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加味结合低频到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益于脑卒中的预后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口服、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VFSS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蓓  马振宇  金璐 《新中医》2021,53(17):165-168
目的:观察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动态吞咽检查(VF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D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VFSS评分评定吞咽障碍程度,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较低(P0.05),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DAS患者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吞咽障碍和生活质量、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朱琏针刺兴奋法治疗脑卒中导致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急性期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科相应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廉泉、会厌、百会,率谷、完骨、照海、列缺、阴陵泉(均双侧穴位)。观察组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刺激;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后,接通G6805治疗仪,选疏密波,留针20 min。各组治疗开始前和治疗10个疗程结束后,均给予荧光透视吞咽检查评分(VFSS)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行吞咽功能的评定。结果经过10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F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朱琏针刺兴奋法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较使用电针疏密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氏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现代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配合指南推荐的针灸组穴(风府、双侧百劳、双侧人迎、廉泉、双侧夹廉泉),观察组则配合"高氏项针",治疗2周后判断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前后及随访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估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随访时SWAL-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96.77%(P0.05)。结论:"高氏项针"较"指南针刺法"配合现代吞咽康复训练可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为主的康复模式,治疗后3周及3个月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疗效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和禾  朱伟新  余静  许美飞 《新中医》2020,52(14):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采用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藤岛一郎吞咽评分(FIR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高于对照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FIR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VFSS评分、FI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观察组为8.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再予以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眼针疗法,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X线电视透视法(VFSS)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个、4个疗程时,除洼田饮水评分外,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时间效应方面,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而观察组除了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评分差异并不显著外(P 0.05),患者藤岛吞咽评分、SWAL-QOL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P 0.05)。结论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并可提高患者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且其疗效在治疗中前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柠檬冰刺激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4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柠檬冰刺激,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3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柠檬冰刺激和低频电刺激。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级、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评级、吞咽肌障碍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FOIS及WST评级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2组及3组患者FOIS评级、WST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患者FOIS评级、WST评级优于治疗1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FOIS评级、WST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2组及3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高于治疗1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柠檬冰刺激和低频电刺激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但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优,并且安全性与两者单用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藤岛一郎评分、X线吞咽造影(VFSS)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64%(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有利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