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肌肥厚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心肌细胞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基本应答,心肌肥厚即使在早期也是一种有害的反应[1],因此抑制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是防治心衰的一项重要措施。历代针灸文献中曾多次提及内关主治心胸疾病,长期以来内关穴一直是治疗心胸疾病的首选穴,内关穴抗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至今报道不是很多,本实验在中医针灸理论"心胸内关谋"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理论与实验方法探讨电针"内关"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通电20min,1次/d,共14d。称重法测定体质量(BW)、全心质量(HW)、左心室质量(LVW),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和全心质量指数(HWI),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研究电针内关穴对BW、HW、LVW、LVWI、HWI、TNF-α和IL-1β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HW、LVW、LVWI、HWI、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HW、LVW、LVWI、HWI、TNF-α、IL-1β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以有效防治心肌肥厚,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NF-a、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防治心肌肥厚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造模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ISO)注射液,电针组采用电针“内关”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14 d....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小鼠心肌肥厚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治疗组针刺内关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15 min。治疗9 d后,比较各组心脏重量/胫骨长度值的变化。对各组小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行Masson三原染色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在100倍视野下观察各组心肌纤维排列及胶原纤维分布的差异。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受损心肌组织肌节结构,肌原纤维排列,胶原纤维及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心率显著增快,治疗组心率显著降低。模型组和治疗组心脏重量、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值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心脏重量、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值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心肌组织出现代偿性肥大且呈现不连续状态,少数心肌横纹出现严重紊乱/断裂,核固缩及胞浆嗜酸性变明显;治疗组优于模型组。模型组部分肌原纤维灶性融合,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线粒体肿胀及代偿性增多,治疗组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内关穴能够减少胶原纤维及线粒体等的产生,整合肌节结构排列,延缓心肌肥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肥厚(cardiac hypertrophy,CH)模型大鼠心肌细胞c 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mg/(kg·d)背部皮下注射14天的方法制备CH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电针组在造模的同时选取内关穴进行电针,每天1次,共14天。计算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 index,LVWI)和全心质量指数(heart weight index,HWI);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WI、HWI升高,左心室AngⅡ含量增加,JNK及p-JNK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内关穴防治CH与调节JNK信号通路有关;电针可能是通过调节其上游神经内分泌因子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ISO+稳心颗粒组,每组10只。检测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及左室质量/体质量(LVW/BW),观察心肌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c-myc蛋白的变化被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HW/BW和LVW/BW明显增加(P〈0.0 5),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 5);与ISO组比较,ISO+稳心颗粒组大鼠HW/BW和LVW/BW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稳心颗粒可明显减轻大鼠心肌肥厚,这可能与-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腧穴"降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KY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另选SHR 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最小化针刺组和降压方组,每组10只。降压方组大鼠针刺双侧"人迎""曲池""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针刺6天,休息1天;最小化针刺组仅浅刺各穴,不予行针,各组大鼠均干预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2、4、6、8周末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干预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WI),运用WGA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采用RT-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心房利钠肽(ANP)mRNA、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结果在干预前及干预第2、4、6、8周末,模型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在第4、6、8周,降压方组大鼠收缩压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最小化针刺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VSS、LVPWd、HWI以及心肌组织ANP和β-MHC mRNA表达增加,心肌细胞直径与横截面积均增大,LVIDd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降压方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均改善(P0.05);而最小化针刺组大鼠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腧穴"降压方"可有效改善SHR血压和心肌肥厚状态,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ANP和β-MHC mRNA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内关埋线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内关埋线组、培哚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5只,术后第2天开始干预治疗,干预治疗7 d后,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并观察心脏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ANP、m TOR、p-P70S6K、P70S6K、p-4E-BP1、4EB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率(LVFS)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内关埋线组和培哚普利组LVEF、LVFS显著升高,LVIDd、LVIDs显著降低(P <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横截面积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内关埋线组和培哚普利组横截面积显著降低(P <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内关埋线组和培哚普利组ANP蛋白表达降低(P <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心肌肥厚大鼠缺血心肌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1,Raf-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 1/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 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正常饲养外,其余三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inosine hydrochloride,ISO,3 mg/(kg·d)]制备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模型,共14天。电针组每天注射ISO后取"内关"穴治疗,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 A,通电20 min,1次/天,共14天。对照组选取非穴位,内关穴外侧旁开5 mm,干预方法与电针组相同。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心电图并称重,麻醉后开胸摘取心脏并称重,然后分离左心室称重,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 index,LVWI)和全心质量指数(heart weight index,HWI);免疫印迹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Raf-1、p-ERK 1/2及ERK 1/2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T段抬高幅度、HWI、LVWI、心肌组织Raf-1及p-ERK 1/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电针组ST段抬高幅度、HWI、LVWI、Raf-1及p-ERK 1/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调节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缺血状况,降低心肌肥厚大鼠心脏指数、Raf-1及p-ERK 1/2蛋白含量,可能是电针通过调节Raf/MEK/ERK改善心肌肥厚的信号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肌肥厚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2周龄雄性WKY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大鼠采用毫针分别于“百会”和双侧“太冲”直刺1~2 mm,进针后不施任何补泻手法。“百会”与右侧“太冲”分别连接韩氏电针仪的正负极,留针20 min。于每天上午针刺1次,连续针刺30天。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置于与电针组相同的固定装置中保持20 min。各组于开始针刺前1天及针刺第6、12、18、24、30天测量收缩压。以超声心动检测大鼠左心室肥厚程度和功能[包括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心房钠尿肽(ANP)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MI、LVP-WT、IVST显著升高,LVEDD、LVEF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VMI、LVP-WT、IVST明显降低,LVEDD、LVEF显著升高(P 0. 05或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心肌细胞排列相对紊乱,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变大,细胞间距变宽,细胞核增大深染。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单位视野内细胞核的数量增多,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相对较小,细胞间距相对更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PI3K、Akt、m TO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TE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 0. 05或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心肌组织PI3K、Akt、m TO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TEN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 0. 05或P 0. 01)。结论电针“百会”“太冲”可有效改善SHR心肌肥厚,电针激活PI3K/Akt通路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红星  王琼  黄浩  乐薇  覃鹏飞 《中国针灸》2012,32(3):241-245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治疗组、高脂+普通饲料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每组8只.两治疗组电针“丰隆”穴,每日1次.治疗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 (ABCA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肝X受体α(LXR-α)和视黄酸X受体α(RXR-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升高明显(均P<0.01);电针“丰隆”穴治疗后,大鼠血浆TC、LDL-C明显下降(均P<0.01);TG、HDL-C变化不明显(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有所上升,较正常对照组仍降低明显(均P<0.01);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中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上调肝脏ABCA1、PPARα、LXR-α、RXR-α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由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治疗组、高脂+普通饲料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每组8只.两治疗组电针“丰隆”穴,每日1次.治疗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肝X受体α(LXR-α)和视黄酸X受体α( RXR-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升高明显(均P<0.01);电针“丰隆”穴治疗后,大鼠血浆TC、LDL-C明显下降(均P<0.01);TG、HDL-C变化不明显(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有所上升,较正常对照组仍降低明显(均P<0.01);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中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上调肝脏ABCA1、PPARα、LXR-α、RXR-α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由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绞痛犬心肌收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已广泛应用,鉴于其机理的实验研究多限于血流动力学方面,而心肌收缩力学性能对心脏泵血功能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从这一角度,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心绞痛的机理,为针灸临床提供实验依据。l材料与方法麻醉开胸大30只,对照组和电针组各15只。采用降低冠脉前降支(LAD)血流量并灌注致痛剂缓激肽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心绞痛模型[’j。所有动物均由心尖部插入一根7F心导管,并于左室前壁缺血区安置一张力引日产TH-601T型)。电针组于双侧内关穴给予有效负载5伏的疏密波(l~20HZ),分别于缺血15…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模型组、电针组用皮下多点位注射ISO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内关穴5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条件抓取,观察3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心电图ST段偏移幅度和血清心肌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评价大鼠心肌缺血的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率明显降低(P0.01),ST段偏移值显著提高(P0.01),血清CK、AST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率明显提高(P0.01),ST段偏移值明显下降(P0.01),CK和AST活性变化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程度,保护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7.
芝麻素对肾性高血压伴高血脂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肾性高血压伴高血脂大鼠(RHHR)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RHHR灌服不同剂量芝麻素(100,33,10mg·kg-1·d-1)8周后处死动物,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WI);测定心肌羟脯氨酸(HYD)和硝酸盐/亚硝酸盐(NO-3/NO-2)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C-fos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100mg.kg-1芝麻素明显降低心肌LVWI,HYD含量和C-fos蛋白表达,升高NO-3/NO-2浓度,改善肌丝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等病理变化。结论:芝麻素逆转RHHR心肌肥厚的机制可能与恢复NO水平,降低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治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p38抑制剂组、模型十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 mg/(kg·d)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模型+p38抑制剂组在造模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0.3 mg/kg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 203580;模型十电针组电针“内关”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通电20 min,1次/d,共14 d.其他两组不予治疗干预.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含量.观察电针“内关”穴对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显著升高(均P<0.01);经抑制剂和电针处理后,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大鼠TNF-α、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以明显抑制心肌肥厚p38 MAPK的磷酸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实现对p38 MAPK信号通路调节.  相似文献   

19.
用本地区饲养的Wistar大鼠9只在乌拉坦和氯醛糖混合液腹腔麻醉下开胸,人工呼吸,颈静脉插管,左心室插管接压力换能器,记录左心室内压(LVP),经微分放大器将LVP微分得dp/dt_(max)同步记录于多道仪RM6000。停止人工呼吸机30秒和静脉快速输入6毫升/100克体重的生理盐水作为心血管系统的扰动。记录窒息前、中、后的LVP和dp/dt_(max),然后电针内关穴区。在电针的第5、10分钟再窒息以比较电针内关穴区对心血管的调整作用,结果显示电针内关区能缩短LVP和dp/dt_(max)的恢复时间,促进因过量前负荷造成的停搏的恢复。用控制论的观点讨论了电针作用机制。未行扰动的动物,电针内关区,不引起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穿心莲内酯对大鼠心肌肥厚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ISO 1 mg·kg~(-1)·d~(-1),背部皮下注射,连续10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给大鼠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穿心莲内酯、溶剂或NS,连续14 d.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及左心室重量参数;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组心脏重量参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提高,血清LDH、CK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治疗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心脏重量参数下降,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LDH及CK活性降低.结论 穿心莲内酯对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