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凤琴 《国医论坛》2008,23(1):12-13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泰林"肝气、肝风、肝火"证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家王泰林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提出了“治肝三十法”,分为肝气,肝风,肝火三类证治,肝气即肝气郁滞,王氏按由气至血,由轻至重,由本脏及他脏的线索,提出了治肝,气八法;对肝风,据其虚实及不同证型,提出了治肝风五法,但未能全面概括,而治肝火七法,则针对不同火热症状,采用清,泄,化三法治火,并从整体考虑,利用五行生克关系以治相关脏腑,本文对王氏肝气,肝风,肝火的证治加以分析归纳,并总结其特点和不足,以供临床肝病证治参考。  相似文献   

3.
邱啸  魏凤琴 《中医药导报》2020,26(4):119-122
探讨张珍玉从肝论治湿邪为病学术观点的立论基础及临证经验;张珍玉主张外湿致病可伤肝,内湿致病不离肝,以气为中介,肝主调达,畅达脏腑气机以祛内湿,"肝主候外",健卫气以治外湿。通过养肝血调肝气复人体气机之常以祛湿,其中调肝气祛湿,有疏肝祛湿法与舒肝祛湿法之别,疏肝为肝气疏泄太过而设,舒肝为肝气疏泄不及而伍。  相似文献   

4.
在临证中,每看到肝气郁滞与肝气横逆这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证,统按肝气郁滞论治,大用辛香之品疏理气机,以致香燥伤阴,越治越重者屋见不鲜。笔者试就本人的一点肤浅体会,谈谈肝气郁滞与肝气横逆,供同道参考和指正。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无论肝郁与肝气横逆,多由肝的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5.
王亚  李春婷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51-1152
慢性胃炎患者如因肝气升发无力,肝气下陷于胃,致使胃气不利,当以温养肝木,养肝血、助其升发之品以治之,如桂枝汤合酸枣仁汤等加减;如因肝气升发太过,当以平肝气降肝逆为主,佐以和胃之品,方以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为宜。如因肝经气机郁滞,肝气郁而化火,应以清泄肝火为主,可选左金丸、龙胆泻肝丸等方加减;如因肝寒太过,肝气疏泄不及,则以温肝暖胃为主,可选吴茱萸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加减;肝阴肝体失养,治疗应以养肝阴、补肝血为主,可选芍药甘草汤、一贯煎、四物汤等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6.
试论张锡纯治疗肝病的独特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通过阅读其著作,观其治肝经验思路开阔,别具一格,发前人之未发,其若干创见对临床颇多启迪。本文试就其治肝的独特经验论述如下,供同道参考。1疏方遣药重升肝 肝属木,具升发之性,所谓升肝,就是升发肝气,使其条达,顺肝木之性。张氏对肝的这一生理特性非常重视,指出“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不能由肝上达”,以示肝气升发对人身之重要性。因此,张氏在治肝之时非常重视肝气升发这一特征,主要反应在其疏方遣药上。如:治肝气郁兼胃气不降时,除用代赭石、半夏降胃安冲外,尚用生麦芽、…  相似文献   

7.
宇文亚 《陕西中医》2003,24(7):636-637
本文探讨叶天士胃病治肝经验 ,认为叶氏治胃痛长于肝胃同治 ,胃痛治肝 ,治肝不限于疏肝气 ,从肝郁、肝火、肝阳、肝阴论治 ,皆有效验  相似文献   

8.
清·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将肝病分为肝气、肝风和肝火三大类、立28法进行证治,博而约,为肝病证治系统地总结了治疗规律。鉴于眼和肝的密切联系,治肝法在治疗眼病中亦有重要价值。1 肝病证治及用药大全 肝主疏泄、立藏血、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郁而化火,肝火上冲,内风多由火出。所以说: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治肝诸法,都针对肝气、肝风、肝火的传变过程,辨证而立论。肝为刚藏、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而肝阴肝血常为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将治法按补虚、泻实分类,归纳如下(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肝气虚、肝阳虚,多因素虚久病、失治、误治致成。肝气虚治当益气补肝,以益气补肝汤为主方;肝阳虚治当温阳补肝,以温阳补肝汤为主方。其兼证尤多,当分别施治。确立肝气虚、肝阳虚证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完整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0.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证型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等,其中肝气犯胃证型较为常见。因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所致。余在临床上采用肝胃同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辨证选方,病程短,气滞为主者,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者,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肝气郁久,化火伤阴者,治以柔肝养胃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浅谈肝气虚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一峰 《中医研究》1995,8(1):35-41
浅谈肝气虚证治甘肃745300正宁县第一人民医院赵一峰主题词肝(中医)/病理生理学,气虚传统认为“肝气虚”、“肝无补法”,就虚而言,多为肝血虚、肝阴虚,很少提及肝气虚。一般教科书中,也无肝气虚证,但在临床上,笔者认为此证颇多,遂留心观察,并予以相应方...  相似文献   

12.
徐泽合  时青 《新中医》2018,50(9):221-223
头痛为中医脑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内伤头痛在生理病理上与肝关系密切。笔者试从肝论治内伤头痛,若肝气郁滞者,治以疏肝理气之法;肝血瘀阻者,治以活血通络之法;肝阳上亢者,治以平肝潜阳之法;肝血亏虚者,治以养肝补血之法;肝肾亏虚者,治以培补肝肾之法。并举临床验案1例,以资佐证疏肝活血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已故著名老中医刘子湜擅治妇科疑难疾病,认为妇科病无不与"肝"有关。文章采撷刘老从肝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作一简介,以供同道参考。刘老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病理机制与肝的关系密切。肝气贵于舒畅通达,肝郁则病变横生。若肝气条达,藏血守职,气血调畅,任通冲盛,则月事以时而下;若情志抑郁,肝失条达,导致肝的功能失常,则出现各种月经病变。因而强调月经病的关键乃肝郁气滞,特点为气血瘀结。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辅以柔肝养肝调经诸法。根据郁者宜疏,亢者宜柔宜缓的原则,以遂其条达之性。肝郁气滞者治当疏肝开郁,理气调经;,肝肾阴虚者治当补益肝肾、养血调经;肝郁脾虚者治当疏肝健脾、柔肝调经。  相似文献   

14.
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与前贤论述为基础,从肝主筋论述了慢性疲劳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一是"肝主筋"明确指出筋与肝在生理上的关系,人的运动源自筋力,筋得肝气滋养则柔顺有力;二是"肝气衰,筋不能动"则从病理上指出筋不能动是由于肝气衰所致;三是肝气衰的原因有情志过极、饮食失调、劳神过度等;四是肝气衰的临床表现分为肝主疏泄的异常及肝主筋的异常,即表现为精神情志的异常与疲乏无力;五是治疗当以补肝气、调气机为其基本治法,生黄芪为补肝气之要药,重者用生晒参以补元气达到补肝气的目的。本研究拓展了慢性疲劳辨证论治的思路,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受累人群的慢性疲劳中医药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旭善教授认为腹泻之偏于肝者,用药当辨肝气肝郁,虽皆系气分实证,但因其病机不同,治法迥异。肝气证肝之疏泄无制,治之当抑、当敛、当收。肝郁则肝之疏泄不及,治之当疏、当散、升发。据此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谢旭善老师认为,根据肝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理论,提出了肝气犯胃为胃脘痛的常见病因,胃脘痛之偏于肝者,用药当辨肝气肝郁之分,虽皆是气分实证,但因其病机不同,治法迥异。认为脾胃病与肝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胃脘痛的时候应注意治肝,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肝气虚与脾气虚证治辨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气虚,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但始终没有引起后世医家的重视,使之名存实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肝气虚证确定比其他肝征少见,因而被忽略;二是因为没有确立肝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药,临证没有依据可循;三是肝气虚与脾气虚之证治有许多类似之处,往往出现以脾代肝的错误。肝,与其他脏一样,阴阳气血俱全。肝气,乃肝之生理功能,主持疏泄与藏血,外荣筋脉而司运动。肝气一旦用之过度,则损耗而虚。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运动过度,筋必疲极。"(内经)认为,人到"五十岁,肝气始衰"《灵抠·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肝体阴而用阳",阐述该理论在临床辨治肝病及其他病证中的运用要点,并结合江泳副教授、李常度教授的特色经验及笔者本人的经历加以说明;此外,还阐述了江泳老师融合肝体阴用阳和"少火生气"理论,明确指出临床存在肝气虚证,并创造性的运用"少火生肝气"理论来治疗肝气虚证的观点,以冀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名医王泰林在总结历代医家对于肝病的生理病理认识和肝病证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丰富的临证经验,总结出治肝三十法,是历代论治肝病最系统全面者,在中医临床上颇为实用,中医临床医师甚为推崇,现仅就肝气证治中的抑肝法作一浅析,供同道参考、应用。1抑肝法原文及其内涵王氏曰:"肝气上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如吴茱萸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1]该法用于由肝气暴盛,上逆犯肺,突然发生上气而喘,胸闷  相似文献   

20.
高桃  张惜燕  米婧  徐子雯  雷正权 《陕西中医》2023,(11):1589-1591
慢性头痛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基于“治肝卅法”,从肝气、肝火、肝风阐释慢性头痛的证型、病机关系及针灸治疗。肝气、肝火、肝风“同出而异名”,始于气郁,化而为火,盛则为风。肝气头痛多由情志不遂导致,宜疏肝理气,病久血络不通,宜疏肝通络。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酿热化火致肝火头痛,宜清肝泻火。肝肾阴虚致肝风头痛,初起宜息风和阳,后期则息风潜阳。针灸治疗须辨明头痛处于肝气、肝火、肝风哪个阶段,选择相应的治肝之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