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胡春根 《陕西中医》2010,31(10):1414-1415
五苓散来源于《伤寒论》,由猪苓、白术、茯苓、桂枝各9g,泽泻15g组成.具有健脾祛湿,温阳化气功用.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水湿内停,水肿身重,霍乱吐泻,水饮停积,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治疗新生儿黄疸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苓散方出自《伤寒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诸症。笔者将其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6例中男性 1 9例 ,女性 1 7例 ;早产儿 2例 ,足月儿 34例 ;黄疸出现时间 1~ 1 8天。血清总胆红素均 >2 0 5μmol/ L。治疗方法均予五苓散  相似文献   

3.
<正> 五苓散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伤寒论》。有利水渗湿益脾之功,适应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证。原书主治蓄水、霍乱、痰饮、黄疸等病证,后世医家将它扩大运用于水肿、水疝、痢疾、泄泻、疟疾等疾。近代用五苓散治疗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肠炎、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属于水湿阻于中、下焦引起的疾患,获得良效。本方是公认的利水基础方,赵羽皇更推五苓散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向为临床医家所赏用。自仲景创制五苓散以来,后世医家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而成很多新方,形成了五苓  相似文献   

4.
张丰跃  门九章 《光明中医》2010,25(9):1564-1565
《伤寒论》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先河,研究张仲景辨证论治医学思想首要以《伤寒论》主症为突破口。《伤寒论》中关于口渴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水饮内停;热邪伤津;阳气衰微所致。《伤寒论》中治疗口渴的方药主要为五苓散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附子汤证等。笔者结合《伤寒论》口渴理论与临床病案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伤寒太阳膀胱蓄水,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痰饮内停,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喘之症。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美尼尔综合症,急性腰扭伤,输卵管积水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五苓散来源于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全方由白术、茯苓、泽泻、猪苓、桂枝5味药组成,具化气利水,健脾利湿之功。原治内停水湿,外有风寒之证,笔者在临床上将本方广泛应用于水肿、泄泻、肝炎、闭经、眩晕等病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3例,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7.
五苓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笔者临证将其用于流泪症、恶阻、小儿泄泻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主治内停水湿,外有风寒所致的头痛、发热、小便不利等症,药仅四味,但配伍严谨,选药精当,临证略作加减,即可广泛用于多种痰饮病症,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妙用五苓散     
五苓散方出自汉《伤寒论》,功能通阳化气,渗湿利尿。主治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症见: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或内有蓄水,外有表证之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等症。近来发现其有以下妙用。 1、盗汗:有人用五苓散治盗汗获得痊愈,用法是内服五苓散,每次6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或用五苓散原方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认为五苓散本是化气利水的代表方剂,非治疗汗证之方,今以其治汗证,是取其增强膀胱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儿科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为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儿科疾患,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五苓散辨     
连东辉  苗治国 《河南中医》2011,31(6):575-575
五苓散的作用为内通三焦水道,外迭皮肤腠理,通阳化气,行水散湿。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湿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病症。无论何种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只符合五苓散方证者,均可用五苓散治疗。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经典方剂。现代广泛应用于小便异常、肾炎、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睾丸鞘膜积液等肾系疾病治疗,或辨证加减,或联合西药,或联合现代碎石仪器等,均取得良好疗效。未来有望结合现代科技,从有效成分入手,解析五苓散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新用     
王豪 《家庭中医药》2005,12(11):50-50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及白术共5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心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择几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五苓散与猪苓汤病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宝  王林玉 《河北中医》2005,27(10):788-789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伤寒论》治疗水气内停的著名方剂,二方组成都有猪苓、茯苓、泽泻,都可治疗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脉浮发热,心烦等,但其病变证机、临床主治有何不同,怎样才能有效地抓住方药主治证机,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婴幼儿腹泻、新生儿黄疸、婴儿湿疹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苓散手《伤寒论》名方。现代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进一步开展了实验研究以阐述其作用机制。现将近10年的有关研究概述如下。1 临床应用 李氏等对应用五苓散治疗的478例进行病种分析,发现用于治疗的前10位病种依次是水肿、泄泻、癃闭、痰饮、臌胀、水疝、淋证、水逆、蓄水、眩晕。舌象、脉象、症状表现居前位的是小便不利、水肿、口渴、乏力、纳差、腹胀、苔薄白、苔白腻、舌淡、脉沉。认为五苓散针对的基本病机是脾虚健运失常、气化不行而致水湿内停。近10年来临床各科应用该方并取得较好疗效的病种基本都与此病机相关,体现出中医的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7.
五苓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玲 《新中医》2002,34(7):68-68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之功。原主治水湿停聚,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笔者临证以此方加减治疗其他病症,收效颇好,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五苓散方的病证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1112则近现代医案中五苓散的适应证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结果:临床上五苓散治疗效果最好的疾病以水肿、泄泻、癃闭多见。结论:五苓散是调节人体津液循行的方剂,临床应用中只要符合“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的核心病机,即可运用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五苓散加味治疗水湿内停型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爱兵 《光明中医》2009,24(8):1495-1495
观察五苓散加味对水湿内停型眩晕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水湿内停型眩晕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予五苓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培他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水湿内停型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尤其近年来在肿瘤引起的胸水、腹水、肢体水肿以及化疗引起的肾功能损伤以水湿内停为病者中的治疗,疗效显著。随着医疗科研人员对五苓散的不断深入研究,有了进一步新发现和新思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其在肿瘤相关水肿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