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中医辨病与辨证的临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辨病辨证施治历史久远 ,随着疾病分类等问题的变化 ,中医亦必将与时俱进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 ,就中医辨病辨证施治之临床特色略述如下 :1 中医辨病施治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特色辨病施治和辨证施治完美结合才能显现中医优势。辨证论治是对人体出现不同症状或体征群体进行解析 ,解析的条件是 :要有症状群体 ,依据四诊合参 ,辨证对象可以是一种疾病 (如痢疾、消渴等 ) ,也可以是主症 (如眩晕、呕吐、头痛等 ) ,也可以是体征 (黄疸等 ) ,辨证所得结果不同 ,使用的方药必然不同。现代临床要求辨证论治必须与具体疾病相结合 ,辨证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在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无症状、无体征疾病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如何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客观指标、阻断疾病的进展?是现代中医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自古以来,“辨证论治”是中医临证处方的根本大法,它要求医生根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搜集到的疾病信息,通过脏腑、八纲、六经等辨证方法加以整理,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病人准确施治。无症状、无体征疾病的出现使医生对疾病信息的获取出现缺失,此时就需要对传统四诊方法进行必要的补充,如理化检查、体质学说、基因诊断、五运六气学说等,中西医理论合璧,调整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医辨治来源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证候特征推求疾病的内在病理变化进行辨证,即"司外揣内"而后予以论治。然而在肿瘤病的早期或恢复较好的术后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无证可辨,继而影响肿瘤病的论治。因此,结合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资料,发散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断方法,拟从辨病求因、体质禀赋、病机演变、微观辨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浅析无症状性肿瘤病的辨治要点,旨在丰富这类疾病的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无症状肿瘤病的临床辨治疗效,对预防肿瘤病的发生,减少复发与转移,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首先论述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体质状态。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有:有症状无阳性检查发现和无症状有轻度阳性检查发现两种。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沿袭传统的四诊,其中舌诊、脉诊和面色诊等体征诊断尤其有特别的意义,辨证方法上以病性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手段丰富多彩且疗效很好,除了方药以外,针灸、推拿、导引、食疗、气功都可选用,调摄情绪、注意生活起居、适度劳逸、合理的饮食对亚健康状态的辅助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心脉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思维辨证方法繁多,各具特色。辨病基础上分型辨证,辨病基础上辨方证,辨体质、辨病、辨证相结合,专病专方与辨证施治相结合,均体现中医临床思维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脏腑辨证是中医理论体系"以五脏为核心"学术思想的体现;标本虚实辨证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与邪实的矛盾关系;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来源于温病辨证方法,对心脉病证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辨证思路具有复杂性和殊途同归性,辨证方法复杂多样,目标相同,运用时也可互通互化,如同武术招式、门派纷繁复杂,每种招式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多种拳法,灵活选取,才能出奇制胜。全面掌握不同种类辨证方法,发挥中医多种临床思维优势,才能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医病因对周围性面瘫进行分型,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针、药、灸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缩短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发病体质区别治疗,充分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郭利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95-1596
中医抗癌不仅要突出传统的辨证施治,而且要结合现代医学做到辨病理、辨病位。只有三辨结合,合理用药,才能显著提高疗效。中医治疗癌症仅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以及扶正祛邪、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托毒排毒等辨证施治法则还不够。现代科学目前已证实,不同的癌细胞病理分型不同,中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高血压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中医病名不明确、证型多样、中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立现代中医高血压病诊治体系非常重要。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诊治,应坚持一个理念,即中西医双重诊断,统一疗效标准;辩证对待一个关系,即中医辨证与辨病施治的关系;辨证重视五种证素,即风、火、痰、瘀、虚;确立三条治疗策略,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衰;细分五种干预目标,即改善症状、调节代谢、保护靶器官、减少西药副作用、辅助降压。临证需不断积累循证证据,并探索微观机理,是现代中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西医结合仍是高血压病治疗的最佳方案,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笔者认为,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 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水平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辨病治疗是西医的原则。传统中医对高血压病无完整的认识,“眩晕”、“头痛”、“肝风”等病证虽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相关,但均不能概括和把握高血压病的共同病因病机、发展趋势、预后。寻求证和病在疾病某一阶段的相互联系与差异是证病结合的关键所在。 在中医辨识高血压病某…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研究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以下简称cAG)是以胃粘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不外辨病与辨证治疗两种。辨病治疗相对单一,而辨证治疗就复杂多了,由于各个医家对CAG的不同认识与经验,各地气候、患者体质等差异,以及临床收集的病例数、辨证分型依据之别,因而对CAG的分型种类繁多,有必要进行梳理。现将近5年来中医对CAG的辨证分型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宣伟军  蓝茵茵 《中医杂志》2001,42(11):670-672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选择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同时依据不同病因和临床用药经验,辨证治疗60例SOM,并与50例采用中医传统分类辨证治疗方法作对照.结果中医听力分型组在听阈恢复、综合疗效评定方面均具有较好疗效(P<0.01).结论提示配合西医检查方法分型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准确性、客观性,更好发挥中医辨证施治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朝医四象体质与辨象辨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四象医学”是一门独特的辨象辨证施治理论体系,“四象人”是一个特殊的体质学概念,正确地认识四象体质对于辨象辨证施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兹就有关四象体质与病证类型的关系,以及结合整体进行辨象辨证施治等问题,谈谈我们的见解。1四象体质是四种基本病证类型模...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辨治思路定义无症状疾病、对无症状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可发挥中医望、闻、问、切优势,从体质学说、疾病病情发展过程、病因的形成,从微观辨证、参照中药药理理论及时截断逆转、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对无症状疾病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提出肝阳上亢只是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之一。决不能与高血压病等同,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体质辨惑论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目前对该学说的认识和应用尚存在着一些疑惑。本文针对有关问题,从气质与体质、异常体质与疾病及从体质形成过程中澄清某些模糊认识、辨体施治与辨证施治如何有机结合和体质九分法为何未列“血虚质”等五个方面进行辨惑释疑,旨在推动中医体质学说进一步提高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体质学是一门以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的交叉性、应用性学科,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体质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也与患者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体质决定了耳鸣的发病倾向及临床表现,临床观察中发现,中医体质在耳鸣患者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偏颇性,治疗上提出了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运用到该病的防治体系中,疗效良好。本文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来论治耳鸣是可行的,丰富了耳鸣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皮肤病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抓住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主要矛盾与疾病内在联系发挥其中医的特点,尤其根据中医辨证给以分型施治,则能提高一定的疗效,并减少付作用.以下浅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的点滴体会:以荨麻疹为例,此病在皮肤病中属多发病,但有的却比较难治愈,荨麻疹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是较为复杂的.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分为相应的中医分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辨证分型以痰湿雍盛、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为主。传统中医辨证模式多以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作为主要依据,主观性强,可重复性差,而今随着中医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高血压中医证型的现代客观化研究日益增多,已取得很大进展。现将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治方法。方法: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辨病辨证、分型论治、诊疗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总结。结果:中医辨证施治疗效确切,即使重症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王琦教授治疗泛发性湿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琦教授在中医体质学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以体质、疾病、证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为依据,以辨体论治为核心的临床诊疗体系。笔者介绍北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