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环球中医药》2015,(Z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从而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作出准确的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从2010年6月-2014年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对其病例特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中,4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5.83%,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由肿瘤大小决定,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率越高;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由肿瘤的浸润程度决定,肿瘤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由肿瘤大小及肿瘤浸润程度共同决定,即肿瘤越大、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通过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例特征,可对淋巴结进行预估,以便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妇女进行妇产科手术后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的妇女临床治疗资料,其中168名妇女在进行妇产科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在对这168名妇女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中68名妇女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100名妇女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每一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α=0.05.结果:传统方法治疗组32名患者治愈,16名患者好转,20名患者无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8名患者治愈,13名患者好转,9名患者无效.X2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妇产科术后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进行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颅内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与鼻咽癌颅内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 ,探讨有助于预测鼻咽癌颅内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湖南省肿瘤医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的 2 0 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首发转移部位分组 ,研究 2 0例颅内转移的临床资料 ,并与淋巴结、骨、内脏转移患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 颅内转移与患者年龄轻、临床体检颈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数目、疾病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相关。局部复发与否、颈淋巴结转移数与颅内转移相关。局部复发和 /或淋巴结转移组与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组中浸润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颅内转移组 ,颅内转移和内脏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分布无差别 ,局部复发组复发时间较颅内转移组早。结论 年轻的局部复发或临床体检颈淋巴结肿大者及浸润性癌的鼻咽癌患者应定期做MRI或CT ,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颅内转移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 以2016年1月~2020年10月为时限,以接受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0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观察对比不同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侵犯包膜与否、多灶性情况等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因素,并分析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0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Ⅰa~Ⅱa期患者103例,临床诊断均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确诊标准,临床分期按FIGO2000年标准。结果:103例宫颈癌患者中,宫颈鳞癌96例,宫颈腺癌6例,宫颈鳞腺癌1例。结论:宫颈癌的病理特征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向颈部淋巴结转移属常见临床表现,收集我院经皮细针穿刺颈部肿块,共吸取组织细胞学检查1022例,就其颈部癌性肿块及食管癌转移转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手术病理因素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工人医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并随访到2012年12月的6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6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位年龄53岁(13~79岁),5 a生存率为33%,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7~9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恶病质、血CA125水平、最大残余肿瘤直径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3岁、血CA125水平≥100 IU/mL以及最大残余肿瘤直径2 cm是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血CA125水平、最大残余肿瘤直径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24)
目的:探讨术前同步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11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术前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术前给予单纯放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P0.01):治疗后观察组Ⅱ和Ⅲ级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Ⅰ级肿瘤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0.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3%(P0.05)。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显著,可抑制淋巴结转移,有效缩小高中分化宫颈癌患者的肿瘤体积,单纯放疗对低分化宫颈癌患者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9)
目的: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Ⅰ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的分析发现,男性,吸烟,中央型肿瘤,非腺癌,肿瘤大小,固体肿瘤等与淋巴结的转移的N1,N2,N1+N2有关系。结论:对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的大小以及固体肿瘤与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木村病(Kimura病)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以头颈部皮下软组织肿物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目的:探讨木村病累及淋巴结的病理表现及与淋巴结疾病的鉴别和木村病的治疗。方法:通过病例分析做出木村病累及淋巴结的病理诊断标准。结论:木村病常常累及淋巴结,镜下淋巴结滤泡间区、被膜、甚至被膜外脂肪组织内有大量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嗜酸性微脓肿的形成是诊断木村病累及淋巴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卢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3177-3178
目的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观察其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检测的因素。方法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亚甲蓝检测30例ⅠB~ⅡB期宫颈癌SLN。根据术后病理判断用SLN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和假阴性率。结果30例中,24例成功定位出SLN46枚,总检出率为80%。最多见检出部位为闭孔淋巴结,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结论染料法宫颈癌SLN定位是安全可行的,检出部位以闭孔窝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MRI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甲状腺癌的患者30例,术前均行颈部MRI检查,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按颈部分区定位。同期行颈清扫术并将淋巴结分区送病理,标记MRI所示可疑淋巴结做病理对照,分析其MRI表现及主要特点。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标记淋巴结阳性率73.1%(98/134),阳性淋巴结检出率60.5%(98/162)。结论MRI检查能明确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对临床分期评价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5)
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0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分析患者纵隔淋巴结的CT征象及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88例(87.1%),以4组(74.3%)、10组(71.9%)、7组(37.6%)最为常见;其次是5组(29.6%)、2组(26.7%)、6组(25.7%);余下几组则较为少见。其中NO、N1+N2、N1+N2+N3、N1+N3发生率分别为13.9%,28.7%,33.7%,8.9%;N1、N2、N3、N2+N3发生率均低于5%,其中N2、N3跳跃性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0%和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UICCT分期、原发灶位置、原发灶大小、UICCM分期、肺外转移与纵隔淋巴转移相关,其中吸烟、UICCM分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T分期是影响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是由肺内向肺外、多站、循站转移,而跳跃性转移相对少见。吸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M分期、UICCT分期均是影响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令女性闻风丧胆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在女性群体中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根据其病理类型,可以将其分为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以及未分化癌等.在早期就积极对宫颈癌进行预防,这对于女性健康是十分重要的.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而言,宫颈癌的致病因素是非常明确的,这也给女性预防此种疾病指明了方向.宫颈癌有很长的癌前病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影响唇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以各临床病理指标来研究与唇鳞癌预后有关的因素.结果:1.区域淋巴结转移:T1有5.4%,T2有6.5%,T3有41.7%的病例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0.01<P<0.025).高、中、低分化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3.6%、6.7%和66.7%(P<0.005).出现淋巴结转移者的病理核分裂数为3.25个,明显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P<0.01),而浸润厚度和微血管数与淋巴结转移无关.2.术后复发:复发组浸润厚度为5.07mm.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而且复发组的病理核分裂数也明显高于无复发组.高、中、低分化者出现复发的分别为7.1%、13.3%、55.6%(P<0.005);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来看,两组间无明确关系.结论:肿瘤直径大、分化程度低、病理核分裂数大于3个时,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浸润厚度大于5mm、病理核分裂数大于2个、分化程度低时易出现复发.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微血管数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
宫颈癌是全世界仅次于乳腺癌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生殖肿瘤,占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72.9%~97.2%。据世界范围统计,每年估计有46.6万子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每年仍有新发病例约10万左右,占世界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1/5。近年来,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不断增强,肿瘤普查的广泛开展,早期宫颈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并且趋向年轻化。目前育龄期发病率已占患者总数的10%-15%。因此,普查普治,早诊早治,宫颈癌的筛查将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研究组(45岁)和对照组(≤45岁),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研究组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研究组分期以Ⅲ期为主,占比44.44%,对照组为17.78%,研究组与对照组Ⅱa期分别占比15.56%和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型、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患者占比57.78%,对照组占比22.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能够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0.
陈莉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166-167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107例乳腺癌和腋窝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比较、计算超声多类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超声检查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诊断准确率为79.9%,高频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直径〈10mm的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有待提高。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