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一书,后汉张仲景著。《伤寒论·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经籍志》有《张仲景方》十五卷,而无《伤寒论》名目,至《新唐书·艺文志》有《王叔和张仲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从这里可看出杂字讹为卒字已是很久远了。后人将卒字释为仓猝之猝,说病是仓卒而得,不知原是杂字之讹。据仲景《自序》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志》注十卷,考仲景自序乃缺六卷,这可能是后人把伤寒与杂病分开了,所以伤寒只得十卷,疑今本《伤寒论》似即《隋志》和《新唐志》所载本(拙著张仲景著作略考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年7期)。  相似文献   

2.
清代沪上著名篆刻家强行健,精医,尤善伤寒之学。他读林观子《伤寒折衷》,认为是书搜罗繁富,但尚未厘定是非。因此,强行健在林氏《伤寒折衷》的基础上编纂《伤寒直指》一书。据现有书目文献记载,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伤寒直指》原稿本是为孤本文献,并保存强行健钤印9枚。论文对《伤寒直指》一书的版本流传进行考证,论证了《伤寒直指》原稿本的珍贵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朱肱最早撰著的伤寒类医书是《伤寒百问》三卷,此本已佚。现今存世的日本宝历三年书林涩川清右卫门刻本《伤寒百问》六卷、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收藏的元燕山活济堂刊本《伤寒百问经络图》九卷,或即源自《伤寒百问》三卷。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重校证活人书》十八卷,曾经朱肱生前亲自校定并刊行。但并未流行于世,现今仅有孤本存世。《伤寒百问》、《伤寒百问经络图》、《重校证活人书》三种医著,或是可能保存了《活人书》早期面貌,或是经朱肱生前亲自校定,书中的内容应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朱肱医学思想和医学实践的演变轨迹。现今存世的《南阳活人书》、《类证活人书》一类书籍均经过后人加工,未必反映了朱肱医学思想和医学实践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书,今所通行者有二:其一《伤寒论》,其一《金匮要略》也.据今本《伤寒论》自序称:"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隋书·经籍志》:"张仲景方十五卷."注、"仲景后汉人,梁有《黄素药方》二十五卷,亡."又:《医方论七卷》(无名字),下注"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疗伤寒身验方》一卷,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亡".又:"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按隋志所称张仲景方十五卷,较仲景自序所说卷数为少,若加入共余数种则又超出梁之《黄素药方》、《辨伤寒》等书,其卷帙亦有数十卷之多,均与自序不合.  相似文献   

5.
图书邮购     
正●《李时珍医学全书》包括《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和《脉诀考证》4种。现集成一册点校,用简体字横排方式出版。每册192.00元。●《证治准绳》为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所撰。全书包括《杂病》八卷、《类方》八卷、《伤寒》八卷、《疡医》六卷、《幼科》九卷、《妇科》五卷。其中《杂病》与《类方》两种内  相似文献   

6.
明清医学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作对伤寒进行了新的阐述补充,如《通俗伤寒论》《伤寒大白》《伤寒辨类》等,且温病学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在治疗疫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方面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回顾明清时期中医文献探讨"辨伤寒,析温病""辨寒热,析表里""辨外感,析内伤"在流感辨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药诊治流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南何氏医学至今已传29世,治疗伤寒是其专长,从《伤寒辨类》一书可以探究何氏伤寒家学要义。《伤寒辨类》是何氏医学第22代传人何元长所著,是书融合伤寒和温病为大伤寒概念,不仅从发热症着手区分伤寒、温病及杂病的定义,更进一步结合明清温病学说提出"伤寒、温病、热病、冬温、感冒伤寒"同为发热,治法应有不同。何元长汲取前代伤寒医家的理论与临证经验,在明清医家的基础上增补、化裁了许多治疗温病、时疫的医方。《伤寒辨类》作为何氏伤寒学著作之一,对后世伤寒研究大有裨益,对当今中医教育及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黄竹斋伤寒论著十种述要(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伤寒杂病论类编》8卷,撰于丙戌岁仲冬(公元1946年)。本书仿张景岳《类经》之义,以桂林本《伤寒杂病论》为篮本,关采林亿所校《伤寒论》、《金匮要略》以补其阙,对其原著条文以病因、病证、诊法、治法为纲,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共分29篇,其中卷一为通论篇、诊断篇;卷二为六气病篇、温病篇;卷三为六经篇;卷四为合病、并病、诸可诸不可篇;卷五为坏病篇;卷六为差后病、痉病、黄疸、霍乱、疟疾、咳嗽病、肺病、水饮病、水肿病诸篇;卷七为血病、虚劳病、胸痛病、脏结病、关格病、疮痈、奇经病篇;卷八  相似文献   

9.
《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广泛收集唐以前医家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千金要方》之论"伤寒",杂取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诸家,从中可看到不同流派文本叠压在一起的现象。《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为伤寒部分,所引用张仲景的内容较为系统完整,是现存唐最完整的《伤寒论》传本。《伤寒论》经孙思邈大力提倡渐为世人重视,伤寒由诸说并存到独宗张仲景转折点,应以《千金翼方》为其开端,故将两部《千金方》合看对伤寒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金匱》的源流及其与《伤寒論》的关系《金匱要略》和《伤寒論》齐名,都是汉代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其实仲景在《伤寒論自序》(原名《伤寒卒病論集》)里仅說:“为伤寒杂病論合十六卷”,并沒有提到著《金匮》的話。但現行《伤寒論》不仅无杂病,卷数亦只有十卷,这是什  相似文献   

11.
<正>魏晋间医学家王叔和,名熙。其着述见梁七录有《论病》一卷;隋书经籍志有《脉经》十卷;唐书艺文志有《脉经》十卷、《仲景药方》十五卷、《伤寒卒病论》十卷;宋史艺文志有《脉经》十卷、《金匮要略方》三卷、《金匮玉函经》八卷、《脉诀机要》三卷;民间行本有《脉经》十卷、《金匮玉函经》八卷。上书十一种,去复四种,凡七种。均系西晋太医令高平王叔和撰。叔和一代名医,去汉未远,故有深知灼见,能传仲景道脉。他曾说过:"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他摭集古经名论,撰《脉经》九十七篇。仲景伤寒金匮之文十载八九,当成于三阴三阳篇之先。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0月12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暨《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发布会。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天津中医药》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刊均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据悉,《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天津中医药》属于中医学类和中药学类期刊,2015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0月12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暨《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发布会。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天津中医药》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刊均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据悉,《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天津中医药》属于中医学类和中药学类期刊,2015年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历史悠久,且效如桴鼓,中医的两次学术突破:"伤寒"和"温病"都与急诊密切相关。本文从顿服以取速效、昼夜连服以持续药力、"小大不利治其标"相关条文、回阳救急四逆汤类方以及急下存阴用大承气汤等方面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急危重症的诊治,以期借鉴经方之法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症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用语,《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有些医学用语的释义两书也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约成书于建安八九年前后(204—205)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出现了《素问》、《九卷》之名,当是《素问》、《九卷》成编年代的下限。初步认定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说文解字》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东汉末年。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张卿子版《仲景全书》成书于1624年,包括张卿子《集注伤寒论》十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三书,后传入日本。清末民初该版本经一日本医家由上海返传入我国,再经我国中医学界先后二次修订,最终形成五书汇集本张卿子版《仲景全书》(除明末清初版三书外,另加上《运气掌诀录》、《伤寒明理论·附药方论》),因其临床指导意义较大并有一定文献参考价值,兹就此版本流变过程考列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张卿子版《仲景全书》成书于1624年,包括张卿子《集注伤寒论》十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三书,后传入日本.清末民初该版本经一日本医家由上海返传入我国,再经我国中医学界先后二次修订,最终形成五书汇集本张卿子版《仲景全书》(除明末清初版三书外,另加上《运气掌诀录》、《伤寒明理论·附药方论》),因其临床指导意义较大并有一定文献参考价值,兹就此版本流变过程考列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刘元宾是北宋著名医家,其所著《通真子伤寒括要》一书早已散佚,仅有数条保存于朝鲜金礼蒙等纂辑的大型医学类书《医方类聚》中。是书卷二十九与卷五十四分别引录《通真子伤寒括要诗》120首及《通真子伤寒括要》31方。现以此为基础,尝试对《通真子伤寒括要》的著述体例、成书时间与刘元宾伤寒学的理论及来源作一考察,并从《医方类聚》一书中辑出此书的佚文七条,以期对刘元宾伤寒理论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一、魏本《伤寒杂病论》魏本《伤寒杂病论》指王叔和《脉经》卷7、8、9所收之《伤寒杂病论》。叔和名熙字叔和。名“熙”者,始见《千金要方》卷26(食治》。来本《伤寒论》每卷卷首告题”晋王叔和撰次”。北宋林亿《校正金匾玉函经疏》云“王叔和,西晋太,为太医令”,故世人  相似文献   

20.
王叔和与《伤寒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例》一般认为是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时所写的凡例或引言,尽管内容历经诸家杂注已失原著端倪,但总观其学术思想仍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伤寒理论乃至热病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指出编次《伤寒论》的目的和方法现存明·赵开美《伤寒论》全书共十卷二十四篇。其卷二第三篇为《伤寒例》,篇中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