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本体与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余年,各行业在领域知识获取与表达、数据存储、信息传递等工作中,对“知识本体”的研究渐成热点。在医学领域,“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SNOMEDCT)是成功利用知识本体研究成果的范例。依据现代医学理论指导,SNOMEDCT将海量的临床医学术语进行了较合理的概念分类,构建了概念间的语义关连,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电子病历书写、医学信息传递与标准化管理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文章在回顾知识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医学本体论为指导、以现有医学知识本体构建经验为参照,开展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系统化研究现状,以及前期构建的“中医临床术语集”存在分类结构不完善、概念间关系不清等问题,难以发挥支持中医临床的作用。探讨解决现有问题的系统构建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构建符合ISO规范中医药语义网络的顶层本体;并从语义关系中归纳出“类型间语义”,通过类间约束规范概念间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陆燕敏 《天津中医药》1998,15(6):275-275
传统医学是我国的一大宝库,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与西医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医术语对非中医专业人员的中国人都很难理解,若把它直译成英文让外国人看,肯定是会有许多内容无法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4.
中医四诊常用术语简介刘耕尧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编者按刘耕尧乃辽宁省名老中医之一,曾留学日本,潜心研究医学,临证经验丰富,并有博闻强记之专长,熟记中医药方500余首,只要你提出方名,他一挥而就,药味分量丝毫不差。著有《中医四诊常用术语》(内...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有效组织中医临床试验文献中蕴含的中医和循证医学交叉学科知识,便于对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和映射,该文通过本体建模实现对中医临床试验文献的知识组织。方法:使用七步法和骨架法结合进行本体开发,通过分析中医临床试验文献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复用科学证据来源信息本体(SEPIO)顶层框架和中医药语言系统(TCMLS)等本体资源和非本体资源,确定领域概念和属性关系,最终确定疾病、证候、症状、分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文献质量信息等核心概念和属性关系。结果:将中医临床试验文献中所蕴含的信息分为5类,根据Cochra ne ROB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CONSORT 2010声明等资源,将文献质量评价信息映射到本体中,共建立了68个类,8个对象属性,38个数据属性,基本实现了临床试验文献结构化表达。结论:研究构建的中医临床试验文献本体能够更好地组织、利用和呈现中医临床试验文献内部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关联,为后续证据强度及诊疗信息推理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真实世界规范化应用技术体系是践行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重要保障,也是连接中医标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桥梁。构建该术语技术体系存在缺乏集成性标准和理想的分类框架、应用模式与方法及综合运维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应在标准性、可用性、实用性、便捷性以及动态可更新性、历史延续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以标准术语集成为核心与基础,建立核心运维小组与终端用户组并共同参与,建立基于互联网络的术语管理平台,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应工作规范、指南。  相似文献   

9.
中医常用术语层面英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单位划分为音位、词素、词、词组、句子和语篇六个层面.中医常用术语英译时,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翻译层面进行翻译.这里所指的中医常用术语包括中医名词和术语,但不包括人名、药名、方名和穴名.一个中医常用术语的英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六个层面中的一个或几个层面上进行翻译.哪个层面上中医常用术语的英译越准确、越科学、越简洁和规范,英译就越符合中医常用术语的英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本体的方式实现中医哮喘领域的知识的共建共享及推理。方法:通过对中医文献中"哮喘"相关知识的提取,基于斯坦福大学的七步法构建了"哮喘"的疾病本体,实现了哮喘相关知识的领域建模,建立了部分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约束及公理。结果:中医哮喘领域本体构建完成能够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及简单的推理。共有类120个,实例425个,对象属性18个,其中反向属性6个,数值属性2个,等价类公理1个,子类公理138个,基本实现了对哮喘领域知识的语义化表达。结论:本体的构建在知识的共建、共享及未来知识库的语义检索、数据挖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所面临问题,结合中医术语规范化社会需求及研究现状,以学生应用实践为导向,在中医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医术语规范化方面内容,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从中医术语规范化角度学习中医英语,可提高学生对中医专业术语的理解以及英译技巧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思辨、求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世界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潮流中,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的基础,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传统医学领域中均无先例和具体的方法指导.本研究通过调研一体化语言系统、SNOMED、ICD等国外分类代码标准,以及我国的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的相关工作,通过研究分析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特点和临床诊疗思路的异同点,借鉴SNOMED CT的构建模式,以中医药学自身独特理论及学科特点为核心,探索构建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常用的3 个中医疾病术语标准《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药学名词》的选词及分类,对3 个术语标准的选词量、选词内容、分类结构情况均进行了比较,发现各个术语标准虽然各有特色,但相互间兼容性和一致性均不强,需要建立更加权威的中医疾病术语标准,以方便临床和科研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2):128-128
2008国际医学术语研讨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永炎,国际医学术语标准研发组织(IHTSDO)董事会主席、英国朴次茅斯大学临床实践部副主任M·赛文斯教授等20余位中外专家出席。  相似文献   

15.
中医术语英译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学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现在已经绽放在世界各个角落。然而,我们发现存中医术语的英译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误译、漏译、甚至乱泽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外的交流,不利于中医的进一步推广。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几项最基本的最急需明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不求涵盖整个中医翻译理论,但希望能对中医术语翻译的科学化、规范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规范、准确的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是建立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本研究结合目前的临床、科研实际需求,确定术语覆盖范围,完善术语分类框架,通过多渠道收集肝衰竭黄疸症的相关术语,遵循科技术语的命名原则规范各术语名词;依据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要求和科技术语的内涵界定规则,结合专家咨询论证,明确术语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术语间的概念体系,形成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医古籍数字资源日益增多而利用不足的现状,提出了通过中医文献与人物本体的构建,关联起中医学术传承脉络的方案。尝试借助于本体,对异构的中医古籍资源元数据方案进行统一语义化描述和转换,实现平台间资源的深度聚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把本体作为知识表达和共享的载体,将分散的老年性痴呆知识组织起来。方法采用本体理论和方法,以老年性痴呆为研究实例,运用本体构建软件protégé。结果建立老年性痴呆领域本体。结论构建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本体是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性痴呆研究服务的数据技术基础,领域本体库的构建将为对知识共享和疾病诊疗决策带来革新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目的:为解决中药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这个长期以来想解决又未能解决的难题,以寻求中医药走向世界、使中医处方国际标准化的途径。方法:临床上开具的煎剂为主的处方,均由“生药”加“剂量”等内容构成。剂量的标准化已解决,关键在于生药名称的国际标准化。可采用“A经用部位拉丁名+药名来源拉丁名”的基本模式来解决。探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第六版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方剂学》中所全部方剂进拉丁名的处方书写。结论:证明中医药处方用拉丁名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目的:为解决中药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这个长期以来想解决又未能解决的难题,以寻求中医药走向世界、使中医处方国际标准化的途径。方法:临床上开具的煎剂为主的处方,均由“生药”加“剂量”等内容构成。剂量的标准化已解决,关键在于生药名称的国际标准化。可采用“药用部位拉丁名+药名来源拉丁名”的基本模式来解决。探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第六版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方剂学》中所载全部方剂进行拉丁名的处方书写。结论:证明中药处方用拉丁名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