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595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介入术后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分为治疗组(296例)和对照组(29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悦胶囊0.6 g,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0.74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2个月进行气虚血瘀证候及血瘀证评分,同时观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候评分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3、6、9、12个月血瘀证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均与终点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通过改善气虚血瘀证候的严重程度,实现气虚血瘀证候的低危状态,从而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成功施行P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前、中、后选用抗栓、抗凝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于术前1天、术后3天和术后30天3个时间点观察以下项目:心绞痛疗效、主要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和血瘀证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96.0%(48/50例),对照组为92.0%(46/5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天两组气虚证积分较术前有增加趋势,术后30天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30天两组血瘀证积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30天气虚证积分和血瘀证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能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气虚血瘀证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汤口服,疗程为6周,观察并记录2组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硝酸甘油用量,并行心电图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ECG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科  张弘  李曦 《陕西中医》2018,(1):32-3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气虚血瘀型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与常规西药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CHF都具有良好效果,但联合治疗对CHF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其中医证候与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IP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IPF患者3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每日1剂,每服200ml,每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结束时,中医证候疗效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3个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证候积分继续下降,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IPF气虚血瘀证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延缓病变进展,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时敏  么传为  睢勇  虞君 《新中医》2018,50(9):182-18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疗程共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逐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8 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 例与对照组43 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益气活血逐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对比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93.33%,优于对照组76.74%(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纤维蛋白原(FIB)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FIB 水平及血清IL-6、TNF-α 水平均较低(P<0.05),PT、APTT 均较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逐瘀方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燕  于志远  李晓 《中医杂志》2015,(5):398-40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西药常规治疗加服益气活血解毒合剂,每次100 ml,每日2次;对照组为西药常规治疗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93.33%;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40.00%;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以上经Ridit分析,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合剂配合常规西药可以改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提高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傅雅萍  季晓东 《新中医》2018,50(3):46-4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2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估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痉挛指数(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CSI、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观察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缓解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硝酸甘油用量及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汤与常规西药合用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患者,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安全可靠,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每日1剂,连续4周,治疗前后监测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中医证候体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住入院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120例,所有病例冠状动脉狭窄50%~70%,未行介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心电图、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比较2组4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在总有效率(84.21%vs73.33%)及心电图改善(77.19%vs 66.67%)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UA有效且安全,可提高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FF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FR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FR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5%,对照组为18.5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FFR。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规范治疗和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蛭蛇通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0.5 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22%,对照组为67.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LDL-C水平降低和HDL-C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4、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和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清脑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各30例;西药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及清脑方;针药结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及NIHSS积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NIHSS积分、Barthel积分、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结合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及提高Barthel指数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与中药组疗效相当(P0.05);针药结合组在NIHSS积分方面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及中药组(P0.05);在改善红细胞聚集方面3组疗效相当(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和清脑方能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流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拟定益气活血膏方治疗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6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6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膏方治疗前后的气虚血瘀证症状及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气虚血瘀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课题组拟定益气活血膏方治疗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辅助盐酸纳美芬对胶质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智力水平、生活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胶质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o CA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Mo C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SOD、CAT及G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辅助盐酸纳美芬用于胶质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智力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上调SOD、CAT及GSH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CAG 气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2 组均治疗14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倦怠乏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CAG 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气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气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利水方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初诊用药前和治疗结束时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积分、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积分、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的变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增强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11):1474-1476
目的:分析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治疗中益气活血通络法的治疗价值。方法:将76例气虚血瘀型IP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接受西药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接受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SGRQ各项评分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在气虚血瘀型IPF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