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大约生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西元150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其故里可能在东汉南阳郡涅阳县,即今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稂东镇的张寨村。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与《伤寒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贯献张仲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之一,尽管史书没有记载他的事绩,又远不如与他同时代的另一医学家华佗那样名传遐迩,然而从他对祖国医学理论发展的巨大贡献来看。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著成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傅延龄  徐静  宋佳 《吉林中医药》2011,31(8):755-757
根据对伊尹、扁鹊、仓公、华佗、仲景等史料记载的名医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考据、整理与分析,认为前四者或因非专于医药,或因无著作流传,或因受政治牵连,均未能成为医界宗圣;唯有仲景被后世医家推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被推为众方之祖,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验证与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医圣张仲景的伟大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名机,南阳邓县人,生于后汉末年政治黑暗、兵戈扰攘的桓帝(公元147年)、灵帝(168)、献帝(190~219)三朝,正是著名的党锢案和黄巾起义、董卓迁都等“天下离乱,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的时代。而自建宁四年(公元171年)以后至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的十五年间,常有大疫流行。仲景目睹严重的政治压迫及自己宗族多人死亡于疫病,遂发奋研究医学,受业于同郡张伯祖。有人说他曾做过长沙太守,但现存两种宋本《伤寒论》,都没有“守长沙”字样,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考证的问题。但从《伤寒论原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  相似文献   

5.
吴仕俊 《光明中医》2011,26(3):430-431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头痛病因、病机、症状、治疗、方药作了详细阐述,归纳整理如下。1太阳中风表虚头痛证《伤寒论》日:“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心,桂枝汤主之。”指出病在太阳。因腠理不固,风寒外束,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致营卫失调,  相似文献   

6.
刘丽军 《河南中医》2012,32(6):661-662
《伤寒论》不仅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体现辨证论治精神的著作,而且是一部体现我国独特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著作,其中所蕴含的生命为本、仁爱救人,治学精勤、医风严谨,关爱体恤、注重责任等医学人文精神,对于我国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研究与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保红 《光明中医》2009,24(9):1646-1647
<伤寒论>一书,是以六经分证为主体,脏腑经络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变化,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该书逐条列证,以证立方,内容广博,辞精义奥,言简义赅.该书共397条,有百余条论述于汗,因汗引起的变证条文颇多,其转归千差万别,有转虚证,有转实证,有甚至转为坏证.  相似文献   

8.
<正>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而被后世尊为医圣。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有关其生平,历代医家众说纷云,很多问题,成了医史上的悬案,本人对此略加探讨,仅供同道参考。1.历史上是否有仲景其人认为历史上根本无仲景其人,持此者有古书医言评《伤寒论》,认为历史上根本无仲景其人,仲景是王叔和伪托的。其理由是:其序曰“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著,而考其文非汉之文体,且后汉书,有一艺名者,尽举而录,奚独仲景之无所传也。还有人认为:仲景《伤寒论》内容与他自己所写的序言不相符合,所以书中不是一人之学术思想,由后人所凑成,只是假托仲景而已。以上两种观点都认为历史上没有张仲景其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若确系后世王叔和托名,觉得王叔和撰写医书,不存在风险,没有必要伪托。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对外感病治疗的专书,但其理法方药亦可适用于杂病,故宋明以后被历代医家誉为群方之祖。本书虽然继承了前代医家成就,但作者在实践的前提下,进行了推陈出新,因而使中医学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世临床学奠定了基础,迄今仍为研究中医学重点文献之一。一、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经将《伤寒论·自序》前后两部分对照分析,发现前半部分文意已尽,反映了东汉末年的时代特点,是张仲景的真实描写;而后半部分有些内容与前半部分无密切关系且有重复之嫌,语言、文风与王叔和相似,可能是王叔和补入之文。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之首系指《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尾即《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辨不可吐》、《辨可吐》、《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等八篇。辨别《伤寒论》首尾(以下简称首尾)的作者是不是张仲景,有利于扭转当前那种掐头去尾地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弊端,对恢复仲景学术思想的全貌,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对首尾的作者是张仲景提出质疑始于明代方有执等错简派。他们认为首尾非仲景之文,乃叔和所作,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在《伤寒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京都墨田区向岛三丁目的常泉寺内,存有《医圣汉张仲景先生之碑》一块,石碑高182cm、宽91cm、厚61cm。碑文刻有中国明末清初进士桑芸撰述的祠墓记,文体采用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字体,约一千二百字。该碑由日本医家泷清于日本文政十年(1827年)募集百余名汉方医家出资而建立。现将碑文段落、句读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京都墨田区向岛三丁目的常泉寺内,存有<医圣汉张仲景先生之碑>一块,石碑高182cm、宽91cm、厚61cm.碑文刻有中国明末清初进士桑芸撰述的祠墓记,文体采用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字体,约一千二百字.该碑由日本医家泷清于日本文政十年(1827年)募集百余名汉方医家出资而建立.现将碑文段落、句读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医学著作及史籍的查阅、考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总结、梳理张仲景“医圣”名号之由来及加冕的始末,分析其内在原因。最后确定张仲景加冕“医圣”可分为3个时期:(1)晋隋唐之萌芽期。张仲景传世著作被医家秘藏,流传不广,学术价值不为世人所知,仅在医界传习,未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影响。(2)宋金元之加冕期。张仲景著作广为流传,学术价值被世人所认可推崇,遂称之为“大圣”“亚圣”,名号不一,然“圣”名已彰。(3)明清之固着期。世人对仲景学术价值的成就与贡献取得统一认识,认为其为医界不可超越的高峰,皆以“医圣”谓仲景,使仲景“医圣”尊号固着下来。其加冕“医圣”的内在原因是仲景学术魅力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今之世,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非常高,关于养生的话题也是层出不穷。生活于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为“活人书”。医圣对于健康和养生的认识与今有别,文章旨在从《伤寒杂病论》中探寻医圣张仲景的健康养生观。医圣的健康养生观,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仅仅局限于未病之时,从医圣的观点,已病或将病之时,以及病愈之初均应注重养生,可以说,养生应该贯穿于生命全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将于2 0 0 2年 4月在医圣故里——南阳市共同主办张仲景医药文化系列活动 ,届时将召开“医圣张仲景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会议期间将进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并参加“张仲景医药文化系列活动”大型开幕式及医圣祭拜、专家论坛、名老中医字画展、百名专家义诊、科技成果及中药展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将研讨会有关事宜及征文要求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1 .张仲景生平事迹研究 ;2 .《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版本、佚文考据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之代表方,体现其辨证论治思想之精髓,其类方为《伤寒论》中最多的一组类方,在全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以图形的方式表述桂枝汤的组方及桂枝汤类方的组方规律,对仲景组方思想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张仲景的类方组方思想来指导临床的组方用药和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有"阳旦汤"之名。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对医圣《伤寒论》中名方桂枝汤运用规律进行探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作书大旨,多从序中提出,故善读书者,未读古人书,先读古人序。从序法中,读及全书,则微言大义,宛然在目。——清初医家程应旄有自序的中医药著作,当推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最早。这篇序,明代赵开美本仅599字,而其信息量却很大。首先,东汉时期的读书人、做官人,都比较注重名利地位,嗜好追随权贵豪门,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