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细胞接受雷公藤红素处理后,采用CCK-8实验及Annexin V-FITC/PI双染实验观察其对SMMC-772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活性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同时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进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雷公藤红素对裸鼠成瘤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nnexin V-FITC/PI双染实验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出现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加;Caspase-3活性测定实验显示细胞接受雷公藤红素处理后,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 blot实验显示SMMC-7721细胞接受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下调,并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裸鼠成瘤实验显示,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裸鼠种植瘤的生长。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SMMC-772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可以抑制裸鼠种植瘤的生长。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通路及抑制NF-κB通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从太阳病角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治疗进行理论剖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方治疗提供新思路。结合《伤寒杂病论》部分经典条文,从太阳病层面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挖掘太阳病本证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与太阳病病证有诸多相同或相似的病机,从太阳病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立论可靠,其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瘀血阻络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化瘀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采用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国际公认的DAS28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  相似文献   

4.
中药化橘红、骨碎补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柚皮苷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且能够修复类风湿关节炎所致关节软骨损伤,延缓其病理进程,临床预防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柚皮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保护与修复骨质,对炎症的抑制作用,抗氧化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红素防治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实验性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BWF1为自发性狼疮小鼠模型。在不同发病时间、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红素对小鼠进行连续 2 0周腹腔注射。运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 4h尿蛋白量、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Ⅰ、Ⅳ型胶原及MMP - 2、TIMP - 2的表达、逆转录—巢式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TGF - β1的表达。结果 :①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小鼠蛋白尿产生 ,降低其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 ,增加肾组织中MMP - 2而减少Ⅰ、Ⅳ型胶原、TIMP - 2及TGF - β1的表达 ,改善小鼠组织学病变并提高其生存率。②蛋白尿发生前使用雷公藤红素较蛋白尿发生后使用疗效更显著。③蛋白尿发生前使用雷公藤红素 3mg·kg-1·w-1和 6mg·kg-1·w-1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该狼疮模型的肾小球硬化具有明确保护作用。其降低肾脏Ⅰ、Ⅳ型胶原的沉积可能是通过增加小鼠肾组织局部MMP - 2而抑制TGF - β1及TIMP - 2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IL-1β与雷公藤红素体外刺激小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探讨雷公藤红素能否抑制IL-1β对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刺激软骨终板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其对软骨终板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实验共分3组: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IL-1β诱导组(IL-1β5 ng/mL共同孵育2 h),雷公藤红素干预组(经IL-1β5ng/mL共同孵育2 h后,再以雷公藤红素共同孵育24 h)。分组处理后,ELISA法检测MMP-1、MMP-3的水平,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蛋白多糖及II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β刺激软骨终板细胞2 h后,MMP-1、MMP-3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雷公藤红素可抑制细胞中IL-1β介导的MMP-1、MMP-3的表达,同时IL-1β明显抑制软骨终板细胞的蛋白多糖及II胶原mRNA的表达,而雷公藤红素可上调IL-1β诱导的蛋白多糖及II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IL-1β介导的软骨终板退变进程,上调蛋白多糖及II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在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虚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病机之一,目前以补肾活血法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对近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和优势,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康复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评定有助于了解患者功能缺损以进行精准康复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使患者适应患病后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等。对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制定康复方案,减少功能残疾,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JAK抑制剂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新型小分子靶向口服药物,通过抑制JAK通路降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及细胞的激活,从而降低多种慢性炎症反应。从2017年第一款JAK抑制剂托法替尼进入中国并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打破了传统抗风湿药物和生物药的治疗途径,开启了口服生物制剂治疗的新时代,为医生和倾向于口服治疗方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特殊性,加上部分患者对甲氨蝶呤不敏感,甲氨蝶呤与生物制剂的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JAK抑制剂联合甲氨蝶呤这一治疗方案为论述点,通过对近5年国际医疗领域采用这一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国内风湿领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提供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辨别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证型及主要症状,通过对比说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