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精神心理虽分属于五脏,却主要由心所主宰。"脑为髓海"是以肾所藏先天之精为基础,故有脑主先天之神一说。中医学一般将脑的功能归于心,心(脑)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神志活动。肠道菌群代谢物质可能是肠道微环境与神明密切相关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可能是肠道微环境与神明密切相关的网络系统。对肠道菌群、肠-脑轴、黏膜免疫等肠道微环境的研究,有望在揭示"心主神明"生物学基础的同时,也会完善其科学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
“心主神明”立论浅析湖南中医学院(410007)周祖贻主题词心(中医)/生理学,《内经》“心主神明”论始见于《内经》,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内容颇为丰富,不但对心主神明的内在特征作了充分说明,还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作了详细阑释。尽管限于当...  相似文献   

3.
“心主神明”考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心主神明”之说由来已久。明清以降,随着西方医学神经大脑学说的传入,中医界也提出“脑主神明”乃至“心脑共主神明”的见解。近十几年来,围绕孰主神明的探讨文章颇多,涌现出不少新的观点[1~2]。本文试从中医藏象的角度对此再以探讨。1 “心主神明”的内涵藏象学说认?..  相似文献   

4.
析“心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主神明,是心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古今医籍皆曾列目。但观各书的论点,则有所不同。特别是近些年来对“心主神明”这一功能,曾有否定的观点出现。例如,有的教材曾载:“根据现代生理学的认识,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没有认识到精神思维活动是脑的功能,而误把这些活动归之于心”。显然这完全否定了心主神明的功  相似文献   

5.
从神明的含义,心主神明的理论来源、心的功能定位和物质基础等方面来阐释心主神明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正> 中医理论认为,心的功能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即是说,心除了循环全身血液外,还是精神、神志、等思维活动的主持者,故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素问·灵兰秘典论》)“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灵枢·五色篇》)之说。  相似文献   

7.
正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历代医家对于不寐的病因病机有诸多描述,涉及心、胆、胃、肝等多个脏腑,而"心主神明"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不寐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占据重要位置。笔者认为,不寐的辨证论治,均离不开"心"。1 "心主神明"理论释义《素问·宣明五气》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五脏,但主  相似文献   

8.
“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此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主神明之神,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正如在汉字中凡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如:思、怒、悲、惊、  相似文献   

9.
王勇 《光明中医》2009,24(10):1967-1968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是从事中医理论研究的经典,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古人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比如说<内经>中"心主神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虽然王清任等大家早就认识到了"心主神明"的错误,但时至今日,却仍有"高层论坛"的医家绞尽脑汁为之掩饰,甚至还置客观事实于不顾,公然向世人声称:"只有'心主神明'才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心病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心主神明"是中医的传统认识,文章从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及临床联系等方面探讨"心主神明"理论是中医心病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心主神明”理论以藏象学说为基石,社会人文学、古代哲学与中医心理学思想渗透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的实践反馈,其内涵愈发深刻,现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养生、发病原理、诊断辨证、治疗法则以及预后保健等。结合现代生理病理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心主神明”的科学性得到证实,并形成了心血管科和心理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双心医学”。“双心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要,旨在跨越临床与人文的藩篱,追求心身健康的和谐统一状态。  相似文献   

12.
“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考证方法,从发生学角度探析了“心主神明”的理论由来,指出“神明之心”应为功能之心,“心主神明”这一认识的获取是在古代哲学“心灵论”和取象思维影响下,以文字学为依据,经由表及里观察与医疗验证而来,中医神明之争不存在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3.
心主神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心脏的功能除了“心主血脉”之外,还认为“心主神明”。即是说心除了是循环系统的主持者外,还是精神活动的主持者。若从西医的解剖生理来看,这是不可理解的。因此有人怀疑中医的科学性。其实中西医是两种理论体系,不能说符合西医者就科学,不符合的便不科学。要理解“心主神明说”,首先要理解中医的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的宏观现象,即人体的五大系统。五脏是五大系统的核心。这一学说是中医通过几千年的治疗与预防疾病的观察而升华为理论的。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检  相似文献   

14.
心主神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心主神明是天人合一思想与取类比象理论的产物1 1 文献探讨中国古代文献中能见到对太阳神的崇拜。羲和是传说中的中国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 ,相传他是黄帝时代的官。《史记·历书》记载 :“黄帝考定星历。”同书《索隐》引《系本》及《律历志》曰 :“黄帝使羲和占日 ,常仪占月……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所谓“占日”是指观测太阳 ,计算日于等等。又因为羲和在传说中与观测太阳有关 ,所以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把羲和塑造为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 ,在东海之外有羲和国 ,国中有一女子叫羲和 ,嫁给帝俊为妻 ,生了 10个太…  相似文献   

15.
心主神明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自《内经》提出心主神明的学说以来,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上自轩岐,下至今人,历时两千多年,盖莫能变,似乎成了千古不易之定论。而现代医学则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意识、思维等活动皆由大脑所主宰。并从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等研究得到证实,与心并无直接关系。鉴于此,重新审视心的生理功能乃至中医藏象学说,对于继承发展祖国医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什么古人将本属脑的功能划归于心呢?值得探讨。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诚望同道赐教。心主神明的涵义“神明”一词,古已有之,如《易·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这是讲卜筮的。由于古人对自然界缺乏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心律失常疾病越来越普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甚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颤动,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希望通过从心主神明的角度入手,分析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借助于中医药手段,从而更清楚地理解和治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自公元前五世纪形成的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问世以来,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之主。概括其功能有二、一是“心主神明”,二是“心主血脉”。  相似文献   

18.
刍议“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神明”即神或精神。广义的“神明”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神明”是指思维意识活动而言。《灵兰秘典论篇》载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关于“君主之官”的提出,是根据中医脏象学说的特点提出的,是以“朝庭”模式将心譬作君主,其它脏腑譬作臣属并集权于心的一种假说。关于“神明出焉《类经》有:“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藏府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如之,故曰神明出焉张锡纯解释说:善言神明藏于脑,而用时实发露于心”他精辟地说出“脑为元神,心为识神”、“心脑相贯而后可以成思矣”的心脑关系。也明确的指出心参与思维意识活  相似文献   

19.
浅谈对“心主神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所主之"神"。  相似文献   

20.
王文炎  陈瑞  梁凤霞 《河南中医》2020,40(8):1153-1155
心为君主之官,主宰、统领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活动,贵在清明。主明则德全不危,无病而来;主明则外邪避之有时,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劳作有度,内邪不生;主明则采取积极措施,增强正气,避其邪气。正邪盛衰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复发。正气不足或邪气过盛,无力驱邪外出,发为疾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侵袭,正气愈加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既要增强正气,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能力;也要避其邪气,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君主清明,采取积极的措施,则可预防疾病的发生,防止疾病的发展、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