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排针疗法针刺拮抗肌治疗中风后肌张力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多个经络排针疗法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肌张力MAS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MAS、Barthel指数评定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排针疗法针刺拮抗肌对中风后肌张力亢进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手段.方法:运用患肢阴阳经相透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9例,与常规针刺组(头针 体针)22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妙纳)27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累积差值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髋内收肌张力上与常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针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肌张力增高可造成患者运动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针刺疗法在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直接针刺患肢,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加重肌痉挛的弊端。近年来以眼针和腹针为代表的新兴针刺疗法在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中凸显出特色及优势,克服了传统针刺加重肌张力增高的缺点,弥补了传统针刺无法带针康复的短板。针对眼针和腹针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肌张力障碍是临床治疗难题,也是国际医学研究热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明病因的以不自主、持续性的肌肉收缩或姿势异常为表现的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注射肉毒素以及手术干预等手段缓解症状,无法根治,还存在不良反应较大、易复发、高风险等问题。针刺疗法依据中医传统理论、神经肌肉解剖学理论取穴施针以及结合肉毒素注射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查阅文献,依据不同针刺理论治疗各类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甜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89-209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运动疗法,两组病例数及用药均相同.在临床上观察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即巴氏指数MBI)、下肢运动功能积分(Fugle-Meyer)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亦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是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与康复运动疗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针刺拮抗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反射性诱发拮抗肌肌张力的产生和增强,以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使二者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89-209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运动疗法,两组病例数及用药均相同.在临床上观察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即巴氏指数MBI)、下肢运动功能积分(Fugle-Meyer)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亦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是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与康复运动疗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针刺拮抗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反射性诱发拮抗肌肌张力的产生和增强,以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使二者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浮针治疗是现代针灸的一种新型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针对耳鸣的患肌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耳鸣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方法用一次性浮针处理相应的患肌,持续对患者进行查体并追踪疗效。结果经浮针治疗后耳鸣的症状得到改善,亦或治愈。结论浮针疗法可在耳鸣疾病的治疗上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通痹汤联合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117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针刺组、西医组,每组各39例,西医组给予患者西医综合疗法,针刺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疗法,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自拟通痹汤进行治疗;各组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电信号检测水平、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比较,联合组均优于针刺组与西医组(P 0.05)。结论采用自拟通痹汤联合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阳经组穴位针刺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阴经组穴位针刺未见明显疗效。结论:阳经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高肌张力状态明显优于阴经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皮针刺配合中药药浴治疗脑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增加头皮针配合中药药浴;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65%)。结论头皮针刺配合中药药浴治疗脑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5,(11):1518-151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芒针透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肌张力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颈肩疾病的频繁发生,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mdrome, MPS)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因素。针刺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因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对2009—2019年间有关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治疗肌筋膜炎、激痛点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筛选,从激痛点特种针刺手法运用,特种针具使用以及复合其他温热电等针刺疗法临床运用3个方面来对激痛点针刺治疗颈肩MPS临床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发现颈肩MPS在激痛点行特种针刺疗法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及脑血管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体疗训练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用体疗训练疗法,疗程结束后检查其双下肢肌张力及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评价疾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双下肢肌张力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MCA、PCA的PI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并能改善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铍针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强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铍针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强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铍针与中药配合的治疗方法,并与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铍针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疗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针药结合治疗组,前者单用巴氯芬治疗,后者在服用巴氯芬的基础上结合抗痉挛针法治疗,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组肌张力分级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在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机制、特种针具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其优势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针刺,特种针具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刺激量大,复合治疗、效率提高,方便快捷、依从性强等优点,可提高针刺疗效、扩大针刺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运动功能评级Brunnstrom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泻阴补阳合巨刺法针刺组A组、传统针刺合巨刺法针刺B组、泻阴补阳针刺法组C组、传统针刺组D组,每组各30例患者,每位患者均在脑卒中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级Brunnstrom评分量表的方法。结果:泻阴补阳合巨刺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改善优于其他3组对照组。结论:泻阴补阳合巨刺法对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能达到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蜂针治疗组和针刺加拔罐加,TDP对照组,隔日治疗1次,以10次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蜂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蜂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