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古法针刺、夹脊电针及口服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差异,探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古法针刺组60例、夹脊电针组60例和颈舒颗粒组40例。古法针刺组采用古法针刺操作手法治疗,取腕骨、昆仑、外关、曲池、肩井、风池;夹脊电针组采用电针C4-7夹脊穴治疗;颈舒颗粒组采用口服颈舒颗粒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量表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PRI感觉分、PRI情绪分及PRI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古法针刺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PRI感觉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古法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古法针刺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应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一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PI、VAS以及PR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药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联合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5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VAS评分、PPI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I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臭氧夹脊穴注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联合臭氧夹脊穴注射,连续治疗半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PRI、VAS、PP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夹脊穴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可提高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牵引态下同时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步牵引状态下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RI、NDI和VA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克  林晓辉 《中国针灸》2012,32(3):211-214
目的:比较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与针刺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穴位,如天柱、风池、曲垣、巨骨、阿是穴,对照组针刺颈部夹脊穴,均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国际简化McGill量表,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PRI感觉项评分、PRI情感项评分和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VAS、PP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能起到肯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针刺颈部夹脊穴。  相似文献   

11.
谭黄圣  邓鹏伟  何升华 《中国针灸》2024,(5):537-538+545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以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总分及NDI评分降低(P<0.05),SF-12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91.1%(51/56)。结论: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能缓解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李吉胜  高峰 《新中医》2019,51(12):245-248
简版:目的:观察高频超声显像引导下的温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利用高频超声显像对患病部位精准定位,同时进行温针灸治疗。评价2组疼痛程度和颈部功能,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PRI、VAS和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文版颈部结局评分(NOOS-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OOS-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O%,对照组总有效率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过程中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颊超声显像引导下的温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邪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7%,26/3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22/30)(P0.05),且治疗组愈显率(66.7%,20/30)明显优于对照组(50.0%,15/30)(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疼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配合自拟中药治疗证属风寒湿邪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总体临床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夹脊穴为主的辨经施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以夹脊穴为主辨经施治治疗,对照组给予牵引及中药熏蒸疗法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定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VAS、PP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各指标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以央脊穴为主穴的辨经施治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透刺电针、夹脊电针、颈复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3组,透刺电针组60例,采用透刺电针治疗,穴取患侧C4夹脊透C7夹脊、肩外俞透曲垣、天宗透臑俞、手三里透下廉,每日1次;夹脊电针组60例,采用电针C4~C7夹脊治疗,每日1次;颈复康组40例,予口服颈复康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3组均治疗6日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量表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透刺电针组、夹脊电针组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总分(PRI+VAS+ PPI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颈复康组对PRI、VAS、PPI、疼痛总分亦有改善(均P<0.05).透刺电针组对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颈复康组(均P<0.01),夹脊电针组对PRI感觉、VAS、PPI及疼痛总分的改善亦优于颈复康组(均P<0.05),且透刺电针组对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夹脊电针组(P<0.05,P<0.01).结论:透刺电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迅速缓解疼痛,对患者疼痛综合评分的改善优于夹脊电针和口服颈复康治疗.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7,(10):1386-1387
目的:观察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经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收效满意,利于促进颈肩痛感的缓解,是中医内外合治颈椎病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夹脊穴为主辨经施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以夹脊穴为主辨经施治治疗,对照组给予牵引及中药熏蒸疗法。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76.19%)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两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比较,两组治疗前P砌感觉分、PRI情感分、PRI总分、VAS、PP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分值比较,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亦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夹脊穴为主辨经施治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超声影像下颈部多裂肌的解剖学特征和位置,观察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以颈痛为主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穴位局部横断面的层次结构特征,测定C_5、C_6夹脊穴处多裂肌横断面上下边缘距皮肤表面的深度以及多裂肌横断面内外边缘距脊柱棘突的水平距离,计算多裂肌的深度和位置。根据多裂肌位置测定结果,标记多裂肌体表投影位置,然后对C_5、C_6夹脊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埋线后7、14 d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程度(PPI)]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男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5~3.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控制在1.0~3.0 cm;在进行女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0~2.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应控制在0.8~2.8 cm。患者治疗后7、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后7 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疗效确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