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于急性期进行常规治疗,急性期后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DI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DI社会功能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给予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可显著恢复躯体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
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病程在2天~30天的早、中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63例和电针组(对照组)52例。后期70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39例,电针组(对照组)31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早、中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无论早、中期还是后期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程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62.79%(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的Portmann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7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3周的Portmann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灸及耳背放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及耳背放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住院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不良反应及1年复发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评分、SF-36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评分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乏力,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4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98.15%)高于对照组(85.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及耳背放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价值极高,临床疗效提升,面部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2):1657-165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及预后。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7.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面神经波幅(Amp)均显著升高,治疗组Latency显著短于对照组,Amp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四关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面神经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恶寒无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量表、社会交往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及面神经功能、面瘫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神经功能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度差均明显缩小,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面瘫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侧面部温度和面部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针灸治疗的1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70例)和康复组(7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和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7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康复组面瘫康复时间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康复组和常规组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康复组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和护理前(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护理效果良好,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面肌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药物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另予面肌功能动练,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P0.05)。结论: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激发患者自行锻炼的主动性,促进瘫痪面肌功能恢复,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表面肌电图(s EMG)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s EMG观察患者面部肌群恢复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后14 d、21 d、28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及鼻肌群RMS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同时s EMG可客观准确地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灸分期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灸分期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治疗组患者不同分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静止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急性期(发病早期)的治疗效果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4,(12):1673-1674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毫针针刺组)、治疗2组(1壮温针灸)、治疗2组(灸2壮温针灸组)各30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评分量表进行评价。3组患者分别给予毫针针刺、温针灸1壮、温针灸2壮方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种方法对于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2组痊愈率和愈显率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温针灸2壮疗效更佳,能显著提高面瘫治愈率,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行单纯电针治疗)以及实验组(30例,行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2%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急性期及静止期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治疗效果一般,临床应根据病变分期分而治之,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症状的快速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干预1个月后Portmann简易评分,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2组Portmann简易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康复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护理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护理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容散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4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正容散及针灸治疗,对照组予针刺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容散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针刺介入时机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最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