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复流现象(NR)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防治手段。我们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从玄府学说认识NR,认为气血无法濡养心肌是NR的实质,其关键是玄府不利;玄府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津液运行的通道,玄府闭塞是NR的病机根本。并提出以开通玄府为主论治NR,为防治NR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提高PCI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伏痰”论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PCI再灌注治疗后,仍有许多患者存在心肌组织的无复流现象,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氧自由基损伤、血小板激活等病理过程,这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尽管现代医学针对其病理过程治疗无复流现象的药物众多,但是因其作用靶点单一而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如何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虽然目前中医药对心肌组织无复流现象干预研究的报道比较少,但是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在前期中医关于无复流的多种病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伏痰阻络”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的主要病机,伏痰与血脂升高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其通过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由痰致瘀,心络瘀阻的病机变化,是造成PCI疗效及预后较差的根本原因。而采用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进行早期干预,并在PCI术前或术后随证加减用药,阻断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多种病理过程之间的多重叠加的效应,多靶点的干预是防治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等危险因素的重要手段;由此能够延缓各级病变向终点事件发展的趋势,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这极大拓宽了中医药临床防治PCI术后无复流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仕超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2,53(15):1331-1333
无复流现象(NR)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急诊PCI时其发生率高达30%,已经成为PCI术后诸多问题中研究的焦点.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中医学防治NR多从整体出发,可作用于NR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多层面、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疗效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中医药防治NR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理法方药仍需梳理,综合防治方案有待优化,作用机制尚需深入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是PCI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以"气为血帅"为立论依据,提出了气虚是PCI无复流的基本病因病机,气滞、气陷是气虚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表现,痰湿、瘀血是气虚、气滞、气陷的病理产物。本文提出补气、行气、升气等方法防治,并建立评估、干预、康复治疗体系,为PCI术后无复流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大气”论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无复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后无复流是急诊PCI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30%.现代医学对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尚不明确.中医学认为,PCI术后无复流的根本病因是“大气”亏虚,进而导致“大气”“困而不运、囿而不举、陷而不升”的病理状态,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升、举、运、转”“大气”论治PCI术后无复流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心肌病的最主要病理特点,是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室重塑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介入手术或西医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循环是人体最小的功能单位,与中医"络病"有相对应的生理基础。中医认为"玄府为络脉之门户",玄府闭塞不通最终形成冠脉微循环"虚、毒、瘀、滞、痰"等病理特点,顺应玄府"复其开阖,贵于通利"的特性,借风药论治或补虚通络或行气宣痹或荡涤络,发挥"1+12"的增效作用,以期为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障碍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相似文献   

8.
冯旭光  娜荣 《中医药研究》2013,(12):1438-143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干预冠状动脉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 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流及血脂、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生冠脉介入过程中慢血流和无复流显效率97.3%,优于对照组的86.1%(P〈0.01).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较对照组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无再流现象有明确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AMI行PCI术后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3min内缓慢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ml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10min采用通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分级评价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情况,观察术后2h、12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术后7天内出血情况及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10min TIMI 3级血流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均明显下降,12h后治疗组仍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7天内出血率及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AMI行PCI术后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玄府和肺络微观结构的生理结构及功能特点,阐述两者在结构方面,玄府为肺络之门户;在功能方面,玄府为肺络气血运行提供通路;肺络中气血滋养玄府.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局部病机演变过程为外邪入侵,肺络受损,玄府闭塞,内生之毒续生,血络受损,结构异变.临床建议进行分期论治,稳定期治疗原则为开玄通络、活血祛浊、益气扶正,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慢性胃炎由单纯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进展模式,中医可将其看作是由“痞”至“积”的进展过程,这与络病-玄府理论下由气及血,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的慢性病理过程相符。以络病-玄府理论为切入点,提出了当代慢性胃炎人群因滞而病的发病规律,因虚失荣是导致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毒稽成积是后期的不良转归,治疗需谨守以通为要的原则。近年来运用络病-玄府理论指导治疗多种慢性病取得了显著成效,故从络病-玄府视角下认识慢性胃炎,以期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岩  钱真真  翁维良 《北京中医药》2021,40(11):1212-12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翁维良教授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ISR)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再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核心处方,讨论治则与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例20例,涉及用药168味,通过关联规则结合翁教授用药习惯,总结核心处方药物为丹参、红花、赤芍、郁金、黄芪、...  相似文献   

13.
14.
总结基于“玄府-肺络”系统辨证治疗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经验思路。玄府为肺络之枢纽门户,肺络为玄府之濡养通路,二者充肌表,联脏腑,相附依存。结合肺癌靶向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点为皮疹、皮肤瘙痒、干燥等,提出其核心病机为玄府郁闭,肺络瘀虚。以久病虚实夹杂,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久病多瘀入络,络虚不荣,玄府郁闭为病机特点。临证时谨守病机,分期论治,内外并治,以开玄通络为基本治则,治以宣散开玄透邪、祛瘀荣络固本,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3月医院使用PCI方法进行早期治疗的ACS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患者,A组给予PCI手术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对两组PCI治疗前后的心肌灌注缺损指数(CSI),室壁运动指数(WMSI),矫正TIMI帧数(cTFC)进行比较,对两组PCI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比较,对两组PCI治疗前后的血清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进行比较,对两组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情况进行比较,对两组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A组的CSI从(2.22±0.23)级降低到(1.58±0.13)级,WMSI从(1.98±0.31)级降低到(1.61±0.22)级,cTFC从(72.15±6.01)帧降低到(37.25±3.58)帧,B组的从CSI(2.23±0.24)级降低到(1.11±0.15)级,WMSI从(1.99±0.32)级降低到(1.14±0.18)级,cTFC从(72.32±5.89)帧降低到(28.41±3.91)帧,B组的变化幅度大于A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33,11.336,11.432,P0.05),经过治疗后,A组的CRP从(8.29±1.83)mg/L升高到(14.93±2.81)mg/L,IL-6从(32.21±4.35)μg/L升高到(61.28±4.91)μg/L,B组的CRP从(8.31±2.01)mg/L升高到(11.23±2.35)mg/L,IL-6从(31.81±4.07)μg/L升高到(45.61±5.13)μg/L,B组的变化幅度小于A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25,15.128,P0.05),经过治疗后,A组的NO从(70.81±5.26)μmol/L降低到(41.35±4.67)μmol/L,ET-1从(68.34±4.77)μmol/L升高到(116.21±5.81)μmol/L,B组的NO从(69.91±6.03)μmol/L降低到(54.25±5.27)μmol/L,ET-1从(69.91±5.12)μmol/L升高到(94.81±5.09)μmol/L,B组的变化幅度小于A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6,18.994,P0.05),A组的复发率高于B组[17.02%(8/47)VS. 4.26%(2/4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两组的心律失常[6.38%(3/47)VS. 2.13%(1/47)],心力衰竭[4.26%(2/47)VS. 2.13%(1/47)],再发心肌梗死[8.51%(4/47)VS. 2.13%(1/47)],再发心绞痛[10.64%(5/47)VS. 4.26%(2/47)],发生率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61,0.000,0.845,0.617,P0.05),A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总人数比例高于B组[23.4%(11/47)VS. 8.51%(4/4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结论:使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干预接受早期PCI手术的ACS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脉内早期联合注射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诊介入术中冠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在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且相关血管远端有血流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缓慢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结果:观察组PCI后血流恢复TIMI 3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下降幅度≥70%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出血率、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内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究CMD的病机与防治。从“络病”视角分析CMD发病机制可归结于气虚络瘀、痰瘀阻络和瘀毒内蕴,其中以气虚为本,瘀、痰、毒为标,瘀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上应以补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重视通补结合。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可以提供个性化和科学的诊疗方案,有望改善CMD最终的防治效果,以期为CM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辰华教授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糖尿病专业学科带头人,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特的诊疗技能。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浊。杨师结合现代研究及临床经验,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全新的分析总结,提出运用"肾络-玄府"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重视"开玄通络"理论的运用,以"开玄通络"为基本治则,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临床表现为记忆能力减退、持续性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运动障碍等,并伴随有一系列精神病症状。如何有效防治本病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对AD发病机制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以此指导临床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笔者根据AD形神并伤、以神损为主的病证特点,提出"脏腑-玄府-脑"分层发病机制,以期为AD理论发展和防治开启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1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导致心肌缺血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CMD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和靶向性的治疗策略。中医的“血-脉-心络”共病理论贯穿于CMD的发展全过程,启示在其临床诊疗中,治血、治脉和治心络均不可偏废,而虫类药以化瘀通络、搜风解痉等功效见长,具有治疗CMD的潜在价值。但目前未见对虫类药治疗CMD的研究与总结,据此,该文以中医“血-脉-心络”共病理论为切入点,将CMD病机演变分为5个环节,即病起在血(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病进在脉(粥样斑块形成;粥样斑块不稳定)、病发在心络(微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收缩、痉挛)、病末在心络(微血管重塑)、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全程,以探讨CMD的发病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同时,结合虫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从祛痰化瘀以通络、搜风解痉以止痛、以毒攻毒以散结、通补心络以荣心等4个方面阐述虫类药在CM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MD提供理论依据,拓宽用药思路,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