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气化学说贯穿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学说之中,是解释机体生理病理的核心理论,对于指导临床具有很大价值,现略述如下: 1 气化的概念与表现“气化”是指气的生成变化,也就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的物质性和功能性的表现是靠气化来实现的,归纳起来不外三个方面:其一、机体元气、营气、精、津液等靠气化功能以相互转化,《景岳全书》云:“……阳旺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代谢物质的产生和的排泄也离不开气化,如津化为汗、津液化溺、化涕、化唾,化泪等。其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靠气化得到滋养和生长。试以三焦论,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之气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的藏象学说形成的过程,指出藏象学说中存在的藏象分离现象和受魏晋玄风,宋明理学影响的痕迹,直接影响到中医学术的发展,认为藏象学说的研究和完善,应当借鉴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内容,吸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藏象的新成果,实现藏象统一,建立具有现代水平的新藏象学产是当前中医理论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密切沟通的桥梁,从而使中医学成为哲学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哲学之气、医学之气、气的功能实现形式不同层次上探讨气络学说,有助于把握气的内涵与外延,亦有助于为气络学说的传承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及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总结气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气络病的治则治法。从概念上讲,气络是气血交换的场所;从西医生理上讲,气络指微动脉、微静脉、肺泡、毛细血管等微小结构;在治法上,气络当以通为要,初病入气络以祛邪为主,久病入气络当补虚兼以清络,并从四焦入手分别列举气络方——顶焦通窍活血汤、上焦丹参饮、中焦木香顺气丸、下焦橘核丸,旨在启发后学,对临床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5.
现今对“气学说”科学内核的研究已表明“新医学”——现代中医科学体系将诞生于此。兹就研究概况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减肥已成为一种女性新时尚。然而不科学的瘦身方法严重影响了减肥者的身心健康,在她们中间闭经和月经过少的发病率比平常人高出许多。本文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对节食减肥引起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进行综述。建议应加强对女性月经认知与科学瘦身知识和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8.
神机气立学说述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津生(300052)东方思维在中医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中医学术体系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医学范围。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将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编者关键词神机,气立神机气立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9.
10.
孟兴中  胡琴芳 《陕西中医》2005,26(8):864-864,F0003
中医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元素,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而古代哲学又与中医气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哲学认为,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无限小的人们无法观测的物质微粒,古人把它们归纳于气之类。在古代,由于无法用仪器观测,因而把它描述为无为空,在现代,虽然可以使用仪器观测到一部分,但它仍然只是无限小之类物质中的极小一部分。在客观世界中,物质的微小度是无限的,就和宏观世界无边一样。我们只有用此种观点去认识世界,才可能接近客观实在。而中医基本理论就是在此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吴又可是我国明清期间的瘟病学家,他提出的杂气戾气致病学说对当代乃至现代传染病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现就其杂气致病与戾气学说理论依据、特有属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吴又可是我国明清期间的瘟病学家,他提出的杂气戾气致病学说对当代乃至现代传染病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现就其杂气致病与戾气学说理论依据、特有属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以"杂气病因学说"与"天人合一观"为文献依据;恶性肿瘤基因学发病机制和现代中医学提出的"癌毒学说"与"扶正抑癌学说"为临床依据提出"癌气"概念。本文从肿瘤角度出发,结合中医学的"精气学说"对"癌气"概念重新定义,并深入分析其生成、分类、气机及气化。在此基础上明确"癌气"与"癌毒"的关系,以及基于癌气分析癌病的难治性及其治法,并阐明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爱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01-1701,1795
在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且无处不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以气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东汉何休《公羊传解估》明确推出气是形成物质的最初的东西,他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  相似文献   

15.
陈军  李静 《河南中医》2010,30(10):952-953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石,是研究和阐述与人息息相关,而又不可须臾分离的外在自然气候与人体关系的学说。理解气与运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是掌握运用运气学说的关键,可避免误入机械性的推算,从而达到更加灵活、准确、辩证的运用运气学说。  相似文献   

16.
梁华龙 《河南中医》1998,18(3):132-134
仲景在其《伤寒论》中继承了《内经》的气机升降理论,将其运用于临床医疗中,不仅使辨气机升降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在传变规律,病理变化,确立治则,组方用药等方面,都具体运用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加剧,衰老和健康长寿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以气络学说为指导,提出"精是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的精气神理论,从"肾元亏虚,累及五脏,五脏所伤,穷必及肾"的整体观出发,提出中医衰老病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的抗...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读古代医家"随机达变、因时制宜"的运气观,以及分析现代有关气候和疾病不单受时间因素,同时亦受地理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应该充分肯定疫病与气候密切相关这一学术思想的正确性,并以此作为预测疫病发生、流行和发展变化的基本出发点;同时综合考虑时间和地理因素对气候和疾病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五运六气学说。  相似文献   

20.
中医瘀血学说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不少医家以之指导临证实践,每每出奇制胜,攻克顽疾。笔者认为,我国先秦时期对瘀血证治的认识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至秦汉时期,瘀血学说已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完善过程,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里蕴藏着系统而完整的瘀血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