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重量持续牵引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夜间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颈椎优值牵引,观察组患者实施小重量持续牵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结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各项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加用小重量持续牵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其睡眠障碍评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治疗青年颈椎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年颈椎病患者,采用优值牵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4d,治疗前后均行颈椎侧位X线,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并测量Borden值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NDI指数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Borden值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颈椎曲度有所改善。治疗前NDI指数与Borden值进行相关性分析P<0.01,治疗后NDI差值与Borden值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结论:优值牵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青年颈椎病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功能,优值牵引治疗后颈曲改善约明显,症状减轻越明显,临床症状与颈椎曲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不使用电针治疗,其他同对照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结果:2组治愈率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推拿、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疼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症状,采用颈椎牵引仍是治疗的方法.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发现多节神经根受累的颈椎间盘突出或膨隆患者,在牵引中部分患者往往出现疼痛加剧和心悸、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良反应,为了提高牵引的耐受性和效果,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解剖特点及神经根受压周围炎性病变特性,应用微波、多角度分次牵引方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颈椎牵引加电脑中频疗法;治疗组45例,予颈椎牵引加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表明对照组优19例,良13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76%;治疗组优22例,良18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8.8%,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16.5±3.1)d,治疗(组(12.3±2.8)d,颈椎牵引加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微波、多角度分次牵引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症状,采用颈椎牵引仍是治疗的方法。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发现多节神经根受累的颈椎间盘突出或膨隆患者,在牵引中部分患者往往出现疼痛加剧和心悸、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良反应,为了提高牵引的耐受性和效果,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解剖特点及神经根受压周围炎性病变特性,应用微波、多角度分次牵引方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牵引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牵引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活血止痛为主辨证加减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结合牵引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74.73%,对照组40.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引配合活血止痛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牵引结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牵引结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牵引组60例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微波组60例采用单纯微波颈部辐射治疗;综合组68例2种方法联合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颈部残障指数(NDI)、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20d后,NRS及NDI评分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综合组低于其它2组(均P0.05);牵引组NDI评分低于微波组。3组临床疗效比较,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综合组牵引组微波组(均P0.05)。结论:牵引结合微波治疗能明显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及6个月后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P<0.05);2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P<0.05)。两组患者全部随访6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经短期治疗好转;对照组18例复发,治疗好转时间基本与首次相同。结论: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纯牵引效果明显,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颈椎牵引加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加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封包治疗,临床观察及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颈椎牵引加按摩疗法能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研究组采用颈椎牵引、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力、疼痛及生活质量(躯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力、躯体健康和生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肌力、躯体健康和生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有效提高患者肌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中药配合手法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9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采用针灸、中药联合手法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颈椎疼痛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中药配合手法牵引治疗颈椎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患者颈椎疼痛,促进患者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组采用颈部中药熏洗、颈部推拿、颈部常规牵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显效率为35.3%,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58.3%,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程短、效果迅速、促使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4.
颈椎牵引加动态干扰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金凤  王薇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490-5490
将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颈椎牵引加电脑中频疗法;治疗组45例,予颈椎牵引加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表明对照组优19例,良13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76%;治疗组优22例,良18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8.8%,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16.5&;#177;3.1)d,治疗组(12.3&;#177;2.8)d,颈椎牵引加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做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颈椎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熏蒸配合每天进行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658,P〈0.05);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有效为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32,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颈椎9步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经络微创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经络微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疼痛区域弥散系数、向异性分数,治疗前后C5~C8神经根损伤程度评分,颈部残障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1周、3周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疼痛区域弥散系数较治疗前下降,向异性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疼痛区域弥散系数低于对照组,向异性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5~C8神经根损伤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颈部残障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5~C8神经根损伤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颈部残障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经络微创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较好缓解患者疼痛,减轻神经根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颈椎牵引、推拿及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对照组只行颈椎牵引、推拿,隔天1次,10次1疗程。治疗前后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颈椎功能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在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法。  相似文献   

18.
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定点引伸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10 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均采用颈椎牵引、中频电和按摩治疗 ,观察组增加颈部定点引伸手法。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92 %和 76 % (P <0 .0 5 )。结论 :颈部定点引伸手法较传统按摩手法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卧式牵引配合颈椎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综合组68例,卧牵组52例,经2疗程临床观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综合组比卧牵组疗效显著(P<0.025)。结论卧式牵引配合颈椎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独的卧式牵引法,提示综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以颈椎牵引、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常规理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理疗基础上予颈椎牵引、运动疗法、ADL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3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优16例、良13例、中9例,差3例,优良率70.73%;治疗组优34例、良11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90.0%,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治愈天数对照组为22.13±7.78天,治疗组为16.59±8.12天,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高的康复价值,可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协同作用,缩短病程,提高和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