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751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药物性肝损伤与年龄、饮酒史、乙肝病毒携带、治疗方案有关.年龄>60岁占58.8%(47/80).且患者年龄越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越高,有饮酒史占47.5%(38/80),乙肝病毒携带占45.0%(36/80).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显示,四联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50.0%).结论 抗结核药能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均能迅速恢复正常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7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9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类似急性乙型肝病毒性肝炎症状,与结核病分型,抗痨药用量及病程无关,与抗痨药固有毒性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个体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记者问: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抗结核药相关性肝损伤?左维泽主任:抗结核药相关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是指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感染的过程中出现的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发生机率。方法:按统计学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09年9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了解药物性肝炎发生率。结果:53例初治患者中有8例出现用药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5%。结论:药物性肝炎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发生率高,应予高度重视,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结核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治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显得更为迫切。由于抗结核药物应用随之增多,多药联用及用药时间相对较长,使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机会增加,如何解决其治疗矛盾是结核病化疗面临的特殊问题。1990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肺结核共215例,其中发生药物性肝炎25例,现对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5例中男18例(72%),女7例(28%),男女之比为2.6∶1;年龄16~35岁者4例(16%),35~60岁者8例(32%),≥60岁13例(52%);体重<50 kg者14例,>50 kg者11例。HBV-M(1、3、5项)阳性2例(8%)、HBV-M(1、4、5项)阳性6例(24%),HBV-M…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DIL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治疗引起DILD的认识,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9例由抗结核药物所致DILD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不同。②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③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合并症、联合用药等对DIHD发生起作用。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对发生DIHD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损伤时间、程度。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77例结核病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因素。结果:本组277例患者中,出现化疗药物致肝损伤59例,发生率为21.30%。其中轻度肝损伤41例(69.5%),中度肝损伤13例(22.0%),重度肝损伤5例(8.5%)。Hbs Ag阳性、有糖尿病史、肝炎病史、有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几率明显较高,进行过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患者其患病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过治疗的患者,营养不良、年龄过大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发生率为64.41%,以(2~4)周内为最多。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等,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尽量选择对患者危害性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并采取适当的护肝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结核病耐药性不断增强,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剂量越来越大,联合用药势在必行,但长期用药而致的肝炎发病率也不断攀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3年来收治的结核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总结该病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1]结核病诊断明确,有口服抗结核药物史;有血吸虫性肝病史者已痊愈;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伴或不伴有黄疸、厌油及消化道症状;停药后症状好转;排除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性肝炎。1.2临床资料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 712例中,选取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功能异常者4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2例,女性108例。小于15岁以下者56例,15~60岁者314例,大于60岁以上者70例。病因:原发性肺结核4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48例,继发性肺结核282例,结核性胸膜炎70例,肺外结核36例。无症状者188例,有症状者252例。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AST、Y-GT)升高和黄疸(巩膜和皮肤黄染、TB IL升高)。44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单独或联合服用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和链霉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性别,年龄,体重,饮酒史,肝脏疾患、抗结核药方案有关.结论 抗结核治疗不可避免出现肝损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26例,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提高认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26例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用药时间,患者年龄、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以肝细胞损伤性性多见,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药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一类药物,其发病时间多在2~4周,以肝细胞损伤较多见。 相似文献
13.
抗痨药的发现及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对结核的治疗及控制结核病的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因用药而引起的毒性损害的报道日益增加。笔者对近几年收治的服用抗痨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所致的 15例药物性肝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15例 ,男 12例 ,女 3例。男女之比为 4∶ 1,35岁以下 1例。 35~ 5 0岁 5例 ,5 0岁以上 9例 ,平均 5 3岁。所有患者均有肺结核病 ,其中浸润型肺结核 11例 ,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 3例 ,陈旧性肺结核 1例。初治患者 10例 ,复治者 5例。所有患者均在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该所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08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于ALT 150 U以下的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保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有明显肝损伤临床症状而且ALT在150 U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伤大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肝损伤,监测肝功能,肝损伤减轻后再行抗结核治疗并继续监测肝功能。结果本组108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治疗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需要积极防治及早发现并处理,轻度病人在保肝治疗同时可以抗结核治疗,以完成疗程,确保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简称药肝)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457例肺结核诱发药肝的临床资料。结果 457例中有33例(7.2%)诱发药肝。其中急性药肝26例(78.8%),慢性药肝7例(21.2%)。15例肝损害较轻无症状和10例转氨酶在200u/L内轻症者,在严密监测肝功能,护肝保护治疗下,继续抗结核治疗;8例重症者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和/或暂停药,积极护肝、保肝治疗,药肝治愈率97%(32/33),死亡1例(3%)。结论 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大部分药肝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宣城地区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用药种类、临床特点、肝脏生化学指标、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分类中,抗结核药占41.82%(23/55)、中草药及中成药占29.09... 相似文献
18.
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肝损伤是结核患者停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医家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灵活治疗本病,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此外,有关本病的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