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报告湖南尖吻腹蛇纤维蛋白溶解酶对23例单纯高粘血症和3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发现蛇纤溶酶能够使高粘血症患者全和因比粘度低切变、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和血浆比粘度降低,使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指甲床微循环得到改善。这些结果提示,湖南尖吻蝮蛇纤维蛋白溶解酶有降低血液粘度,使栓塞血管再通和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可用来治疗血栓性血管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深入及其临床应用的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已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是AMI后全身性反应的突出表现,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已被证实。率组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AMI并高牯血症30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蕲蛇酶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高粘血症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蕲蛇酶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蕲蛇酶150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对76例老年糖尿病病人(男性46例,女性31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2.3岁,病程3~25年,平均6年)进行静脉滴注,于3~4h输完,1个疗程为10d。结果治疗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高聚集率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蕲蛇酶对改善糖尿病并发高粘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见效快,疗程短,远期疗效稳定。降低血粘度对预防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并发症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临床分析218例中老年人高粘血症患者,发病率占同期内科住院总数1432人的15.22%。50~60岁(113例,51.83%)为一发病高峰,并发心血管疾病143例(65.59%),表明高粘血症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经用低分子右旋醣酐、复方丹参等治疗,血液粘度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98.1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共162例,另选取同期正常查体者309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筛选其中检测后接受了叶酸和甲钴胺纠正治疗的患者27例,在其治疗一个月后再次检测相应指标,对比并分析结果。结果 HHcy组全血黏度切变率1、5、30、200 (m Pa·s)、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血黏度切变率1、5(m Pa·s)(均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1)是HHcy的影响因素。通过叶酸与甲钴胺药物纠正治疗4周后进行复查,Hcy、全血黏度切变率1、5(mPa·s)、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全血黏度切变率1、5(mP...  相似文献   

8.
研究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否发生了氧化修饰及其对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对 2 1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与 2 1例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人的血脂、脂质过氧化物进行了分析。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测定这 3种脂蛋白的 2 34nm吸光度、相对电泳迁移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分别将这 3种脂蛋白加入由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构成的反应系统中 ,按试剂盒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平均升高 2 .73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1.71倍 ,同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升高 1.2 2倍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 2 34nm吸光度、相对电泳迁移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表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均发生了氧化修饰 ,生成了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在分别加入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已酮可可碱治疗10例老年血液粘度增高患.方法用LIT-11型血液流变仪观察用药前后全直粘度.直浆粘度及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全直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未见下降(P>0.05),但明显改善了红细胞的触变性、粘弹性(P<0.05).结论临床证实已酮可可碱具有降低血粘度,疏通血流,改善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糖制腹蛇抗栓酶是近年研制应用的第三代腹蛇抗栓酶制剂,国内资料介绍该药有击纤、降粘、抗凝、溶栓等多种功能,临床已广泛用于预防治疗阻塞性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凝、高粘血症。为进一步观察该药的确切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本文收集整理了近一年来我院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的心脑血管病血液高凝状态11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天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高压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接近正常水平,对照组仅有部分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但不如高压氧组明显。结论高压氧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个指标,可利用血液流变学作为高压氧治疗的疗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鼻腔对脑部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40例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对其红细胞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脑血栓患者的红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经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后,其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提示低能量He-Ne激光经鼻腔对脑部照射治疗脑血栓与红细胞异常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进展型脑梗死血脂、血流变、血凝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流变、血凝指标的变化,探讨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7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72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比较,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P<0.01、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0.05);全血粘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完全型组明显升高(P<0.010、.05)。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血状态、血流变的异常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血栓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血栓病人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血栓病人75例为急性脑血栓组,健康人50名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浆LPA水平,并观察急性脑血栓病人服用银杏制剂(GbE)前后的LPA改变.结果急性脑血栓组病人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服用GbE后LPA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后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给予GbE后可降低血浆LPA水平,提示GbE对急性脑血栓病人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定222例腔隙性脑梗死和2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结果 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12例(50.45%),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43%和60.12%。112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38例(33.93%)和多发动脉狭窄74例(66.07%)。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59.82%,2级狭窄30.36%,3级及以上狭窄9.82%。228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91例(83.77%),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2.86%、80.77%和86.39%。191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83例(43.46%)和多发动脉狭窄108例(56.54%)。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34.56%,2级狭窄41.36%,3级及以上狭窄24.08%。两组30~44岁患者中以前循环单发颅内动脉狭窄为主,≥60岁组中以多发动脉狭窄多见,后循环动脉狭窄相对多见。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颅内动脉1级狭窄为主,而脑血栓形成以2级以上狭窄为主。两组≥60岁患者随年龄增长多发动脉狭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养心氏片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 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 ,随机分为养心氏片组 (治疗组 ) 5 2例和对照组48例 ,两组均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 0ml加生理盐水 2 5 0ml静脉输注 ,每日 1次 ;治疗组另加养心氏片 ,每次 5片 ,每日 3次口服 ,两组均治疗 2周。结果 :养心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对照组为5 9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血流量均有所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比黏度差分别为 ( -0 .3 0± 0 .3 6)和( -0 .17± 0 .10 ) ;血小板黏附率分别为 ( -14 .1± 1.77) %和( -6.2± 1.4) % ,以治疗组尤为明显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养心氏片能有效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养血清脑颗粒对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大鼠血浆磷脂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大鼠血浆磷脂酸(PA)水平的变化以及养血清脑颗粒对PA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脑血栓形成大鼠模型,并预防性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观察大鼠脑血栓形成后PA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与正常组血浆PA水平比较明显上升(P<0.05),预防性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明显降低血浆PA水平,而安慰剂组与实验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急性脑血栓形成后血浆PA水平升高;预防性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抑制血浆PA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脑血栓形成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大鼠脑血栓栓塞模型,预防性给予TMP,观察大鼠脑血栓形成后LPA的水平。结果实验对照组血浆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防性给予TMP可以明显降低血浆LPA水平,而生理盐水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急性脑血栓形成后血浆LPA水平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预防性给予TMP可以降低血浆LP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期研究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但关于本病HDL亚组分即HDL_2和HDL_3的改变国内外的研究均较少。遗传因素对HDL及其亚组分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脑血管病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本文就遗传因素对HDL及其亚组分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