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总结98例老年病人应用全肠外营养支持的结果,并就老年病人应用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老年病人全肠外营养支持有别于成年人,应采用低糖、低脂和低热量的原则。总热量以不超过125kJ/(kg·d),糖和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以不超过60%和40%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5例外科重症病人和55例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病人,应用TPN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组病例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在16~72岁,平均44.5岁。经中心静脉全肠外营养(CV-TPN)3例,经周围静脉全肠外营养(PV-TPN)28例;营养支持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谷氨酰胺(GIn)与甘氨酸谷氨酰胺双肽(Gly-GIn)的小肠移植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一男性短肠综合征病人接受小肠移植,术后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时添加GIn0.3~0.4g/(kg.d)或Gly-GIn0.6g/(kg.d)结果证实GIn与Gly-GIn均能提高静脉血GIn浓度,减轻淤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是否可以减轻腹部手术后的代谢反应。17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n=10)和肠外营养(PN,n=7)两组。自术后1d起给予等氮等热能的营养支持,连续8d。监测营养支持过程中体温、血浆蛋白、体重、氮平...  相似文献   

5.
将经历腹部大手术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36例,随机分成普通输液组(对照组)、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各12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连续7d,每天监测24h尿尿素氮(UUN)并计算氮平衡(NB);营养支持前、后体重对比,数据...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普外科危重病人苛大手术后病人,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3 ̄15天,平均10天。结果:4例(8%)因外周静脉输注TNA而产生症状,其中6%(3例)为患肢疼痛或穿刺部位血管周围红肿,更换穿刺部位后继续营养支持,2%(1例)因严重血栓性静脉炎终止输注营养液。结论: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进行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短期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7.
腹部大手术后不同方式营养支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经历腹部大手术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36例,随机分成普通输液组(对照组),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各12列。术后1d开始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连续7d,每天监测24h尿中尿素氮(UUN)并计算氮平衡(NB);营养支持前、后体重对比。结果示EN组和PN组的N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7d平均体重下降4.56±0.50kg,PN组3.25±0.99kg,EN组2.96±0.72kg,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术后早期EN是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EN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治疗安全,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和肠道免疫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全胃肠道外营养(TPN)为危重病人和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病人提供了有效的营养支持,TPN在改善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⒇然而TPN长期使用,可引起肠粘膜萎缩、通透性升高和肠道免疫功能障碍、肠道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0.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34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每组17例。围手术期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术前进行7 ̄10天的营养支持,术后3 ̄10天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术后10天PN组  相似文献   

11.
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草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一般认为是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m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EN是指经消化道管饲较全面的营养素。PN即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3大类营养素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又称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加强危重病人应用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对严重应激(7例)和重度营养不良(9例)共16例病人采用低热量肠外营养加重组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并与仅用TPN治疗的同类病人作对照研究,治疗后分别测定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计算氮平衡,观察精神状态。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氮平衡、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有明显改善(P<0.01),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亦有明显增高(P<0.05),精神状态普遍较好,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低热量肠外营养加重组生长激素联合治疗是机体病理状态下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3例肝移植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后在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EN),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最挂一漏万转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黄疸减轻,血浆蛋白提高,氮平稀改善,康复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并从TPN→PN EN→TEN逐渐过渡;胃肠功能一旦恢复,早期EN有利于促进肝移植术后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4.
294例全胃切除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113例(A组),术后主要依赖肠外营养;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86例(B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1999年4月至2001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95例(C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而且总热量摄入减少。结果: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无显著差异,B组及C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A组病人,而C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又显著低于B组病人。结论:全胃切除病术后合理的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不仅减少医疗费,而且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经肠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术后经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要素饮食进行早期肠内营养30例,观察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早期经肠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TSP,AMC,TRF,TLC,DCH,CD4/CD8显著增高,伤口均一期愈合,少数病人出现腹胀、腹泻、恶心、但经调整滴速及浓度后症状可以控制,病人能耐受。结论:认为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66例腹部大、中手术的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使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加速了术后的恢复,提高了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性,并介绍了营养支持的方法及途径的选择。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术后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等问题进行探讨。老年人肠外营养支持应采用低糖、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总热量不超过126kJ.kg^-1/d,脂肪提供的热量以不超过40%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留置鼻肠管(NJT)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合TPN诊治的意义.方法对17例胃癌手术的病人,术中NT留置,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TPN治疗。结果病人均能顺利置入NJT,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胃癌患者早期作肠内营养,可促使病人尽早、顺利康复。NJT留置肠内营养结合全胃:肠营养(TPN)。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在老年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1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16)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15),在营养支持前一天及营养支持后测血清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比,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GPT和血糖减低,并发症少。结论:老年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以来,对17例外科危重病人经周围静脉进行了全胃肠外营养。营养支持时间为4~40d,其中14d以上的7例病人进行了氮平衡监测,均获得了正氮平衡,有2例术后严重并发症病人经TPN支持1个月以上,均顺利康复。临床观察表明:①只要应用得当,在基层...  相似文献   

20.
肠外瘘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时机、条件、途径及肠内营养制品的选择,研究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0例肠外瘘病人诊断、住院总天数及全肠外营养(TPN)、全肠内营养(TEN)、肠内+肠外营养(PN+EN)、经口饮食的天数,计算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期间,非蛋白质热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收集TPN、TEN支持前和支持后满15天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另对40例肠外瘘病人进行为期15天的前瞻性观察,了解肠内营养对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结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和肝酶谱的影响。结果:170例病人的总住院天数为13553天,其中164人曾使用TPN6040天(44.6%);129人使用TEN3676天(27.1%);83人使用肠内+肠外营养489天(3.6%);128人经口饮食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