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安永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39-1540
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学家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用药的一种特定要求,是祖国药学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所指炮制,就是根据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与临床需要,对药物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炮制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方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胜利 《首都医药》2006,13(21):29-32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传统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现在却面临着断代的危机,特别是现今懂得炮制的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很多中药的炮制已背离了炮制的本来意图,这对中医临床辨证用药造成了很大影响,使中药疗效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甚至造成中药用药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中药炮制教学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喜芹 《黑龙江医药》2006,19(6):480-480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制成饮片,然后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成中成药。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十分密切,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由此可见中药炮制在中药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药行业的现状并不是非常乐观。拥有4000多种中药制剂的我国,在国际中药市场上的占有率只有3%~5%,并且大部分是靠出口中草药;令人尴尬的是,国际上中成药销售量占前两位的日本和韩国,其原料的75%由我国进口,而只批准有210个汉方制剂的日本,市场占有率却达80%,日本和韩国低价从我国购进原材料后,加工成的中成药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以高价返销到中国市场,占领了我国中成药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这同我们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面对这样的现实,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发展中药,时不我待”,可是中药如何发展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发展中药应从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药物调配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正如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所说“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因此,炮制工艺必须科学合理,炮制方法因需而异,各个标准必须准确无误,方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齐琳琳 《黑龙江医药》2006,19(4):281-281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做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临床证实和科学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工艺技术。它对于防病治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新的炮制方法的出现逐渐将旧的方法取代,成果非常显著。中药饮片炮炙与不炮炙是截  相似文献   

7.
林琳  覃伟 《中国药业》2007,16(6):55-56
中药炮制减毒的常用方法有净制法、水处理法、炒法、复制法、水火共制法、去油制霜法、水飞法、煅法、培法、提净法等,其原理在于去除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结构、降低毒性成分含量等。通过对炮制减毒方法和机理的探讨,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何丽君  曹芳 《海峡药学》1998,10(2):76-68
有毒中药是一类特殊的药物,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有毒转化为无毒,必须通过医药两方面的协调配合,有的放矢地加以炮制,并在临床上根据其性味功效进行合理使用。本文将有毒中药分为5类进行分析,供同道参考。1含有毒生物碱类中药1.1乌头类中药川乌、草乌、附子等均系毛莨科植物,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等,这些生物碱经浸泡和蒸煮等加工炮制可使酯键水解,成为毒性较弱的苯甲酰乌头胺与醋酸。苯甲酰乌头胺进一步水解可得毒性更弱的乌头胺与苯甲酸,从而降低其毒性。可见川乌、草乌、附子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双酯型乌头碱的水…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从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炮制对临床安全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只有合理的炮制工艺,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疗效,提高中药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有毒中药的炮制减毒方法分为三类加以论述,其中化学减毒包括加热、水解、溶解之减毒方法 ;物理化学结合法减毒包括白矾、甘草、豆腐、米醋、麦麸、滑石粉、米等辅料减毒及稀释减毒;物理减毒包括除油和去除毒物存在部位等减毒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元艺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75-1076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代医药学家用药经验的总结。如果想在临床上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获得满意的疗效,除仔细辨证外,还应精通药性,熟悉炮制。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对中药进行有目的的加工炮制,使其改变中药原有的性能和作用。而发挥其更恰当的效用,也可使中药通过炮制而达到一药多用的目的,这也是中医甩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的好坏可直接影响中药的性能、质量与临床疗效。所以炮制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中药作用固然不同。而同一味中药若经过不同的加工炮制。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临床制剂、调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制药技术。早期的炮制,主要是用火加工处理药物。中药炮制技术的产生和提高,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临床应用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逐渐把熟食知识试用于处理药物,从而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前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迈仑 《中国药业》2004,13(7):23-23
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保证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从古至今,无数的医药界前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了一整套中药炮制的工艺技巧和法则,丰富了祖国传统的医药学宝库.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炮制系指中药材经净制、切制和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剂、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中药的炮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中药炮制的理论和工艺等方面,已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甚至存在误传误用,因此有待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及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日益推进,作为中药独有的工艺,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药学的发展。现将近几年中药炮制研究做一概述。1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中药炮制理论和…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中的重要内容,且中药炮制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制半夏"的记载。《雷公炮炙论》是我们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专著对中药的炮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药炮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本身的毒性,以达到便于储存、不易变质及提高药效的目的。但是据笔者调查发现,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必须坚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严格依据中药的特色予以炮制,以提高药效为目的,调整方剂的适用范围,保证临床中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洽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经炮制后往往引起成分中质和量的变化,药理作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中药经过炮制后更适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8.
秦晓兵 《北方药学》2015,(3):159-160
近年来,随着人类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药品安全性认识的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及毒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古今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医传统理论对中药毒性的广义和狭义认识进行了浅析,并就中药配伍减毒法、炮制减毒法、煎煮减毒法、用量减毒法和服法减毒法等传统减毒方法的现代认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期为中医临床安全用药,减少药物毒性反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超 《齐鲁药事》2012,31(3):164-167
对中药大戟科狼毒、甘遂、京大戟、巴豆、千金子5味毒性中药的炮制减毒原理研究情况作一概述,结果发现大戟科有毒中药炮制机理及其科学内涵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是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应在其药理、毒理研究及相应的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全面研究,揭示炮制解毒、减毒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药可以用多种方法炮制,一种炮制方法兼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密切联系。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详述炮制作用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